分享

为什么说学量子力学会影响世界观?

 Wdjljjfj 2019-09-21

量子力学作为当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最早是从普朗克为了解决黑体辐射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开始的,后来发展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以及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再到后来发现量子纠缠等现象。量子力学由于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自然哲学思想,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常识化认知,的确会从几方面对学习者的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1.世界是不连续的



普朗克1900年在德国物理学会首次公开发表能量量子化的假说。在那之前,人们认为能量的传播、空间与时间的变化、乃至物质的构成,都应该是连续而紧密的。但当普朗克用E=hv的公式描述能量传播并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后,量子力学的大门便被逐渐打开,后来爱因斯坦将其运用在光学提出光量子学说,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并被康普顿用散射实验所证明(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奖来源于此);玻尔在此基础上提出玻尔氢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谱线分立现象并和巴耳末的经验公式非常好地拟合在一起。至此,学术界不仅承认了能量传播的非连续性,发现就连电子的跃迁、粒子的状态也是非连续的。而理论上推测,就连空间和时间也可能存在最小的变换,即普朗克尺度与普朗克空间。

这种非连续性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在经典物理建立的自然观。世界可能更像一片沙滩,远看是连在一起的,走近才发现,它们都是由一粒一粒细沙构成。

2. 世界是不确定的



要说非连续性的世界还让人可以接受,但一个不能精准预测和确定的自然界,则是量子力学的结论中让人难以接受的部分。哥本哈根学派是这一学说的主要支持者,其重要成员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原理”,在理论上证明“粒子的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绝对精准的测量,其误差的乘积大于等于h/4pi”,这个重要结论是理论演算的结果,并不是实验误差,是永远无法克服的客观存在的定律。另外,态叠加原理也令人十分纠结,这一理论认为,粒子总是可以处于一种多个独立状态叠加在一起的复合状态中,只有当测量它时,才会塌缩在某一个本征态中。爱因斯坦非常反对这一学说,并说出“上帝不掷骰子”这句名言;同阵营的薛定谔也在1935年提出“薛定谔的猫”这一著名的假想实验,试图反驳这种看似荒谬的理论,但最后反而成为了态叠加原理的一种广泛而通俗的解释。

其实,二十世纪的物理学与哲学的发展成果,都在否定着绝对确定论的观点,拉普拉斯妖那种“只要精确知道当下的所有便可精确预知未来”的设想,在量子力学与混沌理论、哥德尔原理的成果下宣告破灭。世界是不确定的,但也许充满未知才会更加精彩。

3. 量子世界的神奇现象

一个粒子可以穿过高于其能量的势垒(量子隧穿效应);一对粒子在极远的距离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感应对方的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变换(量子纠缠效应)……这些都是量子力学的神奇效果。如今,许多分子级以下层面的反应都发现了隧穿效应的存在;我国的墨子号通讯卫星也开始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最先进的加密通讯研究(虽然受到了很多质疑)……

不管我们是否接受,量子力学的成果已经跨越了物理学本身,在哲学思想、科技发明等等方面,影响我们的观念,影响我们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