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古建筑门窗的运用智慧

 昵称37581541 2019-09-21

(本文修改内容载于《科技日报》2019年9月20日第8版)

人们去紫禁城参观,首先就要进入紫禁城的大门。门自古至今就是建筑的出入口的开关设施,其作用主要是分割内外空间,供人出入建筑的通道, 同时也具安全保卫的作用。《释名·释宫室》有:“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在紫禁城中,人们见到最多的门有两种:实榻门和隔扇门。实榻门常见于紫禁城的四个大门、城内宫墙的宫门及重要建筑前门庑的大门,如图1所示。这种门的特点是采用厚木板拼接而成,且门上有门钉。门钉即带有帽子状装饰物的钉子,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固定门板。由于实榻门往往要由多块厚木板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木板块,就在门板里头穿木带,再用钉子把木带与木板钉牢。然而,外露的钉子既影响门的美观,又容易生锈,因而古人在钉子外增加了个“帽子”,其材质多为铜质,形状圆而凸起中空,如湖中水泡一样。这种门钉兼有实用及装饰功能,并能给人以防御之感。紫禁城内门钉数量一般为99列,“9”是最大的阳数,体现了帝王非凡的地位。

1  实榻门

紫禁城内另外一种常见的门即为隔扇。隔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门,用于分隔室内外或室内空间。隔扇门既可联通内外,又能分隔空间,同时可以透光、通风等,因而具有门、窗、墙的功能。隔扇门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以后大量采用,用于朝向内院的房屋立面墙,分隔房屋内部空间。如太和殿隔扇组成可见图2,主要由抹头(横向的木条)、上部的隔芯、下部的裙板组成。其中,抹头是不可缺少的横向构件。因隔扇经常开启,为防止开榫或变形,需设置抹头予以加固。抹头位置的灵活性还可使得隔扇或槛窗增加美观效果。隔芯位于隔扇上部,在隔扇中占用的比例最大。隔芯部分的纹饰稀疏有致,为糊纸裱绢提供支点,同时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由于隔芯会采取不同形式的纹饰,因而这部分是最能体现隔扇艺术特色的部分,是装饰的重点所在。裙板位于隔扇下端,采用的是整块木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脚碰触可能对门板产生的破坏。隔扇抹头的看面四角一般安装铜制饰件,这种饰件称为“面叶”。面叶的作用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其一是装饰作用,面叶表面都有冲压出来的装饰纹样,采用镀金工艺,与隔扇的金色纹饰组合在一起,使红底的隔扇门显得十分华丽;其二是加固作用,隔扇的边框与抹头相接处多加钉面叶,可防榫卯连接位置松散或歪斜。图2所示太和殿面叶冲压云龙花纹,龙身周围配以祥云,形成腾云驾雾的动态,兼实用与豪华于一体。

2  太和殿隔扇

紫禁城隔扇的隔芯有精美的纹饰,如图3所示为太和殿隔扇芯的三交六椀菱花纹。其特点即中间的直棂、两边斜棂交于一点,将立面分成六等分,而每个等分的边界做成菱花纹,总体来看就像六个碗,又称六椀。三交六椀构造采用棂条上下扣槽,相互套接,用直棂与斜棂相交后组成无数的等边三角形,每组三角形内有六瓣菱花,使三角形相交的部分成为一朵六瓣菱花状,三角形中间成圆形。直棂与斜棂相交成大角60度,整个隔心图案形成菱花为实,孔洞为虚的图样效果,给人一种规整的几何图锦感觉。对紫禁城古建筑而言,其隔扇芯的纹饰不仅包括三交六椀菱花纹,还有双交四椀菱花纹、古老钱菱花纹、正方格、斜方格、万字纹、步步锦等。这些纹饰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意丰富,如三交六椀菱花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斜交方格寓意财富源源不断,直方格寓意公平正直,古老钱菱花寓意招财进宝,步步锦寓意事业进步,万字形寓意万寿无疆等。可以认为,紫禁城隔扇的纹饰及实用功能、艺术学与美学与一体。

3  太和殿隔扇上的三交六椀菱花纹与面叶局部

紫禁城古建筑的门可起到防御、隔断作用,却替代不了窗。窗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大小、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化。窗在古建筑立面构图上具有重要作用,能显示建筑等级,烘托建筑主题,形成借景效果。宫廷窗户为槛窗做法。槛窗是安装在槛墙(窗户下面的矮墙)上的窗。它可认为是一种短隔扇,主要由隔芯加上抹头组成。它的外形、开启方式与隔扇门相同,与隔扇的区别就在于没有“裙板”这个构件。如图4所示为太和殿槛窗照片。

4  太和殿前檐槛窗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古建筑重要的宫殿仅在正立面(南立面)开设门窗,背立面(北立面)除了正中部位开设隔扇外,其余全部为封闭的墙体,见图5-6,这属于地理环境学的“负阴抱阳”做法。“负阴抱阳”即建筑坐北朝南。以太和殿为例进行说明。太和殿坐北朝南,且南向全部为隔扇及槛窗,而北向基本封闭,其有地理学的原因:我国的黄河流域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地区,冬季在亚洲大陆西北内部形成高气压,有长达数月的偏北寒风;夏季高气压中心转向东南太平洋上,来自南方致雨的季风,使得温度上升、暑气逼人。在这种地理条件下,建筑朝正南方向最为适宜,北侧封闭以利于御寒,而南侧开设窗户则利用阳光照射和夏季通风。《易经·说卦传》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意思就是古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北京夏天盛行南风,冬季盛行北风,太和殿坐北朝南,其南部门窗通开,有利于夏天通风;其北部封闭,有利于于冬天御寒。

5  太和殿正立面局部

6  太和殿背立面局部

   紫禁城的门窗在清雍正之前是没有玻璃的(紫禁城较早安装玻璃窗户的建筑为养心殿,安装时间为雍正元年十月初一),因此宫廷里的门窗也同民间一样,都是用纸裱糊的。但不同的是,宫廷里所用窗户纸质量上乘、防风御寒效果好;且与民间窗棂仅裱糊一层花饰不同,宫廷里裱糊窗纸,窗棂内外两面均有花饰,两层窗棂的花饰重合一致,其不仅美观,而且更加耐用可靠。在清代,具体的裱糊、修葺事项均由专管各项工程的工部经办,所需纸张则从掌管财政的户部领取,有时材料短缺,也从内务府等衙门暂借。如按照清宫规定:“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窗隔,每年糊一次。”裱糊时间均安排在入冬之前进行,每次需用纸张都有具体的数目。糊饰门窗必须使用最好的高丽纸。因为这种纸张是一种用绵茧或桑皮制造的白色绵纸,这种韧皮纸制作出来之后,还会放到油里进行浸泡,一来是增加纸张的透光度,二来是能够进一步增加纸张的韧性。经过处理后的纸张质地坚韧,经久耐用,可以较好地抵挡风吹雨淋。此外,门窗上的隔芯纹饰,可以把纸张均分成多个部分,并在四周通过抹头与竖向边框将纸张固定,使得纸张的受力面积变得更加均匀,并能够有效阻止风雨对窗户造成的破坏。

紫禁城古建筑巧妙地运用门窗来分割空间、采光或通风,它们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集实用、装饰为一体,其运用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