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dwd2000 2019-09-21

传统的中国文人,推崇“四艺”,通常的“四艺”,即是琴、棋、书、画。今天给大家赏玩的印章,就与“四艺”中的“琴”有关。

武汉美术馆展出古琴(图片来源于图库)

这枚印章,老杨购于安徽滁县,印面3cm,高5cm。印文:玉梅居士(朱文)。瑞兽印钮,坡有威仪,造型整体写意,又有细节刻画。符合清代民国的风格。

这枚印章,看似比较普通。但是细细赏玩,研究起来,缺有一番趣味。下面就来细细玩味一下这枚印章。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芙蓉石印章(老杨藏玩)

“玉梅居士”其人

一枚没有边款的印章,要在时间的洪流中,探究它的出处,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其困难,所有才有了收藏的乐趣。老杨则乐此不疲。经过多方的资料查阅,与购买的地的比对。“玉梅居士”即晚清的一位文人——胡之灿。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芙蓉石印章(老杨藏玩)

胡之灿,生卒年不详,字少拙,太平县仙源(今安徽黄山)人,号玉梅居士。清末庠生。幼慧敏好学,博览群书,崇宋儒理学,初就读于安庆敬敷书院,授浙江盐政事。

胡之灿,这个人,是清朝末期的一个庠生,清代学校,成为“庠”,庠生也就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也就是秀才之意。这个胡秀才,不算是什么历史名人。但是他的经历,却可以称得上不折不扣的文人。他小时候,便聪明好学并且波澜群书。而且主要学习推崇宋代的儒学与理学。他就读于安庆的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现存建筑东西长70.7米,南北50米。南北两侧各筑讲堂五组,保存完好。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并且清政府任命,参与浙江盐政的实务工作,算是个小官吏。胡之灿虽然官小,但是依然心系国事。

戊戌变法后,1889年赴京,条陈时政利弊上万言书。不被采纳,庚子后返里,不问政事。辛亥革命后寓居汉口,潜心著述。

他在1889年,戊戌变法之后,去京城,上万言书,对当时的政治利弊,做了陈述与进言。但是很可惜,并没有被采纳。接下来就到了庚子国变。也就是1898年,慈禧太后废除了光绪皇帝尝试推行了103天的新政,再次剥夺了光绪的权力,并将他幽禁在了瀛台。在经历了国家大变故之后,胡之灿便返回乡里。不再问政事。在辛亥革命之后,他便搬迁至了汉口,潜心著述。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芙蓉石印章印文(老杨藏玩)

从胡之灿的生平经历来看。他家境殷实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

1932年还乡,适县创办图书馆,捐精善本二万余卷。著有《玉梅弦歌》、《砭俗纪闻》、《周易传义》、《牧民心政志学录》、《增校注音符号同音字汇》、《白话诗牌谱》等。

从他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古琴,是极有研究的。他所著的《玉梅弦歌集》六卷。对于古琴谱的研究,是极有价值的。

《玉梅弦歌集》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玉梅弦歌集》影印版

《玉梅弦歌集》是一部对于古琴介绍说明,以及古琴歌词,琴谱的整合著作。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玉梅弦歌集》影印版

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考古发现则没有这么早,1978年在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属战国早期的琴。但在湖北枣阳郭家庙曹门湾墓区出土的一张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为目前所知最早,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玉梅弦歌集》影印版

虽然老杨没能见到《玉梅弦歌集》的原版或者影响资料。但从影印版里,可以看出字与图都非常的精美。

这部《玉梅弦歌集》,存世十分的少。有深入研究的人,更不多。老杨对古琴也不甚了解。在这里也就不说。

接下来说说,这枚印章的材料。

“鸿运当头”芙蓉石印章

这枚印章的材料,是寿山石中的芙蓉石。寿山芙蓉石与寿山田黄、昌化鸡血,并称为“印石三宝”。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芙蓉石印章(老杨藏玩)

芙蓉石又称白芙蓉、白寿山,是寿山石月洋系中的神品。上品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别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 、“拂之有痕”,这是形容人们对芙蓉石非常珍惜,唯恐有所损伤,仅仅“拂之”当然不会“有痕”。与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要特征是:凝结脂润、细腻纯净,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浆”。寿山石长期在人的手上、脸上摩挲,石与皮肤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而人体的油脂与温度又使石质更加润通灵,火气褪尽,老到成熟。这种特殊的光亮谓之“包浆”。

芙蓉石印章(图片来源于图库)

芙蓉石的另一特点是含砂多。名贵的芙蓉石夹在坚硬的围岩之中,肌里有黄色、白色或灰色的块状砂团,这种砂团或砂线的分布没有规律,在石中穿来穿去。看起来大块的芙蓉石剔除砂质后,可能所剩无几;而有些表面石质很好,雕刻到里可能会发现有砂线或砂团,常常使艺人感到头疼。所以块度大而纯洁的芙蓉石章或圆雕作品十分难得。通常含有黄砂的芙蓉石质地最好,含有青色砂的多为老性芙蓉石的结晶体。

解读一枚文人印章背后的故事——寿山芙蓉石印章赏玩

芙蓉石印章(老杨藏玩)

芙蓉石中还常有粉白色的斑点,石农称之“卧虎屎”。老石农说:早年,随着世道的兴衰,芙蓉洞时开时废,人迹罕见,十分荒凉,山上有老虎出没。由于芙蓉矿洞冬暧夏凉,自然成了老虎最好的住所。老虎在洞中拉屎拉尿,渗入芙蓉石的矿脉,变成了“卧虎屎”。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却为芙蓉石增添了一分神秘感。

从胡之适的生平来看。其家境殷实,而且极具文人气质。所用的印章石材,一定不差。这枚印章的材料老芙蓉石无疑,并且有明显的“卧虎屎”,就是白色的斑点。

有趣的是,这枚章的印钮头部,石色为红色。可见,在设计这个印章之前,就已经设计好,将红色留在印钮的头部。以应“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这种印章的设计,在很多印章中都有采用。

收藏感悟

文人印,是人文自己动手刻制的印章。相传,在开启文人自己动手制印的是王冕。

王冕以画墨梅名扬天下,作品花密枝繁,笔墨简捷淡雅,气息清新。亦工诗,精篆刻。他用花乳石刻印的篆刻家,花乳石脆软细腻,容易受刀,表现刀法韵昧效果极佳。从而把篆刻创作从写篆到奏刀两个过程用一手来完成,这一印材的发明使治印艺术很快在文人当中普及开来,为以后流派篆刻艺术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文人印通常在印钮部分,不想工匠做所的那么精细工整,相对比较随性。这也造成了文人印如果遗失民间。就不容易再被发现。所以目前的古玩市场上。文人印,还是有漏可见的。藏友们多查阅资料,多学习。相信也能收藏到几方自己喜欢的文人印章。

今天的图文,就到这里了。感谢藏友们的关注支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