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亭外,古道边,能让朴树唱哭的这首词,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

 上古真人 2019-09-2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

几年前,朴树在录制《送别》这首歌曲时,伴随着音乐的缓缓起伏,朴树唱着唱着突然哽咽起来,一度失声大哭,录制工作几度停止。《送别》,这首歌曲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朴树哽咽失声?

朴树

这种哽咽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有作词者的故事,也有曲作者的故事,有演唱者的故事,也有听曲者的故事。

《送别》这首词创作于1914年,作者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的大才子李叔同,因为他一心向佛,后来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晚清民初时期,中国人才济济,大师辈出,李叔同就是其中之一。

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出生于富庶之家,祖上经营盐业与银钱业,良好的经济基础使得他拥有更多的精力和金钱用于学习和交友,二十岁的李叔同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这首《送别》便是创作于李叔同出家之前,那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天涯五好友”中的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对他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家人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百感交集中他便含泪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人世间的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生死永别,可是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古代,比生死离别更让人痛苦的便是与亲人挚友的生离别。正所谓悲莫悲兮生离别,离别之后,天各一方,音信杳无。尤其是得知好友破产之后,所送之人前途未卜,险境困扰,日后还能不能相见都是未知,怎能不让人忧心不已。

这一别,不知还能否再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词句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这首词感情真挚,意境深邃,与音乐结合,堪称完美。而与之结合的音乐,也颇为知名,《送别》的曲调是最初源自于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后来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此歌曲的曲调为基础进行修改,然后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曲。此曲一经发表就在日本广为流传,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旅愁》,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深深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以后,适逢挚友许幻园破产后在大雪纷飞中向他告别,离愁别绪一下涌上心头。于是,这首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就应运而出。

一首歌曲是否受欢迎,主要是看歌词和谱曲。如果把一首歌比作人的话,那么,歌词就是一首歌的骨骼血脉,谱曲便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朗朗上口的词,加上旋律优美的曲,再加上词和曲背后的故事,懂的人无需多说。高山流水,如遇知音,朴树作为一个性情中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也一定感同身受,所以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