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名辞海】之《流水的别名》

 WENxinHANmo 2019-09-22

编著:田家双

流水的别名

瀑溜[bào liū]

瀑布,飞泻的水流。唐 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飞泉瀑溜,荡涤峰崖。”唐 理莹《送戴三征君还谷口旧居》:“层崖悬瀑溜,万壑振清飚。”唐 皎然《重联句》:“瀑溜闻窗外,晴风逼座间。”唐 理莹《送戴三征君还谷口旧居》:“层崖悬瀑溜,万壑振清飙。”唐 无可《寄题庐山二林寺》:“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宋 张嵲《龙洞》:“瀑溜落岩冰柱碎,迸珠跳沫似飞埃。”

奔湍[bēn tuān]

急流。唐 杜甫《营屋》:“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湍。”唐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宋 苏轼《虔州八境图》:“坐看奔湍绕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元 吴镇《酒泉子》:“三闸奔湍,一塘远接吴淞水,两行垂柳绿如云。”清 玄烨《百丈崖观瀑》:“悬崖千尺响奔湍,涧道嶒嵘动石澜。”清 吴伟业《松山哀》:“十三万兵同日死,浑河流血增奔湍。”

碧溜[bì liū]

清澈的水流。唐 武平一《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绝壁苍苔古,灵泉碧溜温。”宋 白玉蟾《玉仙群谶》:“白龟上合玄武精,碧溜甃玉寒涓涓。”宋 陈造《次韵王漕燕玻璃》:“轻飔度翠密,碧溜下岐赠。”宋 董嗣杲《葛公双井》:“仙翁洗药傍西湖,脉与灵山碧溜俱。”另,指琉璃瓦上流下的檐溜。唐 黄滔《景阳井赋》:“荒凉四面,花朝而不见朱栏;滴沥千寻,雨夜而空啼碧溜。”

潮信[cháo xìn]

汹涌的潮水。以其涨落有定时,故称。唐 刘长卿《奉送裴员外赴上都》:“独过浔阳去,空怜潮信回。”宋 史达祖《满江红》:“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宋 张炎《琐窗寒》:“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因不失信,谓之潮信。”另,犹月信。指妇女月经定期而来。《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潮信有期应自觉,花容无媚为谁消?”

驰湍[chí tuān]

急流。南朝 江淹《哀千里赋》:“驰湍走浪,漂沙击石。”

丹溜[dān liū]

道教所说的仙水。晋 郭璞《游仙诗》之六:“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唐 吴筠《庐山云液泉赋》:“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明 王守仁《南溟》:“南岳有竹实,丹溜青松阴。”明 李畅《云溪》:“丹溜鸣泉花院,青山绕郭松阴。”清 陈维崧《洞仙歌》:“苍皮黛鬣,滴金膏丹溜。”清 屈大均《登石门怀慧远尊者》:“丹溜含清泠,鲜葩吐葳蕤。”

倒洑[dǎo fú]

回旋倒流的水。唐 钱起《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石潭倒洑莲花水,塔院空闻松柏风。”

飞溜[fēi liū]

直泻而下的水流。《旧唐书·西戎传·拂菻》:“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仍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另,瀑布。唐 刘宪《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崖悬飞溜直,岸转绿潭宽。”宋 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苏寺丞》:“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

飞瀑[fēi pù]

即瀑布,飞泻而下的水流。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眼琴绿阴,上有飞瀑。”宋 刘洪道《观鹅山飞瀑》:“放眼观飞瀑,枕流听素琴。”宋 徐俯《念奴娇》:“当时曾共赏,紫岩飞瀑。”宋 王信《飞瀑》:“我来石洞得飞瀑,谁赋新诗留美名。”清 林则徐《即目》:“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清 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飞湍[fēi tuān]

急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林表,望若悬素。”唐 李白《蜀道难》:“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厓转石万壑雷。”唐 李华《寄赵七侍御》:“飞湍鸣金石,激溜鼓雷风。”宋 陈庚《王屋飞湍》:“表圣当年爱此山,倚楼终日看飞湍。”明 练于宁《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三十六峰凌虹霓,飞湍喷雪临回溪。”明 王守仁《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上有百丈之飞湍,悬空络石穿云而直下,其源疑自青天来。”

洑洄[fú huí]

盘旋的流水。宋 苏轼《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清 曹寅《送亮生南还即和留别诗兼寄些山先生》:“园摇素奈辞春艳,柁捩清江下洑洄。”清 弘历《临白河》:“白河襟其右,圆流多洑洄。”

洑流[fú liú]

回漩的流水。南朝 何逊《渡连圻》:“洑流自洄纠,激濑视奔腾。”唐 李咸用《江行》:“鱼依沙岸草,蝶寄洑流槎。”唐 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清 许承钦《琉璃河》:“洑流摧古墓,烽堠断渔家。”另,潜流,水潜流地下。唐 钱起《登覆釜山遇道人》:“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金 元好问《黄华峪十绝句》:“也应嫌被红尘涴,才近山门便洑流。”元 王恽《玉堂嘉话》:“太行山水皆洑流地中,关中诸水皆行流地上。”

伏流[fú liú]

潜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唐 戴叔伦《下鼻渟泷》:“因随伏流出,忽与跳波隔。”宋 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宋 李觏《灵源洞》:“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另,指水在地下流动。宋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古老相传云:此下通大海。岂海水伏流地中从此过耶?”宋 周惠《风井》:“寰中风穴不一处,斯井乳化能伏流。”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此处腾涌涧中,外至坞口,遂伏流不见。”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河水发源昆仑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汇为星宿海,至积石流入中国。”

寒溜[hán liū]

指寒冷的水流。唐 权德舆《与沉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岩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宋 陆游《自咏》:“夜踏乱云过略彴,晓分寒溜注军持。”元 郝经《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玑圆。”

寒澌[hán sī]

指解冻时的流水。南朝 王融《沉冥地狱篇颂》:“炎山翻烈火,冰涧匝寒澌。”唐 虞世南《奉和至寿春应令》:“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宋 杨亿《禁直》:“阴风槭槭起庭树,寒澌戛戛鸣宫渠。”宋 宋祁《春雪》:“晓溜承隅滴,寒澌逼沼生。”另,指寒凉的冰。唐 郑巢《题崔行先石室别墅》:“桂阴生野菌,石缝结寒澌。”宋 施枢《春雪》:“东风毕竟能融化,不放寒澌冰柳芽。”宋 释智圆《寄德聪师》:“缾水寒澌结,杉风晚磬沉。”宋 洪咨夔《和赵保之青田即事》:“宝犀压帐春风入,渴乌传箭寒澌滴。

浩溔[hào yǎo]

水无际貌,大水。南朝 顾野王《饯友之绥安诗》:“崚嶒眺广岳,浩溔穷溟海。”《宋书·谢灵运传》:“引修堤之逶迤,吐泉流之浩溔。”唐 杜甫《聂耒阳以仆阻水》:“知我碍湍涛,半旬获浩溔。”宋  吴浚《太乙真人画像》:“真人读何书,一叶凌浩溔。”宋 韦骧《八月十八日观潮》:“浙湍浩溔连溟渤,宵昼潮头卷沙出。”明 刘基《述志赋》:“浮江湖之浩溔兮,陵山岳之峥嵘。”明 薛瑄《友鹤轩》:“蚌蛤藏洪渊,秀气浮浩溔。”

洪潦[hóng liáo]

洪水。雨后的洪水。晋 张协《杂诗》:“洪潦浩方割,人怀昏垫情。”《晋书·列传》第四十二章:“去秋以来,诸郡并有暴雨,水皆洪潦,岁用无年。”《晋书·列传》第六十五章:“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人,光密异之。”《天工开物·上篇·粹精》:“盖水碓所愁者,埋臼之地卑则洪潦为患,高则承流不及。”《明史·吴桂芳传》:“桂芳以淮扬洪潦奔流,惟云梯关一径入海,致海涌横沙,河流泛溢,而兴、盐、高、宝诸州县所在受灾,请益开草弯及老黄河故道以广入海之路。”

洪湍[hóng tuān]

汹涌的急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东源东南流,分为二水,涧澜双引,洪湍浚发。”唐 常建《赠三侍御》:“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明 张羽《大雨山中作》:“虺虺伏雷震,浩浩洪湍落。”清 朱葵之《大风次兰阳日渡河》:“竹箭洪湍盈十丈,一苇迎风时俯仰。”

鸿波[hóng bō]

洪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比率百姓,议之于臣,伐石三谷,水匠致治,立激岸侧,以捍鸿波。”唐 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共工不触山,娲皇不补天,其鸿波汩汩流,伯禹不治水,万人其鱼乎!”明 杨慎《于役江乡言辞友生》:“旋轸陟驳原,击汰凌鸿波。”明 魏学洢《呈鹿太公一百韵》:“霈泽中为汇,鸿波衍愈长。”清 徐树铭《十九日用前韵作却寄》:“鸿波贴慑朗瑶镜,况有嘉兆呈年丰。”

鸿体[hóng tǐ]

洪水的主流。汉 应玚《灵河赋》:“蹶龙黄而南迈兮,纡鸿体而因流。”

潢潦[huáng liáo]

地上流淌的雨水。晋 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丰注溢修溜,潢潦浸阶除。”张铣注:“潢潦,雨水流于地者。”潢,一本作“黄”。唐 刘长卿《送元八游汝南》:“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唐 元稹《书异》:“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鲵腥。”唐 钱起《酬考功杨员外见赠佳句》:“潢潦难滋沧海润,萤光空尽太阳前。”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五代 徐夤《休说》:“时来不怕沧溟阔,道大却忧潢潦深。”宋 陈允平《红林擒近》:“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明 顾鼎臣《悯雨》:“街市潢潦集,浅深可方舟。”

洄波[huí bō]

指回旋的流水。元 吴当《送吾安之令渤海县》:“清宫执道要,直气排洄波。”明 李之世《即事》:“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清 褚人获《坚瓠二集·苜蓿烽》:“葫芦河上狭下广,洄波甚急,不可渡。”清 缪公恩《遐亭以诗见寄次和却寄》:“寸草春晖依爱日,尺书双鲤托洄波。”清 缪公恩《次春郊元韵》:“远岫凝轻黛,洄波皱细鳞。”

洄洑[huí fú]

亦作“洄澓”。湍急回旋的流水。南朝 王琰《冥祥记》:“晋徐荣者,琅琊人。尝至东阳,还经定山,舟人不惯,误堕洄澓中。”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洄洑激射,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清 严复《说诗用琥韵》:“譬比万斛泉,洄洑生微澜;奔雷惊电余,往往造平淡。”

洄流[huí liú]

回旋的水流。《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若入海,水漩洑洄流几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宋 张耒《题安州张全翁大夫溪图》:“清溪萦洄流碧玉,散入缘冈万竿竹。”宋 杨万里《碧落洞前滩水》:“滩下洄流能耐事,漩沤百转看它忙。”《新滩观捕鱼歌》:“滩际洄流急且深,承流鼓浪鱼竞集。”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取第一泉水》:“江心泉,为天下第一,然有龙窝,洄流甚急。”

洄水[huí shuǐ]

回旋的水流。宋 龚开《题自写苏黄像》:“譬如宝鼎沦洄水,万夫之力那能起。”明 郭之奇《九歌》:“挹洄水兮书哀,隐诸怀兮悾惚。”

回流[huí liú]

回旋或倒流的水。晋 陆云《南征赋》:“若溟海之引回流,岱灵之吐行云。”唐 李绅《欲到西陵寄王行周》:“西陵沙岸回流急,船底黏沙去岸遥。”宋 杨万里《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回流如倦客,出门复还家。”亦作“廻流”。回旋或倒流的水。南朝 谢朓《游山诗》:“坚崿既崚嶒,廻流复宛澶。”南朝 王僧孺《侍宴诗》:“交枝隐修径,回流影遥阜。”清 丘逢甲《秋怀次覃孝文韵》:“黄天讹立多新说,赤道回流有热潮。”

回湍[huí tuān]

回旋的急流。唐 骆宾王《早发诸暨》:“薄烟横绝巘,轻冻涩回湍。”唐 骆宾王《至汾水戍》:“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急流[jí liú]

湍急的水流。三国 曹植《杂诗》:“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南朝 鲍照《还都道中》:“急流腾飞沫,回风起江喷。”唐 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唐 高适《金城北楼》:“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元 张养浩《新水令》:“急流中勇退不争多,厌喧烦静中闲坐。”另,谓水流疾速流动。唐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激流[jī liú]

湍急的水流。晋 葛洪《抱朴子·穷达》:“兔足因夷涂以骋迅,龙艘泛激流以速效。”唐 宋昱《樟亭观涛》:“激流起平地,吹涝上侵空。”宋 刘子翚《读平险铭寄李汉老》:“李公作铭垂不刊,峻峰激流生笔端。”宋 释道颜《颂古》“椎锣擂鼓转船头,席卷波翻喊激流。”另,阻遏水流使之腾涌。南朝 谢灵运《维摩经十譬赞·聚沫泡合》:“水性本无泡,激流遂聚沫。”

激湍[jī tuān]

急流。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晋 潘岳《西征赋》:“交渠引漕,激湍生风。”五代 徐夤《水》:“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宋 蔡京《与范谦叔饮西园》:“三峰崛起无平地,二派争流有激湍。”明 刘基《平西蜀颂序》:“是故冬寒之极,必有阳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涧流[jiàn liú]

山间的水流。南朝 沈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唐 卢照邻《至陈仓晓晴望京邑》:“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宋 罗与之《山行》:“槁叶忘身绝涧流,芦花摇手欲风休。”清 严光禄《吼山》:“何必山僧知,涧流自迎送。”清 陈宝琛《鼓山觅竹坡题句不得怆然有赋》:“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流赴海料无还。”

江湍[jiāng tuān]

江中急流。宋 欧阳修《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由此而上溯江湍,入三峡,险怪奇绝,乃可爱也。”宋 陈傅良《闻叶正则阅藏经次其送客韵以问之》:“孰与瞻斗车,把柁行江湍?”明 于慎行《杂诗》:“惜哉岁不与,憔悴空江湍。”明 王立道《钓台吟送人之桐庐》:“高台巀嵲俯江湍,古木苍厓清昼寒。”明 李东阳《送宋民止绵州学正》:“已见珊瑚拂钓竿,不胜遗恨满江湍。”

津流[jīn liú]

水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津流派别,枝渠势悬。”唐 杜甫《遣意》:“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宋 陆游《宴坐》:“气溯如潮上,津流若酒醇。”宋 郭印《泛舟至临江院》:“清江借篙师,津流不须问。”元 范梈《延平江阁》:“山势包平险,津流合众源。”明 符锡《暮春宿金城兰若》:“古殿顽阴生昼寂,荒城斜日带津流。”

浸溜 [jìn liū]

急流。唐 杜甫《九日寄岑参》:“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元 范梈《将赴江浙大府校进士试会疾止建安驿上后山东眺郡城作十二韵》:“渔沙府图谶,仙室川浸溜。”明 刘基《题武夷图》:“蓬莱渺沧海,弱水浩浸溜。”

涓溜[juān liū]

细小的水流。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用元望韵遣兴见寄》:“涓溜可摧山,机祸不在大。”明 王恭《寒食登临》:“涓溜和清唱,飞花拂绮筵。”明 符锡《酬朱邑传再和草堂用西字韵结》:“岂谓群轻能折轴,须知涓溜必成溪。”

决溜[jué liū]

犹急流。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宋 张元干《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明 孙承恩《会麟山别业再次前韵》:“启扉云在户,决溜水通渠。”明 郑岳《苦雨行》:“行台独处愧高崇,纷纷决溜如乱淙。”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黄大王传》:“顺治三年,考城流通决口。四年,河督杨方兴闻守才神,往请之。守才至,命于决溜中下埽,埽不动,塞决甚易。”

浚波[jùn bō]

很深的水流。晋 庾阐《登楚山诗》:“拂驾升西岭,寓目临浚波。”南朝 王屮《头陀寺碑文》:“于是玄关幽揵,感而遂通;遥源浚波,酌而不竭。”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

浚湍[jùn tuān]

急湍。晋 郭璞《巫咸山赋》:“尔乃寒泉悬涌,浚湍流带,林薄丛笼,幽蔚隐蔼。”唐 薛逢《上吏部崔相公》:“龙门曾共战惊澜,雷电浮云出浚湍。”

潦潮[liáo cháo]

雨后大水。《清史稿·灾异志一》:“(康熙)八年六月,三水、茂名、化州大水;房县大水,坏田庐;东莞潦潮大溢。”

流波[liú bō]

流水。《楚辞·远游》:“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隋 杨广《春江花月夜》:“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唐 刘禹锡《叹水别白二十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唐 皎然《风入松》:“流波坏陵安足论,美人夜坐月明里。”唐 罗隐《蟋蟀诗》:“美人在何,夜影流波。”清 唐孙华《闲居写怀》:“习成固难挽,流波日滔滔。”另,比喻晶莹流转的眼波。楚 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李善注:“流波,目视貌,言举目延视,精若水波,将成澜也。

流潦[liú liáo]

地面流动的积水。《韩诗外传》卷二:“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三国 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宋 梅尧臣《田家语》:“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宋 苏辙《徐州汉高帝庙祈晴文》:“疏放流潦,改种秋稼。”明 薛瑄《久雨遣怀》:“泥涂宁出户,流潦欲成河。”清 曹寅《归舟和培山见答韵》:“碧荫荡流潦,萧索满孤听。”

渌洄[lù huí]

清澈回旋的水。清 赵翼《朱堂西岩松坪为湖舫之游作歌》:“酒阑乘醉泛渌洄,去探芍药开未开。”

乱流[luàn liú]

不循常道的流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淮水》:“油水又东曲,岸北有一土穴径尺,泉流下注,沿波三丈入于油水,乱流南屈,又东北注于淮。”唐 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另,纷乱的水波。唐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那一轮红日尚未衔山,一片斜阳照得水面上乱流明灭。”又,横渡江河。明 唐寅《游金山》:“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携酒赋登临。”又,放纵恣行。《楚辞·离骚》:“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鸣湍[míng tuān]

急流。南朝 孔稚珪《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宋 王安中《北山移文哨遍》:“鸣湍声断深谷,逋客归何计。”宋 王禹偁《扬州池亭即事》:“旭日媚春卉,微风生鸣湍。”宋 吴则礼《黄伯钧示诗因次韵》:“忽忆玉虹孤笛夜,曲肱终约听鸣湍。”宋 杨公远《回岭》:“何处山坳吞落照,长年石罅喷鸣湍。”元 无名氏《满庭芳》:“无人唤,鸡声不管,高枕听鸣湍。”

逆流[nì liú]

倒流的水。《管子·禁藏》:“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另,水倒流。《管子·七法》:“不明于决塞,而欲敺众移民,犹使水逆流。”唐 李翱《江州南湖堤铭》:“漭漭南陂,冬干夏滮,九江涨潮,潜潜逆流。”清 阮元《小沧浪杂诗》卷一:“济水纵能伏流,断不能逆流上山。”又,泛指液体倒流。晋 干宝《搜神记》卷七:“去年十二月,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

濆衍[pēn yǎn]

溢出、漫衍之流水。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西堤》:“过桥,水亦已深,偶得濆衍,遂湖焉。”

濆溢[pēn yì]

奔涌外溢的水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漾水》:“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辄濆溢,败坏城郭。”

漰湍[pēng tuān]

瀑布,飞流急湍貌。指急流。宋 张表臣《观高邮寺壁曹仁熙画水》:“惊心未定畏漰湍,欲觅平波泛家宅。”

潜溜[qián liū]

潜流,冰下的水流。唐 曾原郕《甘泉岩》:“断崖抛雪瀑,又潜溜、入山跟。”唐 杨涛《狐听冰赋》:“究阴冰之厚薄,听潜溜之微细。”清 李友棠《辰阳关》:“湍激石齿齿,灵渊滴潜溜。”

清流[qīng liú]

清澈的流水。《汉书·补乐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晋 左思《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南朝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唐 李白《元丹丘歌》:“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宋 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明 朱栴《官桥柳色》:“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内江石壁鱼》:“后破之,乃有一鱼跃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清濆[qīng pēn]

犹清波,清澈的流水。唐 王昌龄《灞桥赋》:“薄暮垂钓,平明去耘;傍连古木,远带清濆。”宋 苏轼《丙子重九》:“何以娱我客,游鱼在清濆。”明 孙一元《约鹅湖费阁老明年同游武夷山因作短歌二首赠别》:“野鹤照衣来清濆,山树开花留白云。”明 卢楠《酬谢逸人四溟》:“海月照舞席,澄江泻清濆。”

清湍[qīng tuān]

清澈的急流。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唐 柳宗元《邕州马退山茅亭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明 屠隆《彩毫记·湘娥思忆》:“秦树隔长安,蘼芜连楚泽,映清湍,王孙何处解征鞍。”

清濆[qīng pēn]

犹清波,清澈的流水。唐 王昌龄《灞桥赋》:“薄暮垂钓,平明去耘;傍连古木,远带清濆。”宋 苏轼《丙子重九》:“何以娱我客,游鱼在清濆。”明 孙一元《约鹅湖费阁老明年同游武夷山因作短歌二首赠别》:“野鹤照衣来清濆,山树开花留白云。”明 卢楠《酬谢逸人四溟》:“海月照舞席,澄江泻清濆。”

清湍[qīng tuān]

清澈的急流。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唐 柳宗元《邕州马退山茅亭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明 屠隆《彩毫记·湘娥思忆》:“秦树隔长安,蘼芜连楚泽,映清湍,王孙何处解征鞍。”

秋潦[qiū liáo]

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水。南朝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秋潦浩汗,山溪猥至。” 宋 曾几《喜晴》:“即今孰主张,秋潦更如此。”宋 周弼《南楼怀古》:“见说去年秋潦后,更无茅屋起炊烟。”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归熙甫如秋潦在地,有时汪洋,不则一泻而已。”明 夏完淳《九哀·望首阳》:“天淫淫兮降霖,大块动兮秋潦。”明 刘溥《送钱理平还吴》:“南浦早霜秋潦涸,西风残照故山微。”明 屠隆《恭送昙阳大师》:“斜日乍明秋潦尽,万人相送踏层霞。”

乳溜[rǔ liū]

石钟乳岩洞中的流水。唐 张说《游洞庭湖湘》:“滴石香乳溜,垂崖灵草植。”唐 李渤《南溪诗》序:“其洞室并乳溜凝化,诡势奇状。”唐 卢纶《陈翃中丞东斋赋白玉簪》:“漠漠水香风颇馥,涓涓乳溜味何浓。”明 沈周《游张公洞》:“元气不蒸雨,五色变乳溜。”明 王夫之《宿明谿寺山僧导游珍珠岩》:“苍崖乳溜渍苔干,阴壑埋光生夏寒。”另,石钟乳。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蛰痕燕穴空,乳溜虬鳞张。”

弱湍[ruò tuān]

是指微小的激流。晋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逯钦立注:“弱湍,微小的激流。”元 刘崧《学钓》:“小立怜幽树,深投爱弱湍。”

神溜[shén liū]

指从高处流下的水流。晋 枣据《游览》:“重岩吐神溜,倾觞挹涌波。”

逝湍[shì tuān]

激流。南朝 谢灵运《七里濑》:“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明 李之世《送吴非熊还新安》:“疲策惮脩坂,颓颜鉴逝湍。”清 周准《怀旧》:“老去悲丘井,情来望逝湍。”清 陈廷敬《梅花用坡公次李公择韵》:“节往如逝湍,光景一玩弄。”

顺流[shùn liú]

顺着地势而流动的水流。汉 陆贾《新语·道基》:“百川顺流,各归其所。”汉 焦赣《易林·临之革》:“百川顺流,民安其居。”另,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晋 陆机《辨亡论上》:“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晋 束晰《补亡诗·由庚》:“兽在于草,鱼跃顺流。”又,顺着水流。唐 刘禹锡《平齐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罴。”又,顺应社会潮流。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

肆流[sì liú]

犹急流。唐 张九龄《晚憩王少府东阁》:“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江流颇阔,似倍于澜沧,然澜沧渊深不测,而此当肆流之冲,虽急而深不及之。”清 马潜《峡口道中》:“明末盗如毛,垂橐肆流走。”

素湍[sù tuān]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去山三十里许,望山上水,可高二十余里,素湍皓然,颓波历溪,沿流而下。”宋 沈说《钓台》:“山束江流直素湍,羊裘立尽暮云寒。”宋 韩淲《寄昌甫》:“林虚磴道归深谷,塘决沟流起素湍。”元 顾瑛《巫峡云涛石屏志》:“素湍汹涌翻绿涛,长风吹云白月高。”明 王慎中《招隐歌》:“回素湍兮百折,激清籁兮灵湫。”

湍波[tuān bō]

湍急的流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唐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唐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宋 程公许《为建平詹使君赋山泉》:“秋风栗憀宋玉宅,湍波磕涌三闾祠。”清 弘历《拒马河》:“俯瞰激湍波,仰眺空澄宇。”

湍激[tuān jī]

猛急的水流。唐 独孤及《慧山寺新泉记》:“使瀑布下钟,甘溜湍激,若酾醴乳喷。”《宋史·河渠志二》:“若趋深走下,湍激奔腾,惟有刮除,无由淤积,不至上烦圣虑。”宋 李纲《水调歌头》:“况是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碧崔嵬。”宋 李纲《平津阁晚雨》:“凄凉倚虚阁,湍激瞰回溪。”宋 李吕《游青玉峡》:“派别入危亭,湍激如转毂。”宋 王令《赠李定资深》:“湍激日蹙蹙,风棱势漫漫。”

湍驶[tuān shǐ]

指急速的流水。宋 苏辙《再论回河札子》:“上流堤防无复决怒之患,而下流湍驶行于地中,日益深浚。”宋 吴泳《新江行寿张宪亨泉》:“六月头,瓜蔓水退,矾山水流。中间青沫最湍驶。风雨瞬息能湛舟。”宋 郑清之《水急船行颇迟》:“湖流湍驶欲下濑,舟人挽牵如蹶张。”宋 丘浚《行不得也哥哥》:“东去入闽南去广,溪流湍驶岭嵯峨。”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今不审其上流之怒决何故而遏其湍驶之冲,是不知其源也。”

湍涛[tuān tāo]

指激荡的水流。唐 杜甫《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时属江涨泊于方田》:“知我碍湍涛,半旬获浩溔。”宋 陈造《长芦寺》:“彼徒创寺意,取镇湍涛怒。”宋 员兴宗《宜宾别杨同年》:“江行骇湍涛,文字无暇寻。”宋 唐庚《寄郭潜夫》:“群潴激湍涛,汹涌成战攻。”元 危素

《儿秀才古剑歌》:“大船载之瞿塘归,湍涛震棹鞭冯夷。”

危溜[wēi liū]

从高处泻下的水流。唐 李贺《昌谷诗》:“霞巘殷嵯峨,危溜听争次。”宋 释惠崇《句》:“危溜含清瑟,飞花点玉觞。”宋 曾巩《雪咏》:“山屏尽深碧,危溜声亦潺。”元 何中《崇仁钟山寺》:“石限阨危溜,峡厓减青天。”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江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叠小山数寸……蓄水作小瀑布倾泻危溜。”另,指高檐的滴水。

微澌[wēi sī]

细小的流水。唐 陆龟蒙《寒夜文宴得惊字》:“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唐 曹松《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耗痕延黑藓,净罅吐微澌。”宋 李处权《次韵德基效欧阳体作雪诗禁体物之字兼送表臣》:“松林冥冥起薄雾,涧水活活生微澌。”

溪流[xī liú]

山中小水流。唐 张九龄《耒阳溪夜行》:“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唐 张泌《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宋 陆游《寄子虞》:“山色春寒淡,溪流宿雨通。”宋 曾几《苏秀道中》:“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宋 翁卷《山雨》:“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宋 丘浚《行不得也哥哥》:“东去入闽南去广,溪流湍驶岭嵯峨。”

夏潦[xià liáo]

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宋 晃冲之《纪愁》:“北风吹我裳,夏潦漂我屋。”宋 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宋 戴复古《江涨见移居者》:“夏潦连秋涨,人家水半门。”宋 陆游《晚雨》:“春旱久闵雨,夏潦复望晴。”《宋史·河渠志七》:“夏潦涨溢,荆南、复州千余里,皆被其害。”宋 王迈《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并序》:“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宋 晁公溯《眉州燕游杂咏十首·碧澜堂》:“清澜深几许,夏潦冬即空。”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夏潦时至,山水奔迸。”

泻溜[xiè liū]

泻下小股水流。北齐 魏收《喜雨》:“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

行潦[xíng lǎo]

沟中的流水。《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毛传:“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赵岐注:“行潦,道傍流潦也。”孙奭疏:“潦,雨水盛也。”唐 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槎千岁古。”道路上的积水。《左传·隐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孔颖达疏:“行,道也;雨水谓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服虔云:‘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行潦,道路之水是也。’”另,指浑浊的水。以喻浊世。

悬濑[xuán lài]

悬注急流;瀑布。北齐 刘昼《新论·殊好》:“悬濑碧潭,澜波汹涌。”南朝 陶弘景《水仙赋》:“绝壁飞流,万丈悬濑。”

悬溜[xuán liū]

倾泻的小股水流。如,小型瀑布等。晋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暧暧荒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耒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辄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宋 陆游《喜雨》:“幽人睡觉夜未央,四檐悬溜声浪浪。”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溪口广丈余,中凹为臼,仰承上流,是曰‘药铫’,铫左欹而水出悬溜。”

悬湍[xuán tuān]

瀑布,从高处向下流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岩岭干天,交柯云蔚……悬湍回注,崩浪震山。”

漩澓[xuán fú]

旋转的流水。宋 苏颂《观潮》:“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澓作澄渊。”明 释函是《过十八滩》:“漩澓无行径,波涛不忍看。”清 弘历《秀木轩灵济祠之右有屋三间偶因停跸辄额是名并叠前韵》:“威纡遥列嶂,漩澓近临渠。”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水为石碎,千条万缕而下归于潭,皆细如蛛丝,重重漩澓。”

迅澓[xùn fú]

迅急的旋转的流水。晋 郭璞《江赋》:“迅澓增浇,涌湍叠跃。”李善注:“澓,澓流也。”南朝 何承天《巫山高》:“洪波迅澓,载逝载停。”清 弘历《泉源石壁》:“奔流迅澓萦奇石,上有松崖倚白云。”清 孙元衡《红夷剑歌》:“海潮迅澓千丈波,宝剑出匣悲风多。”

迅湍[xùn tuān]

犹急流。唐 李白《金陵望汉江》:“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唐 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抱板寻旧圃,弊庐临迅湍。”明 何景明《略阳县迁建庙学记》:“视其城,中卑,江水西来冲之,多激流迅湍,欹圻崩岸,而学宫正居其卑。”清 归庄《寒郊晚眺》:“迅湍石骨见,长亩稻根齐。”

溔颢[yǎo hào]

水无际貌。亦指大水。清 曹寅《江村杂咏·东溪白云亭》:“杖藜破溔颢,一笑凌华巅。”

涌澓[yǒng fú ]

冒出而洄旋的流水。南朝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蒲,下至狶洲。”

涌湍[yǒng tuān]

激流。《楚辞·九章·悲回风》:“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晋 郭璞《江赋》:“迅澓增浇,涌湍叠跃。”宋 韩淲《和教授诗》:“只今得句因时雨,才思何妨若涌湍。”宋 赵蕃《闰月二日雨三日复雨寄斯远》:“迟明复大集,平地如涌湍。”明 夏煜《读宋太史潜溪集》:“涌湍叠跃涛怒搏,百怪倏忽光挥霍。”另,犹奔流。晋 潘岳《秋兴赋》:“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

玉虹[yù hóng]

喻明洁的瀑布或流水。唐 李贺《北中寒》:“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宋 杨万里《和昌英叔雪中春酌》:“南溪春寒强似冬,南溪春水走玉虹。”宋 陆游《故山》:“落涧泉奔舞玉虹,护丹松老卧苍龙。”另,白虹。宋 苏轼《郁孤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又,喻石拱桥。宋 苏轼《何公桥》:“疏为玉虹,隐为金堤。”宋 吴文英《十二郎》:“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又,喻带状的光。宋 杨万里《正月二十四夜小楼看灯》:“光射琉璃贯水晶,玉虹垂地照天明。”又,喻宝剑。明 潘纬《发佩剑送方生趋幕府》:“延津双玉虹,神物合雌雄。”

玉流[yù liú]

清澈的流水。南朝 萧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珠华荫八溪,玉流通九谷。”唐 沈佺期《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宋 李石《漱玉轩为邑之佳处顷春祝寺僧少葺之重来则眼》:“雨花天上清凉手,挽取银河作玉流。”宋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锦机丝度密无缝,玉涧玉流寒有音。”宋 卫宗武《初夏登北山》:“玉流浸层峦,缘云抱幽石。”元 刘秉忠《鹧鸪天》:“柳映清溪漾玉流。火榴开罢芰荷秋。”

涨潦[zhǎng liáo]

指上涨的水流。清 魏源《圣武记》卷二:“贼渡江先犯绿营,兵溃,满营隔涨潦不能救。”另,流水上涨。宋 欧阳修《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宋 张耒《厌雨》:“曰疑涨潦卷屋去,又恐涌水兴床前。”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余犯涨潦时来,水漫羡不复见滩。”元 许有壬《行县书所见》:“涨潦留泥粪稻畦,石渠分水灌麻池。”

注溜[zhù liū]

倾泻的水流。宋 王之道《用子蔺韵赋九日小酌》:“长篇落纸箭离筈,大白浮醪檐注溜。”《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那急雨就如倾盆注溜一般,下了二个时辰不止。”

tianjia9798
12551912
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1200多个词牌子,1900多首词。

新浪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tjwztjs

本刊审核:田  家  双

本刊制作:冰雁无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