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纪要丨金泽:我对民间信仰的一些看法

 rbhao2002 2019-09-22

(讲座现场)

2019年9月2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泽,应邀莅临由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中国史高原学科主办,上海花地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佛学与中华文化”高端人文讲座,在上海大学教学B楼作题为《我对民间信仰的一些看法》的主题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让主持。来自上海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师生及校内外的佛教文化爱好者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金泽研究员)

金泽研究员的讲座首先从宗教学理论的角度对“宗教”、“信仰”、“民间”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调研案例,就民间信仰的定义与特征、民间信仰的简单分类、民间信仰的定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关于“宗教”一词,金泽研究员从名词和形容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作为名词的“宗教”又有单数和复数之分,作为单数名词的“宗教”是诸多社会文化形态之一,要处理与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如宗教与哲学、道德、教育、政治、法律等;作为复数名词的“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和不同地域曾经存在,而当今世界依然现存的诸多宗教形态。作为形容词的“宗教”表达着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在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赋予性、历史性、相对性等特点,是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心理现象、历史现象等的一个维度。

(金泽研究员著作)

关于“信仰”,金泽研究员认为,一般谈到信仰往往只停留在思想观念的层面,而就信仰的本质而言,应当包含观念与践行两个部分。信仰具有可建构、可传播、可改变等属性,信仰一词可以有更具体的限定和分类,如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等。
关于“民间”,金泽研究员重点从三个方面介绍他的理解。首先,民间相对于官方,处于非主流的地位,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民俗、民谣等都只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次,民间意味着小传统,一般位于社会的下层,具有程度不同的地方性。最后,他强调要注意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的区别,二者在学理上属于不同范畴,在政治政策上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办法。

(金泽研究员著作)

在介绍和分析了以上三个概念后,金泽研究员结合2015年12月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关于做好民间信仰工作的意见,以及2016年12月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的民间信仰工作座谈会上时任国家宗教局长王作安的讲话内容,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案例对民间信仰所具有的民俗性、自发性、分散性、地域性等特点进行了介绍。

金泽研究员还从崇拜对象、分布地域、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民间信仰进行了分类。他认为,从崇拜对象来看,民间信仰包含自然崇拜、神话传说与佛道教神灵崇拜、圣贤崇拜(历史人物、行业神)、祖先崇拜及少数民族传统信仰等;从分布地域来看,可以根据民间信仰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沿海与内陆、农耕与游牧等),以及局地存在还是跨区域传播等方面进行区别。从价值取向来看,民间信仰存在敬天法祖、护国佑民、崇有功、祖有德,以及劝人向善等多个层面的伦理导向。


(讲座现场)

最后,金泽研究员结合以上内容,就民间信仰的定位问题给出了他的认识。他认为,民间信仰是社会文化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大宗教”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理解和认识民间信仰时,一定要将其置于社会文化传统的大格局内、置于人类文明的大进程中,置于“大宗教”的大框架内。要用全局观念来看待民间信仰这种宗教文化形态,既要看到民间信仰自身的特性,也不要把它和其他社会文化形态隔断。
金泽研究员讲座之后,现场师生纷纷积极发言、提问,围绕民间信仰的许多现实问题与金先生交流请益,现场气氛热烈。

(程恭让教授)

程恭让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民间信仰与佛教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联系,民间信仰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它既是传统文化里的重要内容,也在宗教学科里具有重要的意义。金泽先生是著名的宗教学家,在宗教学原理、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民间宗教研究等诸多领域,有卓越的造诣。他从严密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出发,对民间信仰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等方面给予我们非常清晰生动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民间信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扩大了我们的知识结构。他所主张的“在大的框架下认识处理民间信仰的问题”,这一态度对于其他历史问题和佛教思想的研究也非常有启发。民间信仰是一个时代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是一个政治性问题也是一个学术性问题,金先生的宗教学理论思考与社会学研究方法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打开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
最后,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是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暨上海大学中国史高原学科策划和组织的学术讲座大系——“佛学与中华文化”高端人文讲座中的一讲。本系讲座旨在邀约佛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及中华文化研究诸领域的专家学者,发布研学心得、传授研究心法、介绍学术前沿,俾聆听者能够增广闻熏、厚植学术兴趣、提升研究水准,敬请大家关注。(文:黄凯/图:常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