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2019年9月2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泽,应邀莅临由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中国史高原学科主办,上海花地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佛学与中华文化”高端人文讲座,在上海大学教学B楼作题为《我对民间信仰的一些看法》的主题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让主持。来自上海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师生及校内外的佛教文化爱好者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金泽研究员的讲座首先从宗教学理论的角度对“宗教”、“信仰”、“民间”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调研案例,就民间信仰的定义与特征、民间信仰的简单分类、民间信仰的定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关于“宗教”一词,金泽研究员从名词和形容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作为名词的“宗教”又有单数和复数之分,作为单数名词的“宗教”是诸多社会文化形态之一,要处理与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如宗教与哲学、道德、教育、政治、法律等;作为复数名词的“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和不同地域曾经存在,而当今世界依然现存的诸多宗教形态。作为形容词的“宗教”表达着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在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赋予性、历史性、相对性等特点,是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心理现象、历史现象等的一个维度。 (金泽研究员著作) (金泽研究员著作) 在介绍和分析了以上三个概念后,金泽研究员结合2015年12月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关于做好民间信仰工作的意见,以及2016年12月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的民间信仰工作座谈会上时任国家宗教局长王作安的讲话内容,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案例对民间信仰所具有的民俗性、自发性、分散性、地域性等特点进行了介绍。 金泽研究员还从崇拜对象、分布地域、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民间信仰进行了分类。他认为,从崇拜对象来看,民间信仰包含自然崇拜、神话传说与佛道教神灵崇拜、圣贤崇拜(历史人物、行业神)、祖先崇拜及少数民族传统信仰等;从分布地域来看,可以根据民间信仰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沿海与内陆、农耕与游牧等),以及局地存在还是跨区域传播等方面进行区别。从价值取向来看,民间信仰存在敬天法祖、护国佑民、崇有功、祖有德,以及劝人向善等多个层面的伦理导向。 (讲座现场) (程恭让教授) |
|
来自: rbhao2002 > 《201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