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医角度来看,很多看似不相干的症状,其发病根源都是同一个。比如之前常说的肝郁气滞导致甲状腺结节,患者多数会伴有两胁或胸口胀痛的情况,情绪也会抑郁不舒,有一些年轻的患者还会长痘。这些症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背后都是因肝郁气滞而起,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对各个症状进行不同的处理,一般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最近遇到的一位甲状腺结节患者就是这种情况。 病例概况52岁的苏女士是今年6月份第一次来我的门诊,她说自己之前一直有多发性甲状腺结节,最大的结节可达到4.8cm,已经影响吞咽功能,于是在西医建议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虽然将病灶切除了,但不久后,甲状腺结节再次生长,术后1年,苏女士的脖子又有了明显肿大的情况。 这次,苏女士直接选择了中医治疗,来到了我的门诊。看诊时,苏女士一直强调自己经常头痛,还有高血压的病史,想知道是不是与甲状腺结节发病有关。经过诊察,发现苏女士所患高血压属痰浊湿热型,其头痛症状与湿热关系密切,而其甲状腺结节则由痰气郁结形成,两者的致病根源皆是肝郁脾虚。 因苏女士的主诉为甲状腺结节,故以疏肝、健脾、散结为原则拟定方药。服药2个月后,苏女士再次来门诊复查,自述甲状腺的肿块明显减小,抚摸脖子的时候已经很难感觉到了,尚待B超检查确认。此外,她还自述其头痛的症状也有明显减轻。 治疗原则甲状腺结节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瘿瘤”,其发病原因大部分与肝、脾二脏器的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其最常见的病理变化就是肝气郁结。肝郁容易导致脾气虚弱,脾虚则生湿生痰,痰与气在甲状腺处积聚,最终形成甲状腺结节。 而脾虚生成的痰湿在体内积聚,时间一长就会化热化火,痰火沿着经络上达头目,阻碍了原本濡养头部的清阳之气,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等症状,血压也会升高,这就是痰浊湿热型高血压的形成原因。故以疏肝健脾为原则加上燥湿、化痰、理气、散结的药物组方,一方得解两种病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