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像个男人”的教育,可能正把男孩推向情绪表达障碍的病态心理之路上

 长沙7喜 2019-09-22

“自古逢秋悲寂寥”,伤春悲秋也是形容一个人的“细腻”“敏感”和“情感丰富”,尤其是说女孩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描述她的美好。而如果换成一个男孩,也许就不一样了:“娘”“做作”“戏精”甚至“恶心”,用词就不那么美好了……
 
当一个男孩多愁善感的时候,很可能会被人这样呵斥:“别垂头丧气的,要像个男孩样儿!”从什么时候开始,男孩就要理所当然地隐藏起细腻的情感,“有泪不轻弹”?当男孩的细腻情感成了被嘲弄的对象,恶果也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完整的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不应该仅仅是女孩所独享的。面对复杂的人性和莫测的未来,该怎样养育我们的男孩?


“我最早的记忆是父亲带我去地下室,抬起手来教我打刺拳和直拳。 

“就是在那里,他对我说:‘你得像个男人!止住眼泪,压抑情感。在这个世界上,你如果想做个男人,就得学会如何掌控他人、掌控环境。’ 

“这是我巨大羞耻感的来源。我流着眼泪离开地下室,认定了自己不够男人。”


 

纪录片《面具之下》the Mask You Live in截图
这段独白来自纪录片“the Mask You Live in”(《面具之下》),是美式橄榄球联盟前成员乔伊·厄尔曼的童年回忆。
 
观众很难将照片中壮硕的形象与这样的痛苦回忆联系起来。但厄尔曼说:

“橄榄球成为逃避之所。 

你可以躲在头盔后面,躲在人群的喧闹中。你必须呈现出这样的外表和人格,符合社会文化对‘男人’的定义。 

我觉得如果我能表现出超常的男子气概,我就能证明我是谁。我想我父亲一定会对此表示赞赏,会给我一直渴望的爱与关注。”


 
孔武有力的橄榄球运动员,应该十分符合大众心目中“男人”的典型形象,但厄尔曼认为——
 
像个男人!”是美国文化中最消极的言辞之一。
 
在片中他问所有的男孩和男人:
 
在你多大的时候,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有人教训你要“像个男人”?
 
中美文化虽有差异,但我们对“男人”的定义,以及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男孩的要求,与纪录片中呈现的状态非常相似。
 

男孩从小就被教育“不许哭,要坚强!”;被送去学武术或者跆拳道,要求他们懂得“打回去”;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中充斥着大量的硬汉形象,他们露出巨大的胸肌,赶着去拯救世界;“娘”和“女里女气”被用作对男性的最大蔑视……
 
在纪录片导演Jennifer Siebel Newsom以及她采访的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看来,正是社会文化对男性的这种刻板标签,造成了巨大的“男孩危机”。
 
1
导致男孩情感教育的缺失,男孩的内心,长成一片情感荒地
“像个男人”所暗示的对“肌肉力量”的崇拜,对所谓“坚强勇敢”的极端强调,以及对丰富的情绪和情感的蔑视,让男孩从小就失去了情绪认知的宝贵机会,他们学会了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
 
努力“像个男人”对男孩的伤害,正如心理学家、资深青少年咨询师迈克尔·汤普森博士所说——
“这是一种错误的训练,它让男孩远离健康的依恋关系,远离对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它甚至对年幼的男孩都会造成影响,小男孩很快就学会了作为男生必须隐藏自己的感情,对心中的恐惧闭口不谈。”
 
在《面具之下》中,男孩们这样倾诉心声——
 

 

“男孩不被鼓励向人倾诉痛苦,当他们倾诉时,父母(尤其是父亲,也有母亲)总是更关注如何解决这些痛苦,关注他们应该做什么,关注他们的行为。 

——威廉·波拉克博士 心理学家,教育家

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呢?
 

汤普森博士在他与著名心理学家丹·金德伦博士合著的《培养高情商男孩》一书中解释说——

如果你问男孩“这件事让你感觉怎么样”,他通常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只会谈论在这件事情上他做了什么或者打算怎么做。一些男孩甚至没有掌握足够的情感词汇,比如悲伤、愤怒或者羞愧。 

男孩只能利用有限的情感资源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冲突和逆境。就好比你的工具箱里只有一个锤子可以用来维护设备,当设备正常运转的时候, 或者只需要用锤子敲敲打打的时候,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随着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锤子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局限了。 

当男孩不能或不会表达情绪,造成的结果是—— “当我们试图让他们敞开心扉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要么对抗,要么逃避,就像每个人面临危险时,会本能地产生战或逃的反应一样。 有些男孩由于家人关系不和而感到害怕或难过,但却表现得满腔怒火,或是希望大家都“离我远点儿”。有些男孩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遭受了羞辱,他们要么爆发出激烈的情绪,要么消沉地开始自我封闭。”

 ——摘自《培养高情商男孩》

 
这种状况对男孩心理状态的损伤是毁灭性的。《面具之下》中呈现了这样一组数据:
 
每天有3个以上的男孩自杀。
自杀是导致男孩死亡的第3大因素
12-13岁这个年龄段起,男孩的自杀率上升为女孩的3倍,而这个年龄,正好是男孩“情感语言开始从男孩的语汇中消失的年龄”,威廉·科波拉说。到15-19岁,男孩的自杀率更上升为女孩的5倍
 
2
损伤了男孩的自尊,抹杀了他们按照自己天性自由发展的机会
 
解读男孩间的欺负行为时,泰瑞·库伯说: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这样发展的——“你选择了一个看起来软弱的人,欺负他,或者以某种微妙的放肆言行贬低他。你痛恨他的软弱,因为惧怕自己也是如此。”
 
在《面具之下》中,男孩伊恩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祖父是一个非常大男子主义的人。他从前在部队,负责训练士兵。

我听着祖父的教诲长大。他一直说:“你要更高、更强壮,动作更快。” 

所以我总要证明自己,但从未成功。我很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我小时候有长长的金发,说话声调很高。 

我不是那种酷小孩,而是有点笨笨的。我在合唱队唱歌,在乐队吹单簧管。但我也参加各种运动。 到了初中,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同学嘲笑我,欺负我,说我是娘娘腔、胆小鬼……

那时我真正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我剪短头发,改变穿着,刻意压低声音。我更多地参与运动,加入了所有球队,并且疏远那些不如我有男子气的人。

 
3
扭曲了男孩对女性的认知,滋长了歧视女性的观念和行为
 
“当你来到任何一个游乐场,面对一群正在玩耍的小男孩,你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就能引发他们之间的争斗——你们当中谁是娘娘腔?”
 
当教练训斥球员“你打球像个女人一样”时,当我们嘲笑一个男孩“你别那么娘娘腔”时,我们是在教他们如何看待女性呢?
 
教育家卡洛林·卡尔德曼博士说:“我们将男孩养大成人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份认知是建立在拒绝女性化基础上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惊讶(当今社会的男性)不把女性看作完整的人这个事实?正是我们设下圈套,让男孩成长为根本不懂得尊重女性的人。
 

《面具之下》制作团队在官方网站上这样表达他们的愿望——
 
希望我们,以及我们的社会,能养育更健康的一代男孩。
 
而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思考和探讨:

如何养育男孩?

如何打破社会文化的刻板印象对男孩的禁锢?

如何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并且带领男孩走出“情感荒地”?

…………

给父母和老师的七个建议
 
上面提到的问题,同样也是两位资深心理学家联手创作《培养高情商男孩》一书的初衷。他们在书中写道:

我们两个是男性心理学家,擅长男孩的心理治疗,一起工作了三十五载。我们见过很多男孩,充满愤怒的,爱踢东西的,但更多的是沉默不语的。 

我们的工作经历,以及我们对男孩的担忧,促使我们写下这本书。我们愿意帮助那些深爱男孩的人——父母、老师和精神导师,让他们穿透灰暗的表面,看见男孩的内心,懂得他们的欢乐和悲伤。 

我们二人共同创作此书,是因为我们都觉得男孩们的命运堪忧。虽然我们的专业领域不太一样,但殊途同归,我们得到了相同的研究结论: 我们的文化正在把男孩引上一条充满孤独、羞耻与愤怒的人生道路。

 
在书中,作者和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培养高情商男孩的许多问题,并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了参考和建议,比如:

文化倾向压抑男人情感,塑造“硬汉”形象,这会让男孩付出怎样的代价?

我们如何运用“情感语言”与男孩建立沟通?

父亲与母亲在男孩成长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如何引导男孩形成健康的“性爱观”?

怎样正确应对男孩青春期反叛,以及抑郁、孤独等情感问题?

为保护男孩的情感世界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并不是只需要一个“正确答案”就够了,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正确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父母带着这些睿智的观点去了解孩子,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提出了养育男孩的七条建议,供父母和老师们参考:

1. 允许男孩有自己的内心生活,认可他们拥有人类的所有情感,帮助他们发展情感词汇,从而使他们更充分地了解自己,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2. 认识到并接受男孩有高度的活跃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场所来释放精力。

3. 用“男孩语言”与他们交流——尊重他们的骄傲和男子汉气概,与他们坦诚相见,视他们为顾问和帮手,向他们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

4. 让男孩知道,情感勇气也是勇气,情感勇气和同理心是生活中真正的力量源泉。

5. 我们管教男孩,是为打造他的优良品性,而不是让他恨我们。

6. 给男孩树立榜样,展示男人间的亲密关系。

7. 让男孩知道,成为“真男人”,道路有很多。

摘自《培养高情商男孩》

 文章来源:游戏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