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茶汤冷却后为何会变浑浊?

 说茶网 2020-07-24
茶友们在喝到一款好普洱茶时,总是会形容茶汤醇厚、饱满、粘稠等,这些词大多用于描述普洱茶的口感,此外,茶汤是否透亮/明亮,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品饮感受。
茶汤冷却后变浑浊,是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一直都有很多茶友询问说茶网思思( 5810670 )为什么有的普洱茶汤比较浑浊,本期文章就来为大家揭晓。
 
“冷后浑”是优质红茶普遍具有的特征之一,如果喝普洱茶年份较久就会发现,有些普洱茶在品饮过程中其实也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冷后浑”,最直观的解释是茶汤变凉之后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物,有些茶友也将其称为“茶乳酪”,它的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和咖啡碱的络合物。这种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高低而变化,温度低于40℃时呈乳凝沉淀状态,温度升高即溶解。
普洱茶的制作原料为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茶叶内含物质较为丰富,因而在品饮时出现“冷后浑”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那么要如何判断普洱茶汤浑浊是“冷后浑”,还是品质问题呢?非常简单,将冷却的茶汤再次加热后,如果能够变得明亮通透,即为正常的内含物质凝结;如果依旧浑浊,则需要从原料、工艺、仓储、冲泡等方面来找原因。
 
除了上述的“冷后浑”,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也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一般而言,在冲泡普洱茶时使用茶滤,便能将大部分杂质或黑点过滤干净,从而呈现出清凉通透的茶汤。还有一种情况是,茶汤中漂浮着许多茶毫,有些刚入门的茶友可能将其误认为杂质,事实上恰好相反,这是用料细嫩、茶叶品质出众的表现之一。
 
如果普洱茶在制作时拼配了大量的雨水茶;或者是杀青过程中火候掌握不当,部分茶叶出现糊点,以及揉捻过度导致碎茶增多,这些不合格的茶叶混入整茶中,过多的碎质溶入茶汤、内含物质溶出速度过快等,均会对茶汤的透亮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普洱茶的冲泡也非常讲究水质、水温、注水方式、出汤时间等细节,如果注水时水线太高,或者出水太猛,茶叶在盖碗中快速翻转,附着在干茶表面的灰尘、杂质等悉数溶入汤中,同样也会导致普洱茶出现茶汤浑浊的情况。
此外,处于不同陈化阶段的普洱茶,茶汤表现也不一样。大部分普洱茶的转化都会经历一个“尴尬期”,这个时期普洱茶中的有益菌正在大量繁殖,不仅香气和滋味表现不突出,茶汤颜色、质地和明亮度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是存放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普洱茶,茶叶容易变质发霉,茶品的综合表现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茶友们在品鉴普洱茶时若出现茶汤浑浊,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品质有明显异常导致茶汤浑浊的茶品,则不建议继续饮用。(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至夏)



更多关于普洱茶行业相关资讯,请前往说茶网官网查询;关于茶品购买、查询订单等事宜,请添加说茶网思思  5810670  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