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器馆

 RK588 2019-09-22

  博物馆的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具体分布可参考下面的照片。

     馆中重要的展品有西周的德方鼎、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的西周晚期大克鼎(镇店之宝)、西周晚期的打击乐器晋侯稣钟、春秋时期的子仲姜盘、春秋晚期的牛形酒器牺尊、战国中期的标准量器商鞅方升、西汉时期的青铜镜见日之光。

                               西周的德方鼎

                             子仲姜盘(春秋时期)

                       镇店之宝-大克鼎(西周厉王)

                     西周晚期的打击乐器晋侯稣钟

                  西汉时期的青铜镜见日之光

                  春秋晚期的牛形酒器牺尊

    逛博物馆,就像是搭上时光飞船,穿越到数千数万年前的过去,一件件展品就是开启美妙时空之旅的钥匙。但有时因为自身知识储备问题、兴趣问题、讲解问题、展品的布置问题等造成飞船无法正常启航,以至于你怀疑自己放弃了休息时间,排了长长的队,看了一堆不知所谓、灰头土脸的东西,走得腿酸力乏,却也没有什么收获,这一切是不是值当?

    参观博物馆呢,最重要的是先要与文物们建立联接,用好讲解器或者导览,同时再补充一些官方讲解中没有的内容,那就锦上添花了。当参观者的生活与文物们没有关联,走进展馆的时候没有带着问题想要一探究竟,自然就会走马观花,看个皮毛。虽然聊胜于无,但假如可以借着实物参观提升对古代灿烂文明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启发眼下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展馆的旁边有租用讲解器的服务台,也可下载APP上海博物馆AR或用微信直接扫描展品下方的二维码都可获得讲解说明

                                                   APP下载

微信扫描,需要看哪个展品时,只需用屏幕最下方的扫一扫,就会有展品的具体信息及讲解,但是有限的是:不是所有的展品有二维码。

      走进青铜馆,迎面第一件展品是夏代晚期的“镶嵌十字纹方钺”。

       钺,板斧形制的兵器。方钺的手柄可能为木质,已经风化消失。从方钺的精美绿松石镶嵌来看,不是作为战场上杀戮的武器,而更多的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表明方钺的主人拥有无上的权力(对其他人的生杀大权)。

      爵,用于盛放和饮酒的器皿,相当于酒杯。通常为三足而立,有一把手,口的两端并不对称,一端为流,一端为尾,流部可对口而饮。上有一个或两个蘑菇状突起,用来维系丝帛以过滤酒渣。还有一种说法是因有些蘑菇的生物碱具有致幻作用,在原始宇宙观中蘑菇有着神秘的通灵力量,萨满巫师在施法前会先服食迷幻蘑菇,而在夏商两代巫师在祭祀通灵时会大量饮酒,就在祭祀仪式上的作用类似于萨满的蘑菇,是既美味又安全的致幻剂和兴奋剂。殷人好酒,其实是与当时浓重的宗教气氛分不开的。周王在《尚书》中强调“祀兹酒”、“酒惟祀”,就说明了酒在祭祀中的重要地位。

       尊,是一种大中型盛酒容器,相当于酒桶。如果你比较商、周两代尊的大小,很明显可以看到商代的尊较大,周朝的较小。商朝日益颓费奢靡,直到末代商纣王酒池肉林、荒淫残暴,导致政权倾覆。周王认为商朝后期政治腐败是由于“酗酒”造成的,提倡限量饮酒。在西周初期“大盂鼎”上刻的铭文谴责了商朝官员“率肆于酒”,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录。

      那壶与尊有什么区别呢?壶指的有把的盛放汤或酒的容器,一般有嘴,也个别早期的没有,尊没有嘴。壶为生活器物,尊为礼器,使用场景不同。

     看过了酒器,再来看一下青铜馆的食器,最出名的当属肉食器“鼎”了。足将鼎身支起,既能稳定支撑,又方便燃薪加热煮食,腹部中空放置肉块,煮熟之后,以筷夹取食用。我们现在使用的筷子就是来源于聪明的商朝人用筷子在大鼎中取肉。筷子的发明,巧妙运用了杠杆原理四两拨千斤,又防止被烫伤,不折不扣的属于提升幸福指数的伟大发明。

    说过喝酒、吃肉,再来看看怎么吃饭鬲,有三个中空的足,说文解字中说是古代烧水煮粥用的器皿,是炊器,也是礼器。鬲是纯象形文。据《周礼·考工记·陶人》:“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 这个“觳”,亦作“斛”。“实五觳”指容纳五觳。凡器容物则充实之,故“实”有容纳、充实之义。“鬲”的器形非常大,早期的人们应该是聚众吃“大锅饭”,因为是众人共食,所以烹饪器具要大。

       说起吃饭,就不得不提簋。

      簋,是用于盛放煮熟的饭食的器皿,也作为礼器,相当于饭碗。(北京簋街,可不是闹鬼的“鬼街”,而是一公里长的美食街。)

      上海博物馆青铜馆展示了繁缛精美的“吴王夫差鉴”,这件铜鉴形如大盆,器体外饰蟠螭(形如小龙纠缠)纹三周,这是典型的春秋战国纹饰。器腹上铸龙头形双耳,两耳之间又铸两只小虎对称攀附在口沿上,伸头向鉴内作窥探状。器内壁有铭文十二字:“吴王夫差,择其吉金,自作御鉴。”意思是“吴王夫差选择上等好铜,为自己制作了这件御用之鉴。”

     “鉴”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跪坐在一器皿前,张着大眼睛认真地看着。因古时尚未发明镜子以前,以鉴为镜,于是,鉴,就不仅仅是大型水器,还有着镜子、照、观察等意思。

博物馆中的一件件器物,不是冷冰冰的东西,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拼凑出当时的生活场景,描绘出先祖们的背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