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消失的将领(六):二朝虎臣遗憾老将宋谦

 金色年华554 2019-09-22

在小说中单挑永远是一个精彩的片段,无论是历史小说中狭路相逢,军士列阵,两边大将骑马持械一决雌雄。还是武侠小说中两大武林高手天人合一,展开惊天大战。这些场景往往是读者所向往。要论三国历史上知名的单挑案例就不得不提神亭岭大战,小说《三国演义》为此来了一段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的故事。这场单挑战中除了两位主人公孙策和太史慈之外,十三骑则成了重要的配角,这十三骑皆为精兵悍将,除了六骑不详之外,其余六人皆为东吴重臣。其中就有五位被三国志称为“江表之虎臣”。唯一遗憾未入选的就是老将宋谦。

三国消失的将领(六):二朝虎臣遗憾老将宋谦

小霸王与义将之间的酣斗正是吴国诞生的第一战

无闻虎臣

宋谦,三国时代吴国将领,跟陈式一样属于“三不知将领”。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原先讨董联盟诸侯们在相互猜忌下瓦解,随即进入群雄混战时期,汉庭至此名存实亡。这一年对孙家可以用晴天霹雳这四个字来形容,当主孙坚在征讨荆州牧刘表过程中不幸战死。孙家上下群龙无首,其侄孙贲带领余部归附于袁术。直到三年后,其子孙策投奔袁术才将旧部归还,这些旧部中就有宋谦。袁术对孙策可谓是十分欣赏曾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由于孙策治军有方,袁术部将桥蕤、张勋等对他十分敬重,这让袁术既惊又怕。而袁术本人又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也让孙策十分不满。让袁术感到头痛的是在他大后方有个跟他作对的死敌存在,这个死敌就是扬州刺史刘繇(扬州治所原为寿春,但寿春却被袁术所夺,双方隔江而治,这种格局直到西晋统一才结束)。孙策看准这个机会向袁术表达自己愿为主公夺取扬州,然后在扬州招募军士三万为明公扫平天下。袁术对此毫不在意,也就调兵千余人打发孙策去平定江东。为何袁术会对此事毫不在意,任由孙策?一来,袁术虽想取江东之地却是困难重重。深受游戏、影视等作品影响,袁术的地盘给人印象只有寿春那么点地方。其实不然当时袁术拥有汝南郡、颍川郡、河南郡、南阳郡、九江郡、广陵郡等,横跨豫,扬,徐三州,更重要的当时南阳郡的人口高达二百四十万之多(这在东汉末年是十分吓人的)。人口众多就意味着兵源,税收,劳动生产这方面有充足保障,也是图天下的资本,江东地区虽为富饶之地但当地势力错综复杂难以攻取(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故许之。)。二来,袁术自认为最大的敌人就是庶出大哥袁绍,曹操作为袁绍的盟友始终是袁术心中的一根刺,更有徐州陶谦势力存在。这点也让袁术没有多余的精力对付江东。孙策到达江东后首先找自己的舅舅吴景,又将自己的家眷迁往阜陵。万事具备之后开始渡江与刘繇决战,这一战也是宋谦为孙氏基业立下的大功。《三国志 太史慈传》记载:“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从这字里行间可以推断宋谦极有可能是孙坚时代的老臣。程,黄,韩三人是孙坚时代得力干将,且在后来“江东之虎臣”中位列前三的就是这三人。如果是宋谦是在孙策渡江时前来投奔的显然没有这样的殊遇(参考此时已投奔的蒋钦,周泰,陈武等人)。击败刘繇之后,又随孙策南征北战,终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统一江东,期间袁术称帝,孙策自然而然脱离袁术自立门户。想必宋谦等老臣相当感慨,先主公孙坚未完成的事业,却在孙策手上短短五年间实现,孙氏一族以江东之地进取天下。正当老臣都准备大干一场之时,却被一盆冷水无情的浇灭了。

三国消失的将领(六):二朝虎臣遗憾老将宋谦

对于宋谦这批淮泗将领来说随孙策平定江东即是风险又是机遇

合肥血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孙家又一次出现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临终前孙策指定只有十五岁的孙权为接班人,托张昭等人尽心辅佐。孙权继位后将要面临一个内忧外患的残局,正是因周瑜,程普,宋谦等淮泗将领辅佐下稳定局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在淮泗将领们的努力下,孙权征黄祖,平山越,镇压各地叛军。与此同时,孙权一改往昔孙策镇压的方式对待士族,开始启用一些江东士族子弟,如顾雍,陆逊等人就是在期间征召入幕。也通过加官晋爵,联姻等手段维持双方手段,颁布赐田复客制,世袭领兵制,奉邑制等政策维护江东士族利益(注:赐田复客制是将土地赏赐给大族将领免除税,而大族所占的佃客免除赋役。世袭领兵制则是统兵将领死后,其子或许兄弟可以继承他统领军队,并担任要职比如朱桓,朱异兄弟就是如此。奉邑制是奉邑的领有者以自己奉邑的租税收入作为私人收入,后孙权称帝之后,该制度逐渐俸禄制代替。但吴国因前两制度兴起,又因这两个制度而灭亡)。在经历赤壁之战以后,形成曹刘孙三家鼎立的局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孙权攻破皖城。也在同一年刘备夺取益州,双方就荆州问题僵持不下。次年曹操西征张鲁,张鲁投降。孙刘两家迅速达成平分荆州的条件(即江夏,长沙,桂阳属孙吴,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协议达成后,孙权趁曹操远在汉中率十万大军远征合肥。史称:“第二次合肥大战”,这一仗对孙权来说打的相当难看,自己亲率十万大军无法攻破只有七千人的合肥城,损兵折将就不多说了,孙权本人幸得臣下拼死抵抗杀出一条血路,差点就被张辽活捉。这一仗也被现代网友戏称为“张八百大破孙十万”。作为孙吴老臣宋谦在这一仗的表现则是相当失败。《三国志 潘璋传》记载:“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由于陈武战死,全军上下一片哗然,若非潘璋即使斩杀逃兵,或许徐,宋两人就要步入陈武后尘,战死沙场。第二次合肥之战的失败也预示着淮泗将领们杀回淮泗地区的梦想所破灭,也为孙吴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这虽然是潘,徐,宋三人第一次合作,但结果是相当失望的。

三国消失的将领(六):二朝虎臣遗憾老将宋谦

第二次合肥大战之后,淮泗将领们似乎已经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等待他们的只是谢场离幕

夷陵终战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十月,曹操以孙权第二次合肥之战失利为机,南征东吴。双方大战于濡须口,后双方相峙不下都有撤军的打算。次年三月,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向曹操请降,曹操接受孙权的请降并重修盟好。也就在同一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等人进军下辩。汉中之战正式打响,孙权则坐断江东以观双方结果。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以曹操退出汉中刘备军宣告胜利,这下可把孙权吓坏了。而此时坐镇南郡的关羽为了响应刘备出师北伐发动襄樊之战。后因军粮不足擅取湘关之米,双方矛盾爆发(其实没这事件孙权照样也会取荆州)。最终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士糜二人伏降,关羽败走麦城。次年年初,斩杀关羽于临沮。至此孙权也完成当初鲁肃提出的榻上策的第一步:“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但荆州对于刘备集团可谓是重中之重。由于曹丕称帝减缓刘备重夺荆州的步伐。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重夺荆州率军伐吴。战争初期,蜀军锐不可当,刘备以吴班,冯习等为先锋在巫地击破李异,刘阿的军队占领秭归。还派遣马良到武陵地区争取当地部落首领沙摩柯的支持,想必刘备是趁着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影响力尚在准备顺流而下一举破吴。对于刘备的进攻孙权似乎已经料到,早在得到刘备称帝的消息不久,孙权就将大本营迁到武昌,还向曹丕称臣以修盟好。得知刘备出川伐吴之后,果断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军士来抵挡刘备,同时又命步骘镇守益阳防止武陵五溪蛮协助蜀军。陆逊为了避其锋芒,以退为进双方进入拉锯战。次年八月,陆逊火烧连营打破蜀军。作为陆逊的部将宋谦在夷陵的表现可圈可点。从潘璋传记载来看,潘、徐、宋三人极有可能是反击的是刘备所指挥的主力部队(这点从冯习被潘璋的部下斩杀,以及三人上书追击刘备,攻取蜀地来看,他们只有见识到刘备狼狈逃离才会下此结论)。可以说夷陵之战是三人第一次漂亮的合作,也是最后一次连线。夷陵之战后宋谦就消失在史书中,但可以推断宋谦可能是在后面曹丕三路伐吴的战争中去世,为何这么说呢?《资治通鉴》记载:“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也就是在此期间发生大瘟疫,导致魏吴两军损兵折将(曹仁也就在同年去世至于原因不排除因感染瘟疫而亡)。其次在黄武三年(公元224年),曹丕二次伐吴。作为连线伙伴,徐盛传以及潘璋传中并没有关于宋谦的记载,故可以推断宋谦大概已去世。不过作为追随孙吴三十多年的老臣,见证孙吴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也是最够了。

三国消失的将领(六):二朝虎臣遗憾老将宋谦

作为老臣宋谦有资格成为虎臣,然而结果跟演义里面的搭档贾华一样默默无闻,或许这就是他的遗憾吧

《三国演义》为了突显宋谦忠义,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安排一出乐进突入吴营。宋谦忠心护主,欲要迎战却中李典冷箭身亡。也许天意如此,黄武年间(公元222年-公元229年)是这帮孙策时代元老们的谢幕演出:黄盖,韩当,徐盛,潘璋等人也在此期间先后离世。当然这也预示着江东淮泗将领们的时代已经正式过去,孙吴即将进入江东士族们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