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文荣:“习得性无助”——您的孩子是否没有兴趣爱好?主见?斗志?那您快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枕月 2019-09-22

      群里的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我们的语音课堂。今天是第十二课,我们这个课题非常重要,课题的名字叫做“习得性无助”。

      情景在现

      那么为了让大家更生动的了解,去感受一下什么叫习得性无助。

      那么作为一个案例,一个故事,张老师,咱们俩演出来吧。我当这个家长你当孩子。一个妈妈呢,带着自己的闺女。

      她跟自己的闺女说,孩子我带你去吃好吃的,小女孩非常的开心,好呀好呀:“妈妈,我要吃这个”,“不行,太咸了”。“我要吃这个”,“不行,太甜了”,“那我要吃这个”,“不行,太辣了”,“妈妈妈妈,那我要吃这个”,“也不行,不适合”“那孩子你吃哪个呀?”“ 随便”。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比如说在小男孩去买衣服,孩子妈妈带你去买衣服好不好好呀?好呀。你喜欢哪个衣服呀?妈妈我喜欢这个,不行,这个太老气了;那妈妈我喜欢这个,也不行,这个料子不好;那妈妈我喜欢这个,不行,这个不适合你……那孩子喜欢哪个呀?随便。

      家长的抱怨

      很多父母呢,都在跟我抱怨,说他的孩子冷暴力。我说怎么冷暴力了?他说我的孩子,我推荐给他的事情,他不感兴趣,我问这个问题,他没有主见,那我给他定的目标他没有斗志。

      生活中,也会听到很多的父母抱怨。怎么抱怨呢?他说,我孩子怎么不像别的孩子那么聪明啊?怎么教都教不会,他就不是学习的这块料;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叛逆呀!怎么管都不听,我还是放弃吧,他爱咋地咋地,让他放任自由。

      孩子的抱怨

      生活中也会听到很多的孩子抱怨,怎么抱怨呢?反正我再怎么努力,我都学不会,我就是学不好这门课;爸爸妈妈都很忙,他没有时间陪我,我现在反正我也无所谓了。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太普遍了,有无数的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甚至无数的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在生活上,我们对这种通过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实践,从而产生真的对生活无望的,这种状态,这种心情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这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术语。那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的普遍。他会让一个人没有主见,没有兴趣,没有斗志,好好的一个活人,硬生生的活成了活死人的状态。这个是非常悲哀的。那这种状态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根细绳能够拴住一头大象,就像当一个小象很小的时候,我们用一根细绳能够拴住他。那么这个时候呢,他试图挣脱,他挣脱了一次失败了,又挣脱了一次又失败了,又挣脱了一次又失败了,他久而久之,当经历了很多失败之后,他就放弃了挣脱,等他长成一个特别强壮的大象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是那根细绳,他依然挣脱不了,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放弃了挣脱,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放弃了对外界世界的探索和好奇,那我们把这一根细绳能拴住大象这种现象,这种大象的心理和状态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具体表现

      那其实如果一个人像这种状态,也是非常悲哀的。而习得性无助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么它主要体现这个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与生存相关。比如说是吃、穿、住、行,比如说冷热,本来人都有主观感受冷热的这个能力,小朋友会觉得冷就多穿一件衣服,觉得热就会脱掉一件衣服。但是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很冷,你必须把衣服穿着,或者说太热了,你不能穿那么多,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小朋友的这个冷热,就会被父母或他人决定了,而丧失了自己主动判断的能力。

      就像前面我们刚刚模拟的那样子。小孩子要买什么衣服,要吃什么都被父母管着的。那么慢慢的,孩子他的大脑就不会自己判断了,它的这种生存感受被剥夺了,于是孩子就形成了跟生存相关的习得性无助凡事都没有自己的判断,就跟一个牵线木偶似的被牵着走,慢慢的都没有自己的这个感觉了,这是第一点。

      那么第二点呢,是与智力这个相关。比如说孩子做题,每回这个都出错,就会形成一种想法。他会认为自己,永远没有办法做对,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种子。而且这种子呢,会随着后面更多的努力而失败,就比如说刚刚被绳子拴住的这个小象一样,它无论如何都挣脱不了那根绳子,随着这个失败的次数的增多我一步一步扩大到最后再也不努力了,反正会出错。做完以后就会产生无助感,痛苦的忍受也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第三个方面的就是与心理相关,比如孩子想要得到陪伴,怎么哭都得不到陪伴。于是,也不大声哭了,以后就算是得到陪伴,也不会有任何高兴和兴奋的表情。他就像一个木头人似的,不再有这个情感的表现。可能这样的孩子以后成人之后呢,不会建立情感,不会有感恩,有的都是对人类的敌视。以上这种心理相关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家长一定要高质量的多陪伴孩子多一些。

      第四个方面,是与精神有关的。比如说我什么都做不好,一无是处,我的一生注定是失败的,这种想法呢就是精神相关的习得性无助的表现方式。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根据心理学家认为,会造成习得性无助,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呢,就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他会产生心理上的一个强化。一个人在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之后,就会觉得,我自己天生的愚笨,不管我再怎么努力,还是没办法成功,这样子就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

      那么第二个,就是不良的归因方式。有的人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智力太低,而把成功归咎于我能成功是因为我运气好。所以这种不正确的归因方式,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智力产生怀疑。那么从而会失去自信。

      第三呢,就是不恰当的评价方式。那有的人在遭遇失败之后,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或者是嘲笑。那这种不良的社会认同,会给予他们消极的自我暗示。长此以往,他们就会逐渐的丧失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如何避免习得性无助?

      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如何才能避免咱家孩子进入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呢。这节课各位家长一定要好好的听啊。因为非常的重要,知识点非常的多,如果不多听几遍,各位家长也是不好理解也不好记住的。为什么您跟孩子老是有矛盾,有争吵,管不了,就是因为太欠缺学习;而且学了呢还要落实,不落实光听也是没有用的。所以说大家也不要辜负我们天天在这苦口婆心的,家长一定要落实,不要辜负我们的用心。

      那么下面呢,我们讲第一点啊,就是一定不要过度的溺爱孩子,因为用进废退,其实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优秀很多,要强大很多,要成熟很多,就是因为我们过度的溺爱、我们过度的不相信,让孩子的能力、让孩子的方方面面的素质都归于封闭的状态。

      其实孩子都是很灵的,他知道冷热,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有自己的想法,但现在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傻,说句不好听的,都觉得自己孩子智商有点不够啊,对什么都要去干涉。天冷了,孩子自己难道不知道会加衣服吗?有的家长说“他不知道加衣服,都快冻傻了都。”那为什么他不知道呢?还不是您溺爱惯的吗,如果一开始你就不帮他加衣服,他冻到自己不会去加吗?所以溺爱孩子就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你第一次告诉他穿衣服了,你提醒他了,第二第三次慢慢他就不能自理了,为什么呢?因为总有一个声音在背后告诉他,他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加衣服,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前进,不知道该去承担责任,因为家长都去给他承担了。所以当这个孩子离开家之后呢,他还是没有启动是吧,他不能一辈子都跟着父母吧?我们做父母呢总有一天要先离开孩子对不对?那我们走了他怎么办呢?他没有自理的能力,他没有自我解决的能力,他没有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千万不要过度的溺爱孩子,否则呢就相当于害了孩子的一辈子。

      那么第二点就是也不要去到另外一个极端,什么极端呢?就是过度的批评孩子,过多的管教孩子

      看看自己在日常的时候呀,是否对孩子做过类似的这样的事情?第一呢,是经常说“你真没用”,现在很多家长无论孩子遇到什么事情,一旦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经常都是冷眼相对批评他。对孩子说你真没用,或者是其他嫌弃的样子。在这种家长的态度之下呢?孩子对于自我评价就会不断的下降,变得自卑是吧?非常的自卑,是不是啊,缩手缩脚的。

      案例:

   在这里呢,我就要说一下我(张老师)小时候的一个经历了。我小时候呢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婆家那边呢是一个家族,也就是很多个舅舅舅妈都在一个家族里面生活,那他们也会参与到我的教育当中来。有时候你经常会被他们大吼大叫,我都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只要是没有按照他们所想的那样子,或者没有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子去做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来个河东狮吼,就说你真没用,你怎么笨的跟猪一样?我觉得“笨的像猪一样”这句话呢,在我小的时候已经重复了有上万次。然后小时候呢,我就变得小心脏特别脆弱呀,我就变得特别的小心翼翼。做什么事情都是眼睛看着那些大人们,我生怕什么时候挨骂。然后小时候就特别的自卑,特别的畏手畏脚,特别的不敢说话,真的是怕什么时候说话就踩中了地雷。其实这对性格的形成也非常不好。我小时候呢,就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这个自卑的阴影里面,后来长大之后,通过学习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自己才慢慢的调整过来,从自卑慢慢的变得自信。

      其实很多家长应该思考一下你的孩子在做错事情的时候,是以批评教育的多,还是包容谅解的多呢。家长一定要想一下这个问题,就算是批评,也是智慧的批评,也是智慧的引导。不是说发泄你自己的情绪,那样子只会结仇啊!您别以为他是你生的你养的你俩就不会结仇,会结仇的。而这种仇恨会把种子埋在心里,随着时间,随着你们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他会爆发。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那么第二点呢,就是崇尚挫折教育,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啊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变得骄傲自大,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因此呢就格外的崇尚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我记得在我们前面的课程里面讲了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小女孩参加一个节目,站上勇气台对她妈妈说,能不能不要总是拿她跟优秀的孩子做比较?能不能不要这样子老是打击她,这样子打击会让她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但是这个妈妈说,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我要是不打击你,你就容易飘起来!哎,这个妈妈呢她就是崇尚这个挫折教育。过度盲目的挫折教育呢不仅不会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让孩子在不断的挫折中自我怀疑,以至于最后变得紧张敏感、自卑。所以家长们的挫折教育,也应该适度而行

      第三小点,是控制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都爱控制自己的孩子,大事小事都得管。孩子这一辈子已经设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必须按家长们这个想法来做是吧?必须按照家长们给你设计的套路走,必须按这个路线去走。

      我记得之前看了一个案例是这么说的,就说一个小女孩他的妈妈就天天逼着这个女孩子一定要学钢琴,因为这是他妈妈没有完成的梦想。天天逼着孩子学,但是这个孩子她并不喜欢钢琴,她不想学,她只喜欢画画。但是呢她妈妈不允许,那到最后呢孩子被逼到一定的份上,控制她天天要练钢琴,最后孩子把自己手指给切掉了。

      就像我刚才说的,可能你第一次去控制他否定他的时候呢,他没有什么感觉,我说了这个种子他会埋在心里,随着时间他总有一天会爆发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不断的控制孩子,否定孩子,孩子提个事就否定,提个事还否定,再提个事还否定。如果他说的这个事儿真不对,违背了伦理道德,我们家长是做什么的呢?我们家长就是纠正他这个思想的人,我们是控制我们,不能控制孩子,我们是做孩子思想的转化者。思想被转换过来了,行动也就转换过来了是吧?所以说这个孩子你否定多了,他以后再也不提了,那么再也不跟家长说心里话了。

      所以我们要做心灵的导师,而不是天天做控制孩子的奴隶。

      其实最高的引导教育就是从心入手,你只要抓住孩子的心了,行动不用你管。因为心决定行为。所以说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心,把他的思想引导好,这是我们家长一定要做的。

      所以第一不要过度的溺爱,第二不要过度的批评,不要过多的管教,否则孩子一样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那么第三呢,就是多带孩子去旅旅游啊,接触一些新鲜的地方呀。带他去见见世面,带孩子多参加一些聚会,像一些会议呀婚礼呀。让他去见一些新鲜的人,多让孩子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让他长长见识,他就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广阔的空间,他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我们这个冬夏令营的时候,我们其中有一个学习项目,就是去游学,所谓的游学是什么?就是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在玩的过程当中,一边玩一边学,玩中学,学中玩。

      有句话说的很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关键是我们家长,一边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不能是纯玩,不能是那种消费性质的玩,而是要让孩子在玩的过程当中锻炼他的这个独立性,告诉他各种见闻各种知识各方面不断的去增加孩子的素质。

      那么第四点呢。是作为父母,要学着适当的示弱,恰如其分的示弱。那当父母太强势的时候呢,孩子根本没有表现的机会,也没有赢的感受。所以我们父母要适当的示弱。

      比如说,妈妈拎不动这个这个东西,儿子能不能帮我拎一下呀?比如说父亲说孩子,这个我不太会做,你教教我。其实呢,当你学会稍微的示弱的时候呢,孩子会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他的内心那份成就感是,会满足他,价值感立即就会被激发出来。那种主人翁的意识,那种英雄气概,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立刻就会激发出来,也是为家长服务。是不是啊?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挣脱那道拴住他的细绳,然后去更广阔的空间里奔跑。

      是啊,就是很多父母有时候想要锻炼孩子的这个独立性啊,或者是做事的能力,但是往往方式不对。比如说你给我扫地去,这么懒吃了饭不洗碗,今天的碗你洗了。你用这样的方式,孩子首先听到你的语气,先别说做这个事情了。当他听到你的语气的时候,他就很排斥了。这个时候作为父母要适当的学会示弱。妈妈今天上了一天的班,孩子能不能帮妈妈一点忙啊?洗碗拖地?那我想很多孩子他就会很多乐意去做的。

      那么第五点呢,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事做起。如果咱们家的孩子呢,现在已经有点这种状态了啊,就是没主见,没斗志,没兴趣的,这种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我们应该从小事积累孩子的自信,先让他做一点小事,当他做到的时候我们说,哇,太棒了,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孩子你太棒了!那又做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呢就说哇,太棒了,你做到了,就是说孩子的这个自信呢在你的这种鼓励下,他会不断的累积,不断的累积。这个时候,他会才会更加勇敢的去尝试一个更大的挑战,更大的任务。所以呢就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当他做到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给予他鼓励。

      所以家长们呀,要关注孩子所努力的事情,以及孩子心中期待的目标,不断的寻求两者之间的这个匹配呀。在孩子感到困难时提供平台,提供台阶,比如说提个简单的题,在循序渐进的提高难度是吧。孩子呢会通过自己主动行为来改变,来达到自己赢的目的,他就会体会到自己一点点通过努力,结果会改变。当他真的做到的时候,就真正的起点,奠定了他自信的基础。注意一点啊,每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鼓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夸奖孩子聪明。夸聪明的只会让孩子骄傲。家长要智慧啊,鼓励孩子并不是夸。

      那么第六点就是教会孩子面对失败。积极引导失败也有可取之处。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失败它是多方面造成的,你不能说全怪在孩子身上。你怎么考试这么不行呢?所以孩子能力不足是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事情本身有着很多外界条件的作用在主导着。作为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做的不好的一面,而要懂得怎么去正确引导孩子。

      不要让孩子过分沉溺在失败的阴影中,让孩子不要过分在意和执着失败的结果。当孩子做事情失败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首先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责骂他,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压力,应该先鼓励他,理解他,然后让孩子从失败阴影中走出来,提升孩子面对失败的自信心,然后再渐渐的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失败做出经验总结,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就是鼓励在先总结批评在后。我们还记得上节课的内容吗?就是凡事呢我们往正面去想,无论是多么负面的事情,他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正面的需求。所以说失败呢,看上去好像是一个负面的结果,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给孩子正面的积极引导,让孩子从失败的结果当中能够发现自己成功的地方。打个比方说,比如就拿跑步来说,孩子参加一个跑步比赛,虽然说孩子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名次,但是至少孩子坚持跑完了呀。所以说在失败当中总结好的经验,孩子才会更加的自信、坚强。

      那么下面呢,也邀请各位家长,一起来做一个关于自己的一个思考。首先呢作为家长,我们对自己某一个领域产生了无力感,有没有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呢?比如说工作中遇到困难会不会无助?觉得自己也就只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我就是做不好,但是领导安排下来又不得不做的时候,你只能逼自己去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样很容易因为高要求而进入一轮新的挫败中。比如说家庭的这个婆媳关系,婆婆或者某个亲戚很难相处,我也没办法,我能不面对尽量就不面对。那么这些都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表现,那我们大人都有这样的习得性无助,那就更别说孩子了。

      那我想更多的家长会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也存在着习得性无助。我孩子怎么是这个样子呢?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都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那么欢迎大家也留言把自己的想法跟感受说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今天的五条建议希望各位家长按照这五条,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希望我们自己拿掉大脑的限制。希望我们自己能够摆脱那根拴住我们的细绳

      也希望我们自己在教育这个领域呢,能够挣脱那根细绳,能够去调整我们自己的状态,然后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的噩梦中醒过来。在习得性无助的负面循环当中,挣脱出来,去奔向精彩的人生。

      那么最后有一点点的作业。家长千万不要光听不练,这样我们真的很累,每天这么累,天天也在录制节目,然后还要给家长们收集大量的资料。我们拿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包括这么多年的教学成果和大家在这儿苦口婆心的说,希望大家也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我们就一个目标:你好,你的家好,你的孩子好。所以说一定要好好的去改变自己,你才能引导你的孩子,你才能走向幸福的这个道路啊。

      这个课后作业我们让大家思考思考。第一点,我们都经历了哪些习得性无助呢?第二点,我们的孩子是否也在习得性无助?第三点,我们要怎么帮助自己从习得性无助当中走出来?第四点,我们要怎么帮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中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