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创写“奇门遁甲”,今天却成了“玄学”,专家否认,又看不懂

 神坤算人 2019-09-22

华夏文明五千年,这期间也诞生了诸多璀璨瑰宝,或许有朋友会想到先秦青铜器,汉唐金银玉器等文物,除了这些之外,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文物,其历史甚至横跨五千年;这就引出了历史上的一大宗派,即本土孕育的“道教”,对此感兴趣的朋友或许知道,道教祖师是“老子”,但也并非唯一,因为道教还有一位祖师,即“轩辕黄帝”,而如今这件流传了五千年的文物就是“黄帝”所创,名曰《奇门遁甲》。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不理解了“奇门遁甲不是占卜玄学吗,怎么还成文物了?”对此专家坦言:看不懂,却又不肯承认它是“占卜玄学”。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有疑问“黄帝是华夏共祖,怎么成道教祖师了?奇门遁甲就是占卜吉凶的玄学,为什么非要定义为术数?”回答这两个问题可就有些复杂了,首先还要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传说”黄帝与蚩尤争斗三年,大战九场,结果却连连败退,眼见形势危急,黄帝求助与“九天玄女”;之后得到的就是一部《奇门遁甲》,也正是凭借这本书皇帝才能打败蚩尤,一统华夏。当然,还有另一类似版本,黄帝从“九天玄女”处得到的并不是《奇门遁甲》,而是一部“天书”;蚩尤战败后,黄帝以洛书与后天八卦,按节气时日干支而起奇门,命“风后”重新编撰,这才形成了后来的《奇门遁甲》。

说到这大概也解释了黄帝为什么是“道教祖师”的问题了,其主要原因就是洛书和后天八卦,这些也正是道教的精华和基础;当然,诸如《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轩辕本纪》、《奇门遁甲思维导图》、《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烟波钓叟歌》等古籍也多有记载,虽内容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围绕黄帝以《奇门遁甲》消灭蚩尤来叙述。或许专家也不知道《奇门遁甲》的作者是谁,因此基本以黄帝大战蚩尤的时间来推算,这么看其历史至少在四千六百年以上;这就显得有点“矛盾”了,虽说其历史多为“传说”,但不可否认《奇门遁甲》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上的诸多名人异士都曾研习和运用此书。

说起这些名人异士,其典型代表除上古黄帝外,还有后世姜太公、黄石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据“传说”和史料来看,黄帝时期的《奇门遁甲》共有四千零九十六局,后姜子牙改编压缩成七十二卦,后黄石公又加修改变为阴阳遁甲十八局,后“谋圣”张良将其带入墓中,至此绝迹于世间;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问“既然奇门遁甲已绝迹,为什么今天仍在流传?”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标准答案,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张良虽将《奇门遁甲》带入墓中,后世土夫子却又将此书盗出,但缺失了不少,因此诸葛亮、刘伯温等人虽有研习,却只能达到略懂皮毛的程度。

以专家来看,《奇门遁甲》未必是黄帝或姜子牙所著。据考证,“奇门遁甲”最早出现与《抱朴子》,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对遁甲术的记载比《后汉书》早了近一个世纪;再结合《隋书》记录的各种署名,最终基本可以确定,“葛洪”是将奇门遁甲术公诸于世的第一人,甚至可能他就是《奇门遁甲》的最初作者。从历代史料和传说可以推断,奇门遁甲术并非一人创作出来的,而是几代甚至数十代人共同创造的结果;不过这些记载和传说还证明了另一件事,即古代皇权统治下,《奇门遁甲》长时间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这也不禁使人怀疑,如今的《奇门遁甲》究竟是古本真迹,还是后世的杜撰伪作?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着急了“既然奇门遁甲的历史不明,专家又是根据什么定义它为术数的?”公正的说,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有些难度,这里不妨先对比一下;如果以玄学的角度去看,或许有朋友听过“六爻占卜”、“麻衣神相”或是“梅花易术”等,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诸如此类基本是在《奇门遁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道教称之为“黄老之术”,“帝王之学”;但从现代专家的角度去看,《奇门遁甲》则是一门高等天文物理学,揭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场的作用情况。

这么说似乎复杂了,简单地说,在今日科学的研究下,《奇门遁甲》是很多代古人共同研究的结果,它包含了天文、历法、战争、谋略、哲学等;奇门遁甲源于古人的感性思维,发展过程中又运用了形象、比类取象的联想力,以及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极数通变的象数思维等方法。还需说明一点,今天的《奇门遁甲》最初的名字并非如此,周秦时称为“阴符”,汉魏时改成“六甲”,隋唐及宋元时称“遁甲”,明清以后才统称为“奇门遁甲”;由名字的不断更新似乎也能证明这本古籍的演变史,据说直到今天仍有“高人”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其中的内容。

通俗来讲,“奇门遁甲”应拆开来解释。“奇”大抵指三奇,即乙、丙、丁,“门”是指八门即休、生、伤、杜、景、死、惊、开,“遁甲”指的是六甲旬首遁入六仪,即:戊、己、庚、辛、壬、癸;这么说似乎更显生涩了,可以简单理解为古人的“数学公式”,历代“高人”就是凭借这些公式,又衍生出天文、历法、战争、谋略、哲学等,著名的便是运用在古代战争中,如“六丁六甲阵”、“八门金锁阵”,甚至更为直接的“八卦阵”等。或许《奇门遁甲》衍生的作用太多,后世甚至涉及到婚恋、工作、事业、风水、财运的预测、调理和化解等诸多方面,因此就变成了今天的“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公正的说,或许是古代与现代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就连专家对这本古籍也显得很是吃力,至于究竟能佐证多少,还需世人多加努力。

总之,《奇门遁甲》在本质上并不是占卜类的“玄学”,而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事、生活、制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奇门遁甲》虽然存世不少,但内容也多种多样,究竟那一版本才是“真迹”尚无定论,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研究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