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大同关帝庙大殿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19-09-22
2019年张家口、大同游记第12篇:大同关帝庙大殿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从九龙壁出来沿和阳街继续东行,在第一个路口(都司街)右转不远即到大同关帝庙,途中路过一个天主堂,然木门紧闭(也许都司街这边不是正门吧),未能参观。古城中庙宇甚多,俨然是景点中的主力军,但相较于华严寺、善化寺这些著名的庙宇,关帝庙这边人气似乎略低,我也是冲着国保单位的名头才专门前来。一场雨将至,天空灰蒙蒙的,我在关帝庙的游览亦稍显仓促,可谓本次参观的二十余处国保单位中留下记忆最浅的,还好通过当时留下了一些影像,此刻尚能将它们慢慢回想起来。
图1:大同关帝庙正门

在国内所有寺庙中,关帝庙应该是“普及率”最高的,如今有多少关帝庙存世,好像没人做过统计,也真是多得数不过来。话说文武二圣的庙宇,文庙诚然是数量不少,但大多总归是要在府、县治所设立,可不像关帝庙这般,有个村就能落地生根。虽然很多时候,古人视登科及第进入仕途为光宗耀祖,但这毕竟只是少数人才能实现的。而关羽尚武和尚义的精神,却直接关乎黎民百姓的安身立命,或成为人情纽带和道德准绳——在乱世及缺乏法治的年代,有些本领保护自己总是好的,当不了官,就当一条好汉嘛。更兼忠义关公又逐渐演变成为武财神,而人们对“财”的态度,上下五千年那也是从未变过。我想,比之儒家和佛家之类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些才是最朴素最原始的崇拜,或许也是关公成为最接地气的“神”的原因所在吧。
图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在这些数不清的关帝庙之中,有一些佼佼者凭借深厚的底蕴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14个,始建于元代的大同关帝庙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准确来说,大同这个的文保项是“关帝庙大殿”,新中国成立时,大同关帝庙的格局还基本完整,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仅剩这一座大殿孤存于世,这也是大同古城中唯一一座元代建筑遗存。大殿中仍然保有古朴风貌,正中为一尊关公坐像,披明黄色龙袍,面如重枣,不怒自威。
图3:关帝庙大殿是大同古城硕果仅存的元代建筑遗存
图4:大殿中古朴的关公像

至于其他建筑均属近年复建,西跨院结义堂、结义园这些或许还是新建的,我在文献上没见提过这些。有趣的是,西跨院的正中竟是一个武侯祠,在关帝庙中纪念诸葛亮?好像有些突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华严寺一文中所说,新旧建筑之间的结合并没什么违和感,庙内搞得也是干干净净的,我在大同(即便是旁边的县城)参观的每一个景点都是如此,这也是我对大同印象极好的一个原因。另值得一提的是各殿中的壁画,虽也是复建时新绘,但手法细腻,水平颇高,关键部位还有描金,显得很上档次。
图5:西跨院
图6:殿中三英战吕布壁画

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战时期,大同关帝庙还曾是鬼子特务机关残害我抗日同胞的魔窟。抗战胜利后,阎锡山集团成立特种警宪指挥处,其下属的大同“特警队”仍设于此,上面所说的大殿便是作为审讯室——在关老爷的眼皮底下干勾当。据文献记载,曾有1300余名共产党员、人民群众被逮捕关押,其中300余人被杀害,一时间,关帝庙大殿成为“阎王殿”。历史不堪回首,唯愿同胞相残之事永不再发生。 
图7:关帝庙戏台
图8:1960年尚未拆毁的原装关帝庙戏台

在关帝庙外还有戏台一座,是大同市级文保。回来查阅史料方知,这戏台竟还不是“原装货”。原来的关帝庙戏台规模更大些,始建年份或还早于关帝庙,明清亦多次增修,是大同城内最古老、最宏大的戏台,可惜在六十年代硬生生给拆了。现在看到的这个,其实是东街上的皇城戏台,清顺治年间在代王府崇信门废墟上,为九龙壁酬龙祈雨献戏而建,2008年迁于此,说它是关帝庙戏台,其实并不太严谨。当然了,过个几百年,今天成为历史,也就没问题了。
图9:明万历年间重修碑记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告别了关帝庙,继续往善化寺而去。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9月2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