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时宝官 2019-09-22

为了弘扬祖国中医文化,提高临床实战技术,培养更多的中医技术人才,我中心隆重推出:北京名师授课+医院实习实战班。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

这里”气”所指的是情志。“怒则气上”怒就是发怒,“喜则气缓”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如文所说,百病皆源于情志。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情志与脏腑的关系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这说明过度的情绪会损伤与之对应的脏腑,久之则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情志与气血的关系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中医讲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情志乃五脏化气所生,气血的运行失常会导致情志疾病,情志疾病也会导致气血的运行异常,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情志,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所以情志的变化和气血是有着密切关系。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如何调养情志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首先要做的便是观照内心,调整心境,做到精和神内守。

内心守静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喝茶闻香,盘腿静坐,甚至闲坐,都能帮助我们内视己心,摆脱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困扰。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几个简单方法

《黄帝内经》揭示人体疾病的根源

(1)对简单事物保持兴趣 - 日常的简单事物就在你身边随时供你欣赏。不要养成以新奇为乐的习惯。

(2)多跟别人建立好的联系 - 人们通过与他人相处,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每个欣欣向荣的人都与密友及家人有着温馨又可信赖的关系。当与别人在一起时,即使是假装外向,也会表现的更大胆、健谈、自信、积极主动和充满活力,你就能从众获得积极情绪。

(3)保持愉悦心情,健康地生活 - 幽默风趣或欢乐轻松总是有益无害,而怨天尤人者却常成为医院常客。时刻保持好心情,遇到烦心事也要学会健康地生气,平时多做运动,多放松自己。

(4)珍惜眼前好时光-有许多人生活在期望中,老是着眼于将来,完全失去了自己最有价值、最幸福的东西。

其实,无论是《黄帝内经》中的养生道理,还是饮食运动规则,乃至心智情绪调节的方法,不外乎都是些生活中的简单道理,经过千百年的生活实践,已变得自然而然。

百病源于情志,而养生之道,亦不外乎顺应自然,并将之收纳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我所用。

系统学习中医,请私信回复:医院实习。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中医养生方法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