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赤峰》之三十三: 赤峰卫生学校:老赤峰培育医护人员的摇篮

 捉光凑影 2019-09-22
岁月的变迁,依然无法让我们忘记蒙中为我市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它培养出来的一批批优秀人才,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然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还有一所知名学校,为我市培养出来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医护人才,它就是曾获批全国重点中专的赤峰卫生学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它的故事。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说到赤峰卫校呢,我们找到这么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卫校的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的一个解剖课,讲课的这位老师,今天我们有幸把他请来了,今年他已经是84岁高龄了,袁老师您好,您能不能把这个照片给讲一讲。

原赤峰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 袁生华:这是在实验室里面给同学们在尸体上拿出标本来,边看边讲课,因为这个医学呢,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必须要联系到实际。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我看这标本好像不是那么完整。

原赤峰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 袁生华:这个标本呢,已经用了很多年,已经解剖开了肌肉了什么都已经露了,不是完整的一个尸体。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它怎么保存呢?

原赤峰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 袁生华:用福尔马林,甲醛,所以这个实验室呢,它福尔马林的味道非常浓,刺激性非常强,所以同学们呢,进去以后都害怕,第一个害怕就眼睛就受不了,第二个呢就看见尸体也害怕。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我记得咱们卫校是1958年就建起来了。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我们小的时候呢,卫校就是从它的外观上在赤峰市是鹤立鸡群的,因为60年代那个时候没有几座楼,就是盟委机关公署机关军分区有几座,当时呢,就在园林路转角的地方突然盖起一片楼群来,一个主楼是4层,还有一个宿舍楼3层,我在它的南部还盖了一个大礼堂,而且是无木结构,它是一个拱起来的一个,当时来讲出现了这么一组建筑是很振奋的。

原赤峰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 袁生华:咱们赤峰卫校从1960年开始进大学生,都是5年制的本科毕业,而且经过教师的专业进修一年,学了6年的大学十几个人到了卫校,我1954年高中毕业考到上海第一医学院,本科5年,1959年毕业,我当时呢是在呼盟卫校,后来合并以后呢,我们呼盟卫校也撤了,没了,就把我们安排到赤峰来了。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那在蒙东地区是属于唯一一个卫校了。

原赤峰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 袁生华:唯一一个。后来呢,就把赤峰定为自治区的重点卫校。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全国的中等专业学校里有过评比是吧?

原赤峰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 袁生华:对对,1991年咱们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了教学水平的评估,全区的中等专业学校大概有80多所,咱们第1次参加这个评估,包括教学设备啊,办学规模啊,教师水平啊,咱们在84所中专里面最后得分的是排在第4位,卫校(排名)第一是没问题的,第2次又复查了一次,还是评的A级标准,第3年1993年报的中央卫生部批准赤峰卫校为全国重点中专。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教师水平得到卫生部的赞扬,几十个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一个学校里,而且文革以后全部保留下来,都在这,没走掉一个。第2个呢,就是实验室建的也比较齐全,第3个,附属医院,卫生局里面有120个编制,我们就把这个编制给要过来利用,原来二二零那个楼正好有病房了,所以1960年建的附属医院,当时中专建附属医院,最多有的小门诊有,真正有连病房带门诊的综合性医院的全国来讲也少数。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知名学校也肯定培养了很多名人了吧?

原赤峰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 袁生华:是,过去咱们60年代培养的到70年代80年代那三个年代,包括卫生局的行政领导,医院院长,重点的科主任基本上都是卫校。

无论是为我市的发展培养了多方面人才的赤峰蒙古族中学,还是为我市医疗领域培养了许许多多高精尖人才的赤峰卫生学校,这两所学校都在我市的光影变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市建设教育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刘禹汐 周旋 袁鹤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