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还没找到合适的书体就学隶书吧,它只有五个笔画,一学就会

 老阿更 2019-09-23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习练书法不仅可以弘扬中国文化,而且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但是,爱好书法的人群中,却多有象我这样半路出家,无师自学的中老年朋友,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确定什么样的书体、怎样入手的问题。这篇文章,我就来说说这个话题。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启发。

--01

——为什么很多人学习书法是半路出家?——

很多书法爱好者能够拿起笔来写字,都是像我一样的情况,是在中年以后半路出家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童年时没有条件,这包括没有人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还有就是家庭条件不允许。我出生在沂蒙山区,小时家里很穷,上课写作业用的是石板和石笔,哪有条件买毛笔和纸写字。记得上小学时特别爱看老师过年在学校的大案板上给村里人写对子,那时也忘记寒冷,常常在老师的案板前一站就是半天。这也许就是爱好,但那时没有人去关注,如果有人发现并主动予以培养,说不定我现在也是一个书法家呢。

二是成年后没有时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童年时期可以培养兴趣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转眼就过。往往在中学以后就开始忙于应付中考和高考,大学后沉溺于娱乐和谈恋爱,而工作以后被工作所累,疲于奔命,一般是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写字的。

但是,童年的兴趣是可以保存一生的。所以,大凡有一定爱好的人,往往在中年以后,才能有时间和兴趣重拾旧梦。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要么有了一定的成就,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练习书法还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这时候选择学习书法还是很高雅的行为。要么就是看倒了自己的发展轨迹,不再追求上进,转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

--02

——半路出家学书法最大的困惑就是选不准适合自己的书体——

我大约是在2010年前后重新拿起笔来写字的,至今也没有拜任何人为师,一直都是自己临帖、看书或看视频来学习,当然走了不少弯路,光确定适合自己的书体就经历了三四年时间。我相信,很多自学书法的网友都有我这样的经历或困惑,甚至有的朋友至今还在为之烦恼。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同这些朋友分享我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

原来我比较喜欢颜体,尤其喜欢《多宝塔碑》这样清秀一些的颜体字,在九十年代初期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工作不忙,单位有一位老工程师喜欢写舒同的字,我就跟着他练了一段时间,但终于教者无心、学者无意,也就昙花一现,过了那三分钟热血就放下了。所以十年前重新开始练习书法时,还是写颜体,大约过了一年左右,我在电脑上偶然看到南开大学田蕴章教授的专题书法讲座《每日一字、每日一题》,不禁为田老师那秀美的欧体字所吸引,由此开始关注欧体字,并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书店购买了十几 本各种版本的《九成宫醴泉铭》,后来又大量购买了田英章的书法字帖和理论书籍,开始安心练习欧体字。大约又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感到烦闷,不愿写欧体字了。便开始写“二王”、写智永《千字文》、写《圣教序》、写王宠的《逍遥游》......但始终不能得心应手,感觉哪种字体都不适合自己写。

直到2013年前后,我偶然在一个电视书法讲座上收看了一堂隶书名家张继老师的课,对隶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写隶书。记得当时我先练习的是《曹全碑》,感觉那字的风格完全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而且感觉曹全碑的字还与欧体楷书有许多相通之处,便专心练习。以后又陆续学习了《张迁碑》、《神器碑》、《鲜于璜碑》、《乙瑛碑》、《史晨碑》等,感觉这种字体十分适合自己,并逐渐确定了下来。现在,我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隶书上,其他字体只是作为辅助学习用,觉得心情也平静了下来。

--03

——隶书的笔画相对简单且线条质量要求也不高——

相对于唐楷而言,隶书笔画比较简单,而且对线条的质量要求也不是那么高,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入手。如果初学书法的朋友至今还没有选好适合自己的书体,我建议就学隶书吧。如果喜欢婉约清秀一派的,可以练习《曹全碑》、《乙瑛碑》,如果喜欢豪放粗狂一些的,可以选择《张迁碑》、《鲜于璜碑》,在这里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别,不妨一试。

上面我说了,隶书的笔画相对楷书简单,线条也比其他书体要求低。那么隶书有几种基本笔画呢?概括起来说,只要掌握了下面的五种,就能完全应付隶书学习。

1、横画

包括短横和长横两种,其中的短横还可以代替”点“,这也是隶书里特殊的笔画。

短横:

短横可以分为三种写法:

一是平横,就是从左到右匀速中锋行笔,粗细大致一样,这在每种隶书碑帖中都能见到;

二是尖尾横,就是左边起笔较粗,边行笔边提,到收尾时出尖,形成一个左粗右细的尖横,这主要是《曹全碑》中多见;

三是细腰横,起笔较重,边行边细,到中间位置后再按笔,至收尾时藏锋。这种笔画在《张迁碑》和《礼器碑》中都有,我一直认为是碑刻的原因,这是一种刀法。

长横:

长横是隶书最典型的笔画,多数情况下长横需要写出波磔,也就是隶书技法里的“一波三折“,《曹全碑》和《礼器碑》都是夸大了波折的外延,只是前者用的是圆笔,后者用的多是方笔而已。但有的隶书碑帖波折不明显,《张迁碑》就是这样,到了清代 ,伊秉绶在写隶书时更多采用了古隶的写法,将波折几乎隐去不写。

2、竖画

竖画在隶书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悬针竖,形状同楷书的悬针竖,主要用于一个字竖笔作最后一笔时,象“市”、“木”这样的字;

二是垂露竖,这也是借用楷书的一个概念,写法也大致同楷书。这个竖画有时要写作竖弯钩,比如“门”字的左竖,我在下面专门说明;

3、撇画

撇画在隶书中大同小异,只是在尾部会有些小区别。有的碑帖在末尾收笔时顺势向右上带出一个小钩,显得很灵动,可以借鉴。《曹全碑》就有很多这样的笔法。

4、捺画

在隶书中,捺画可分为三种,但书写方式大致相同,只是倾斜角度有所差异。

一是同撇对应的捺,一般写得比较开张;

二是戈钩捺,不同于楷书写戈钩,在尾部要出现一个右上斜挑的小钩,隶书中就是一个相对陡直的斜捺;

三是走之捺,写出来要平,起笔一般要出蚕头。

下图是《曹全碑》中“金”字的写法。

5、竖钩

在隶书中,竖钩是一个特殊的笔画,它可以代表楷书中的三个笔画:

一是竖钩。如“则”字右边的立刀;

二是边竖。如“门”字左边的竖画;

三是竖撇。如“月”字左边的撇画;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好多在楷书中真正的竖钩在隶书中却只写成竖画,一般不出钩的。如“月”字的右竖钩,就只写做一个竖。

总结:只要掌握了上述五个笔画,一般的隶书字都能写完,这比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少了三个,书写起来就容易了许多。下图是楷书“永”字和隶书“永”字的笔画对比。

楷书“永”

当然,隶书作为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笔法远远不是我说的这么简单,这里边根据不同的碑帖有不同变化形式,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多读帖、多临帖,才能加深理解,进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