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到绝望,当你遇见这抹源头绿

 adeline4557 2019-09-23

钱江源头,涓涓细流。

临走前大山千叮万嘱,不为人杰不还乡。于是千溪万涧,流淌过的每一寸碧绿都有了一个不安份的梦想。

源头有个叫做丽水的地方,山间藏有一方“青田”,青田藏有青石宝藏。

只要有故乡,就有关于青石板的回忆。铺在古镇的老街上,嵌在村庄的古井边,垫在妈妈的洗衣台前。却鲜有人知,青田石中的极品与中国篆刻艺术缘分天成。

那就是青田封门青“灯光冻”。

封门青

灯光冻

文彭(1498~1573)是非常幸运的,400年前他在南京西虹桥畔闲逛,偶然遇上了两筐准备送去做首饰原料的青田冻石。挑运的老汉见他文质彬彬、爱不释手便成人之美依了他。

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文彭与青田冻石的相逢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

青田冻石章

文彭以前多使用牙章,质地坚硬,需请人代刻,但用青田灯光冻石作印,软硬适中,油滑细腻,文人能亲自参与镌刻,于是纷纷弃牙就石。他们一方面总结历代玺印成就并加以创新,大大促进了篆刻技艺的发展丰富,另一方面将诗句等文学因素入印,在实用性外提升了篆刻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印石材料的变化对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文彭也因遇见青田冻石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

2002年青田石雕研究院

在美国硅谷成功举办了青田石雕大型展示会

图为院长夏可承

夏可承(1949~)也是非常幸运的,400年后他在国营青田石刻厂当学徒,一进工厂,他就被美丽的石头迷住了。这一迷就迷了50多年,如今他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详见同名文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除了灯光冻,他还收藏了钱塘江源头更丰富多彩的绿,这是你心底里最温柔的绿,与他们相遇,就如同遇见了一群你久违的老朋友。

竹叶青

葡萄冻

金玉冻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历史悠久,集文字、书法、绘画、雕刻、印材于一体,是一门以小见大的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强调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是突出了篆刻技艺通过人传承的特点,但是印石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以及篆刻家依托于石料因材制印,结合材料所发展出的整体性的技艺和审美追求,都是篆刻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

——陈永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副馆长)

青田印石的色彩品相

青田印石是最受篆刻家追捧的印石用材。

青田石主调尚青,但也有红、绿、蓝、赭、紫、黄诸色。这些多彩的颜色给了艺匠们无穷的想象。青田石同时有很强的刚性,故能作繁复的透雕、镂雕而形成独特的雕刻技艺和艺术效果。艺匠们往往因石施艺,因材取形,依形布局,依色取巧,所作都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印石,青田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其质地均匀,色彩雅丽沉稳,性质清刚细腻,软硬适中,极适宜奏刀。刀感爽利,所刻线条劲挺而能丰富,刀味十足。同时,青田石印章材质致密,不易吸附印泥的油彩;保管方便,只要在表层施蜡而不需涂油养护或以丝绸包裹,这都是它得到篆刻家青睐的重要原因。

青田石的稀缺性

随着青田矿脉的逐渐减少,加上对资源开采的限制日益严格,青田品种印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杭州青田印石博物馆收藏了大约280多个青田印石品种,其中不乏名品、奇品、珍品,是馆长夏可承先生穷五十余年之功搜集而成,可谓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千姿百态,妙趣天成,每枚印石花纹几乎独一无二。其规模之大、品种之全,在国内目前恐怕没有第二家可比。

青田印石博物馆收藏的五十年代青田章

近几年青田印石博物馆与浙江大学地质系合作,对品种印石,尤其是对其中的珍品如灯光冻、菜花黄等,从严谨的科学角度进行深入的矿物分析,为青田印石的分类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奠基工作。

各色青田石

青田石的收藏意义

民间多奇藏,民间收藏家愿意将自己的私藏公开化、公共化,并以一己之力,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是社会清明和平、文化繁荣发展的象征。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印石既具有独立欣赏价值,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篆刻”必不可少的物质因素。杭州是篆刻文化的渊薮,不仅有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等研究和教学机构,而且有大量热爱和从事篆刻艺术的人士。青田印石博物馆所收藏的近百年出产的品种印石无疑为强化、深化杭州篆刻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酱油青

黄金耀

最近,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瓦存室存珍:黄士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谱”专场于嘉德艺术中心举槌,专场总成交40,848,000元,成交比率100%,6件印章成交价过百万,一半以上为青田石。

撰稿丨社科由由

编辑丨爱琳

审核丨崔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