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蠡归湖

 沧海一粟1951 2019-09-23

范蠡归湖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也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之一。世人赞誉他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但是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战场在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从此吴越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向勾践指陈“越必兴、吴必败”之理,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他进献 美人计,并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但范蠡由于深知勾践刻薄寡思,只可共患难,而难以同富贵, 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急流勇退,携家人离开了越国。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邻,贤名闻于远近。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肥城陶山,一说是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他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又一说为在宜兴制陶,无锡五里湖养鱼以治产),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于是成为中国 儒商之鼻祖。

范蠡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让范蠡的人生焕发出最为靓丽光彩的是他和西施的爱情故事。故事虽然是传说,但二千多年来却一直为人所乐道。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西施,姓施,春秋末越国苎萝人(今浙江诸暨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欲献美女给吴王,以乱其国政。于是越王便把得到的美女西施、郑旦装扮起来,用时三年教习举止,歌舞,吴国风俗,然后派范蠡把她们献给吴王,吴王果然被女色迷惑而不顾国事,最终被越国所灭。据考,越王勾践复国灭吴之后,说西施乃亡国之妇,命人沉于江底。

但还有一种传说,是说范蠡和西施为实现雪耻复国大计,忍辱负重,灭吴复国后,为避越王迫害,于是二人相偕重来故地,在湖边隐居(相传为浙江嘉定湖边)。西施每日妆后,便将脂水倾入湖中,湖水染为胭脂色,湖里螺蛳吃了脂粉水,就变成了五彩螺。后范蠡、西施由此乘船出发,泛游五湖。后人寄托思念,便将嘉定胡叫做范蠡湖,又在湖边建起西施妆台。晨光熹微或月白风清之时,坐在台边向下凝视,似可看到西施色彩斑斓的裙裾,正随着湖水轻盈地摇曳,浮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