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 | 南北气候两重天,如何过好各自的秋分?

 yzg1977 2019-09-23


秋风渐紧,寒凉渐重。

远处山头,黄红相间,层林尽染。

一片枫林,一黛远山,一江秋水,

最是迷人~

秋分,一个平分昼夜的日子

秋分,与春分一样,是一年里第二个阴阳平衡的日子。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半,平分秋季,是由热到冷转换的节气分水岭。阴气和寒气越来越占上风,雷收声,燕飞走,夜越长。

《春秋繁露》:“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自此开始,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白昼越来越短。

早晨起了个大早,在室外大口呼吸着秋天的空气,又清又静,连云都变得那么灵动,心里窃喜国庆长假又要来了,一定要找个人少的地方,尽情游赏。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 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在阳气盛的时候发声,阴气盛的时候收声。秋分之后,阳气渐弱,阴气旺盛。雷少了阳气的撑腰,也识相地收起了自己的大嗓门,闭门养性去了。

〔 蛰虫坯户 “坯”指细土、泥瓦,“坯户”,就是用细土、泥瓦来筑个小巢、小窝。怕冷的虫儿们在惊蛰出洞,玩耍了一个夏天,感受到空气的寒凉,又开始藏入自己的窝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不让一丝丝寒气乘虚而入。

 水始涸 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南方的小伙伴,终于可以告别湿哒哒的天气啦。

阴阳在秋分这一天达到平衡后,又慢慢趋向阴盛阳衰。正如八月十五的中秋月,在圆满之后开始缺损,也如人生,事事都在不停的变化,没有绝对的完满和喜乐。

秋分的哲学即是一半一半,成败参半,悲喜参半,有笑有泪,有悲有喜,就是最好的生活。

金气秋分,

注意身体阴阳的平衡

秋分,一个“分”字,体现出这个节气的最大特点是阴阳平衡。《素问 · 至真要大论》说道:“秋分当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人当然是要效法大自然,调节好身体阴阳的平衡,使阴阳不出现偏颇。说到调节阴阳,自然就分两个方面。

收好内存的阳气

入秋之后,可不是要喝什么姜枣茶、或者光着膀子在太阳底下暴晒来助长阳气了,而是做好防寒这一点,就足够把阳气收得紧紧实实的。

有人觉得尚未入冬,尤其南方的小伙伴,提起防寒二字似乎有些过早,但真到了那寒冬腊月才守阳,阳气都被自己折腾得所剩无几了,身体拿什么来御寒过冬呢?


这个阶段,先把脖子、肚脐和脚裹严实了,三阴交、神阙穴、大椎穴,都是进风大口,寒邪容易从此长驱直入,家里的老人小孩体质较弱,要及时添衣穿袜,好好呵护就万事大吉了。

养好渐长的阴气

若阴气没有养好,阴精不藏,就容易秋燥、虚热、夜晚失眠。秋不收,冬不藏,到冬天容易肾气亏虚,腰酸背痛。

《内经》讲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凡事离不开一个“收“字。

所以古人在秋分这天,会有很多规矩,要戒杀生、戒房事、戒醉酒等等,都是为了收敛心神,避免外散。

养好的阴气阴精,也要收得住才行,有个方法特别简单,那就是每日睡醒后,用口水进补。听着怪瘆人,但绝对比燕子的口水还有用。

古人把液称之“金津玉液”,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

咽下后化生津血,不用吃齁贵齁贵的补品,就能滋养五脏六腑,犹如山中之泉水,灌溉滋润全身。

懒人想养足津液,这个小方法就不容错过啦~

· 吞津小贴士 ·

每日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

用力要柔和自然,

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

感觉有唾液产生时,

不要咽下继续搅

等唾液渐增多后,

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

鼓腮用唾鼓漱数次,分三次徐徐咽下。

口腔溃疡或者咽痛的时候,含着自己的口水慢慢咽下,这个不花钱的小方法可以消炎、润喉,至于用不用先刷牙,看个人习惯啦~

南北方人,秋分该怎么吃?

虽说同样到了秋分,但南北天气还呈两重天。

北方已开始进入深秋,最往北的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少数地方都已经有入冬的迹象,天气也是分外干燥,燥得让人皮痒痒。

但江南、华南等地,则依然沉浸在“秋老虎”的“耐力赛”之中。

像广东最高气温还在33℃以上,未来几周仍会跟高温“相爱相杀”,还没戒掉吹空调、睡凉席的瘾,虽然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已经下线了,但还是没感觉到太猛的燥气袭人。

所以,养生也不能一概而论,南北方人的秋分,还是得吃点不一样的。

北方人,干了这碗滋阴无穷的“猪肤汤”

北方的燥,是威力无穷的。很多人都出现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手脚心发热、便秘,即使一天一张面膜、每天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缓解。

“秋燥之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燥气先伤了肺气,水精散布失责,身体干干的,就像枯木一样用火一点就着,烧的是人体的津液;再者烧了胃,胃运化无力,喝再多水,也补不了这津液。

时间长了,很多姑娘就发现自己变得又干又瘦,长不完的痘,一点小事都炸毛,这些都是身体里津液不足的典型表现。

对付这北方的燥,光喝水是没用的,要喝一些滋阴的汤汤水水,涤荡肠胃,滋润五脏六腑。

古人常用猪皮炖汤,别小看这猪皮,它能把身体内的水喂的饱饱的。

用中医“取象比类的概念,大俗话就是“吃啥补啥”,猪皮是非常容易补到一个人的皮肤上去的。

猪肤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原是用于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等症,可“和血脉,润肌肤”,但用料非常简单,常被放心用做食补。

清热而不伤津,润燥而不滞腻,让身体从内而外变得润泽,方能抵御秋燥~

🍮

·滋阴润燥猪肤汤·

【原料】猪皮250g,大米粉15g,白蜂蜜30g,饮用水1000ml;

【做法】

1.炒锅加热,直接放入大米炒至焦黄,然后打成粉末;

2.把猪皮放入锅中,加水熬至粘稠状,熬1-2个小时都没关系,注意添水;

3.待汤汁粘稠,捞出猪皮,倒入米粉搅均匀后继续熬煮一小会,下蜂蜜,小火烧开后关火。

 猪皮 〕 猪肤就是猪皮,性甘凉,可润泽肌肤,补益精血。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虚热,治下利、心烦、咽痛。”

《长沙药解》:“肺金清凉而司皮毛,猪肤善于清肺,肺气清降,浮火归根,则咽痛与烦满自平也。”

秋燥最易伤肺、伤阴,用猪皮炖汤,滋肺肾之阴,清少阴虚火,轻松对付阴虚火旺引起的咽痛、心烦、流鼻血、皮肤干燥、失眠症。

猪为水畜,其皮滋润却不会导致滑肠泄泻,用时要将里层肥肉刮净。猪皮也常常被做成猪皮冻,伴点醋、小辣椒,吃起来很是爽口~

〔 白蜂蜜 

白蜂蜜是指色泽呈现水白色的蜂蜜,蜜源花种来自枇杷,荔枝,龙眼,椴树,槐花,是上好的蜂蜜。

如果买不到白蜂蜜,用普通的槐花蜜、龙眼蜜都可以。蜂蜜清金止痛,润燥除烦,不仅润燥,还能养护脾胃。

〔 米粉 

大米炒至焦黄色以后,焦香入脾,大大提高健脾燥湿、化湿的功能,还能扶土止痢,收涩肠道。平时也可以用炒米泡水喝,清除体内多余的痰湿、脂肪~

这道汤材料简单,有些厨娘会往里面加一些其它材料:山药、麦冬、玉竹、沙参等等……

煲汤要力求药味简单而不杂,每次选择两三种即可,适量,这样滋补的效果更专一。

南方人,少不了一碗广式糖水

南方天气还是温热温热的,隐约能感觉到一点凉,燥气也不至于烧干人身体的水分。

所以南方人不用急着去大补阴津,而要健脾补气厚肠,让脾胃的阳气帮助水液输布全身,滋润表皮,而不是变成脂肪或者痰饮。

这时候,少不了一碗广式糖水,来健脾益气,润泽肌肤了。外面大多的广式糖水因为加了很多糖,吃起来难免滞腻伤脾,依靠食材本身的香甜,就已经足够了~

🍹

·菱角香芋椰汁奶·

【原料】椰汁适量,芋头50克,水菱角50克(3人份)

【做法】

1.芋头去皮切小块,与水菱角上锅蒸熟;把蒸熟的水菱角去壳。

2.锅中加水煮沸,放入水菱角和芋头,大火煮5-10分钟,调入椰汁即可。

芋头和水菱角都是秋天采挖的食材,这个时候最是新鲜应季。

《本草纲目》记载:“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还可“利尿、通乳、解酒毒” ,是减肥的辅助食品。但毕竟是水中之果,吃的时候一定要蒸熟蒸透,减低寒性。

粉糯清甜的芋头,是广式糖水的宠儿。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胃健脾,破血散结的作用,对于脾肾阴虚所致的口渴便秘、食少瘦弱者都很友好,这个季节吃健脾又补脾肾阴虚。但吃多了难消化,所以不能过于贪嘴哦~

芋头和水菱角两者本就有甘甜味,搭配香滑解渴的椰汁,一点糖都不用加,就能成就一碗香甜浓郁的快乐糖水了。

秋分的各地习俗

刚刚过完中秋不久,不知道你的家乡,用不用在月满的时候,摆上一桌子的供品,向月亮祈求这一年家人平安,团团圆圆呢?

除了祭月、立鸡蛋、吃秋菜这些习俗,你还知道秋分有哪些习俗呢?

  • 秋祭月

其实在过去,秋分才是正牌的“祭月节”。但是由于这一天对应农历的日子总是变来变去,后来就将“祭月节”调整为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 立秋蛋

“秋分到,蛋儿俏”。跟春分一样,一到秋分这一天,人们就要把“立鸡蛋”这个游戏又摆上台面了。据说是因为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地球地轴与地球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因此鸡蛋特别好站立。

  •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个习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其根能祛肺中痰结,可以只取根来煲汤,清利湿热。逢秋分,就会将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民间常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

秋天这么美

秋分时节的养生尤其注重一个“平”字

平衡身体阴阳变化

平补平调,平出健康

国庆长假就要来了

你为自己安排秋游的行程了吗?

彩蛋来了

亲爱的学友们: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健康小知识,力求正本清源的帮助大家纠正养生的错误认知,由学社小编精心编辑,张景明教授亲自审核的“杏林早报”,于每天早上6:30在“明师学友会”公众号更新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