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钢笔画富春山居图》

 木易斋 2019-09-23
《新钢笔画富春山居图》制作-鑫玮工作室_01

        李渝基简介:我国新钢笔画代表人物。中国钢笔画联盟主席、中国钢笔画联盟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师从齐白石大师门下李立先生和著名油画家谢鹏程先生学画。四十多年来坚持钢笔画创作,作品多次获奖并被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尤以长卷“湘江神韵图”全长35米、宽0.4米,被誉为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进入二十一世纪,首次提出“中国新钢笔画” 和“钢笔彩画”新理念。2006年,在长沙成功组织举办了“全国首届钢笔画邀请展”,创建了中国钢笔画联盟。在全国第二、三届钢笔画展上,钢笔彩画《茉莉花》和《道冠古今 》荣获金奖,《茉莉花 》、《古城遗韵》、《神奇的张家界》被藏家收藏,创下了国内单幅钢笔画6位数的价位新标杆。2010年著有《钢笔彩画技法》,2012年主编《中国钢笔画年鉴》。2012年在湖南辰溪策划组织了17位签约画家“中国辰溪 新钢笔画家采风行”和《中国辰溪 首届新钢笔画艺术节》。2013年钢笔彩画《又到麓山红叶时》在上海帕夫洛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的年度经销商大会上被拍出21万而稳步上升,2014年在大连和鲁迅美术学院共同举行了”首届新钢笔画学术展”。 2011--2013年编著出版了 《钢笔彩画技法》和《新钢笔画黑白技法》,2014年应邀将历年反应长沙人文历史的新钢笔画为华远 华中心(华远地产)绘制了《长沙世纪》画册、手卷、明信片,并入编由芙蓉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晨报周刊杂志社制作的1994-2014《礼赞20年 小世界》画册。作品入编全国历届钢笔画展画册和《中国新钢笔画精品集》。

       再续江山气若虹 ――读李渝基先生新钢笔画技法临创《富春山居图》有感    陈化智

        前几天李渝基先生告诉我,他用新钢笔画临创了一副钢笔画版的《新钢笔画富春山居图》,幅宽47cm长898cm,就钢笔画尺寸而言这也是罕见的。况且是用新钢笔画临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无论是表现技法,还是体现作品意境都是没有先例的。李渝基先生为何要花费这么大的功夫,冒这么大的风险呢?细细想来也确有一些原由的。

       其一,将中国新钢笔画做大做强是李渝基先生为之奋斗大半生的夙愿。将一个外来画种注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钢笔画,这可是重大的美术课题,为此他几乎倾注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已年近八旬,这幅画的创作用时七年,画不重形似而形更传神,以意为权衡,皴染相兼,用意入微,其笔意,于不经意处作腠理。其画无论是技法,画法,理念都有分水岭的意义,改变宋以来审美的发展方向,由偏写“实”境,改为摆脱“形似”转向反映心境性情。如今李渝基先生临创《富春山居图》对正在转型的新钢笔画不但具有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率先垂范的现实意义,而且用实际行动诠释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新钢笔画发展大有可为,同时也体现出展示新钢笔画魅力的现时意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面世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內涵不是一般的功力所能驾驭的,无论是思想艺术修养,还是当年绘画水平已是炉火纯青的鼎盛制作,被誉为第一神品。相信李渝基先生临创此画就是亲自体会这幅画的艺术处理手段和思想表述技巧,这当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决择。但是没有对原画的仔细深入的研究,没有十足的技法把控能力,可能没人敢涉及此道。其二,《富春山居图》从问世就被世人瞩目,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此画命运多舛,流转于社会名流,几易其主。明朝末年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在其临终前令家人将此画焚烧,虽被其侄子从火中救出,但已被烧为两段。至今一段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长51.4cm,留在浙江省博物馆,另一段《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636.9cm,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憾事。但这也是李渝基先生用新钢笔画临创一幅完整版、的《富春山居图》的起动临创想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绕《富春山居图》长达600年的多舛命运,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用崭新的艺术形式,再画一幅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结晶,体现新中国强大文化力量,展示改革开放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成果。临创新的完整版《富春山居图》是恰逢其时,也是对新钢笔画发展的最好的检验,是展示新钢笔画的最佳选择。

     其二,《富春山居图》从问世就被世人瞩目,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此画命运多舛,流转于社会名流,几易其主。明朝末年传至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在其临终前令家人将此画焚烧,虽被其侄子从火中救出,但已被烧为两段。至今一段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长51.4cm,留在浙江省博物馆,另一段《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636.9cm,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憾事。但这也是李渝基先生用新钢笔画临创一幅完整版、的《富春山居图》的起动临创想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绕《富春山居图》长达600年的多舛命运,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用崭新的艺术形式,再画一幅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结晶,体现新中国强大文化力量,展示改革开放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成果。临创新的完整版《富春山居图》是恰逢其时,也是对新钢笔画发展的最好的检验,是展示新钢笔画的最佳选择。

      《新钢笔画富春山居图》的面世,用事实再次证明,钢笔画这一外来画种有可能在中国得到改造和发展。新钢笔画的表现能力完全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临创新版《富春山居图》也是对新钢笔画宣传,学习和推广最好的范例。李渝基先生之所以勇敢地付出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也是他的一个心愿。为 了《富春山居图》这一个传奇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愿这天各一方的《富春山居图》早日合璧成佳话。愿新世纪的《新钢笔画富春山居图》为中国美术发展史再添一笔重彩。

穿越时空的对话 ——李渝基主席新钢笔画版《富春山居图》观后感 一刘海章

      黄公望,元代大画家,一代宗师,其《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经典名画之一。

      李渝基,当代著名画家,新钢笔画创始人,中国钢笔画联盟主席。 两人因画有了交集,在富春山的徜徉中,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黄公望大师为无用师画《富春山居图》,他将长时间行走在富春江畔的所观所感,四处写生的积累,得于心运之于笔,历时七载绘就这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卷。清画家恽寿平评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可惜的是此画历经劫难,几乎毁灭,可喜的是有惊无险,只是一分为二,《剩山图》今存华夏神州,《无用师卷》现存中华台湾。

         今天,李渝基主席用自己创立的新钢笔画的艺术形式,去再现元代大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用现代的金属笔尖,用钢笔画的硬质线条的走线,排列、叠加铺陈手法,去精细、粗放、流畅、高贵、典雅庄重、大气去表现中国古代山水画长卷中的壮美、气质与神韵。二人在画中展开对话。李渝基主席用心去体会感悟大师原作的气韵和意境,用神去叩问大师在作画时心境与画境的融合。并以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将此长卷的神采与文采用新钢笔画的形式去推进和表达,使新钢笔画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新钢笔画作为一个新兴的画种,李渝基主席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再现这幅举世闻名的画卷,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照葫芦画瓢的临摹,而是二度创作,既要不失原貌,又要富有新意,这是新钢笔画的一次尝试,一次创新。为了画好这幅画,李渝基主席自去年构思,至今年十一月完工,潜心作画将近一年。李渝基主席大胆将《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而为一,连接处加了过渡,更加突出了此画的完整性。多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多方努力,想让此画破镜重圆,将两张画粘在一起,然而现实原画破镜重圆的可能微乎其微,李渝基主席用新钢笔画的创作形式做到了。李渝基主席创作的新钢笔画版的《富春山居图》远看如同传统水墨画一样,气韵生动,丰富而自然;近看则是新钢笔画的特点,通过硬质线条的排列,组合,叠加将峰峦树木、沙汀村舍、渔舟小桥,表现得惟妙惟肖,极具风韵。

         再现大师原作,二次创作的本身也是向大师学习的过程,艺术表现形式虽异,但其本质相通。在创作时须揣摩大师心境,须体悟原作的意境,须找到二者的契合处。用钢笔画的手法去表现中国古代山水的风貌,既要表现出其神韵,风骨,又要做到不落俗套,力求新颖,这是古今审美观的碰撞,也是东西文化观的融合,既是学习继承传统,也是发扬光大传统。李渝基主席用新钢笔画的形式再现《富春山居图》,是对历史文明的一次叩问,是对大胆创新的一种诠释,在新钢笔画的发展过程中必将起到里程碑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