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启示》连载58、59、60、61、62

 晨光_doc 2019-09-23

日记58  华丽的遮羞布

父母一贯认为我的行为,是低级可笑的,是吴家一辈出一个有问题人员在这一辈分里的代表。我就想,一个人就算没有问题,在这样极端的被对待的条件下,时间久了,也得被折腾出问题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难道不是对家族的犯罪吗。

爸妈当着外人评价我的时候,总是在说我,这个状态是遗传来的,我知道这是一种掩盖。更坚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被揭穿的。这也是我从内心感谢心理学家的原因。

现有的认知水平的环境里,遗传的大旗的确可以蒙蔽相当一批人。她们是把DNA的生理遗传、环境所造成的心理遗传等同起来看待,她们很享受这样的鱼目混珠。

生理可以遗传,心理是不可以遗传的,这样简单的道理,父母用了几十年竟还是没有搞明白!反倒那些说“混仗”话的人,却大有市场存在,并成了正常的现象。                  

智力遗传,不过是一些失职的父母的遮羞布,是家长用来搪塞别人和宽慰自己的自我催眠。智力遗传是他故意设计好的死结,用来永远压制他瞧不起的人,而保持自己的心理制高点。

 

日记59  狂妄遭报复

幼儿园里的阿姨们,为迎接新年到来,让小朋友们排练节目,没有我参加。可是到演出的时候,阿姨拉着我去排队演出,我在队伍里自然什么也不会,也就有些尴尬。

演出在大街上进行,我在想,如果爸妈在现场,这又将是认为我智力低下的证据。果然,演完后就被家长直接抱回家了。

我心理非常明白,这样做,幼儿园的阿姨不过是想叫我父母难堪。因为爸妈平常在接我回家的时候大话、过头话说多了!人家通过这一事件故意寒碜我父母。那牺牲一个孩子的利益,是在平常不过的事了。

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天要漏雨却叫孩子自己来负责或者是要他的 DNA 来负责,这不过是幸灾乐祸的变异。就像是一个飘荡着粉尘的工厂里的一批人得了尘肺病,而老板却说,是他们自己身体有问题(免疫力低下)一样令人毛骨悚然。

第四部分 拔苗助长

       提前上学对孩子的前期喂养是一个考验。是否可以提前上学,要看孩子是否发育到可以上学的适应心智水平。现在有的家长仅仅看智力一个指标,是相当可怕的事情。如果没有达到特定的发育水平,越是对于一般孩子有营养的场合,对他的创伤可能也越大,这一点更是粗心的家长的不解之处。

对于前面提到的孩子们的数个发育的“分水岭”,如果孩子一个一个构建并平稳地发展得很好,孩子是可以到学龄期就自然上学的。对于那些没有完成相应的发育水平的孩子,什么时候上学,都是心理难关。家长的疏忽和大意,就是孩子终生莫名其妙的恐惧和永远的望尘莫及。

                  日记60  意外的节日  

有一天妈背着我,去回七道街的新家,道边好像在挖什么的管线,所以有些泥泞。想到妈背着我不容易,出于感激,我问,妈,我今年几岁了。妈说今天是你五周岁的生日。我没有生日的概念,看着妈那略带愧疚的眼神,觉得有些奇怪。

现在我虽然没有死去,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忌日,就是六一儿童节。它是对我这样的人生的最大讽刺。                             

儿童节,是为了感谢上天给他们贡献一个可以随意践踏侮辱的出气筒。  

母亲节,是为了庆祝母亲为自己生产一台免费的提血机。

父亲节,是为了纪念父亲为自己创造一台取之不尽人血馒头机。

 

日记61  廉价与省事

在家我听到父母的对话:“再上幼儿园还得有人接送,过一段时间就让他上一年级吧”“对,就让他先混一年”,于是我就从幼儿园回家了。

学生的心理普查中,班级里岁数偏大的孩子,成为了班级干部的这一现象很普遍,而一些不稳定的孩子多为班级里岁数小且和他人无情感链接的孩子。

为了图省事,要孩子早上学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孩子不公正的,这是对家族的犯罪,甚至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挑战。         

                                           日记62  名望欲的诱惑

回家没有几天,爸妈对话说,这孩子不如上幼儿园前的状态。我还在想,我现在五岁了,都不如我三岁上幼儿园之前,怎么可能呢。爸说“这孩子越活越回旋”于是叫你越活越回楦的死亡大幕拉开了。打,便成了家常便饭。在我家这样平地起风雷的事情司空见惯,所以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奇怪。

或者爸妈就是在显示他们对孩子是关心的,孩子天生就应该是被贬斥的。其实他们自己就活在随时完成显示欲的梦幻里。我们两口子都是名人,就应该有与众不同的孩子,妈更是见缝插针地显示她自己,是要强的性格。“孩子都是省事的;是不走常人之路的活“道具”,就又变成了父母天天用来表达名人的不凡的教育理念;成了作为身体、人格攻击的活“靶子”。为自身虚幻的名誉而战,应该是他们一辈子的最好的总结,名望欲成为了毁灭孩子的“助推器”。

在家里爸对我经常的做法是,“算总账”,手法就是突然袭击,暴打一顿。我只要听到爸说要和我“算总账”、“一会开服你”了,我每分每秒都恐惧得心脏就要从嘴里跳出来。这就是我这一生,脉搏永远不低于每分钟九十次的始因。因为长年生活在恐惧里。

他们对教育的理解简单到就是打和吼叫,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所接受教育的不足或人格的偏执,这是对教育一词的污蔑,也是对自身人格的污蔑。一个不断降低自己人格的人,可以做好别的事情,简直无法想象。       

人格有裂隙,有好的智商,也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些偏高的智商的人一样会生活在黑暗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