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盘历史上著名海战:看无敌舰队为何覆灭

 Ztiger1980 2019-09-23

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当胜利者回顾他们的奋斗历程时,总是会选择某一个时刻,打上高光,赋予其独特的含义,似乎他们是被上天选中的人,命运就此改写,而胜利在不远处召唤。

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律古今皆同,在17世纪大英帝国最终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后,大英帝国在蓄势之时与西班牙的一场海战,就被赋予了超越其本身的意义,成为了大卫击败歌利亚式的以弱胜强的传奇。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大英帝国的联合舰队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代表着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衰落和大不列颠的崛起。还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海战决定了天主教发起的反宗教改革运动无法赢得整个欧洲。

美国历史学家加勒特·马丁利承认“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传说已然变得与真实的历史事件同等重要,甚或更加重要。”但他仍想要揭开笼罩在这场战争上的、带着英雄气息的面纱,从故纸堆中重新找寻证据,还原这场海战的真实影响,于是有了这本书——《无敌舰队》。

复盘历史上著名海战:看无敌舰队为何覆灭

马丁利的《无敌舰队》没有将他的叙述仅仅局限于战争语境中,甚至没有局限于西班牙和英格兰的双边关系中,他用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介绍了更加宏大的背景:欧洲各国盘根错节的权力争夺,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殊死抗衡。

马丁利试图以写实的笔触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有趣的是,他的创作又加入了小说的叙述方式,比如对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临刑前的心理描摹,显然是作者在真实历史上的文学演绎。因此,本书在1960年获得普利策大奖时,获得的颁奖词是“一流的历史作品,同时也是高超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会爆发战争?

本书一开篇,马丁利就用小说的手法,花了整整一个章节,描述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被处死时的情景。马丁利认为,宗教的冲突是英格兰和西班牙海战的根源,而玛丽·斯图亚特殉教式的死亡成为了引爆冲突的导火索。

1533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执意与原配妻子凯瑟琳离婚,被天主教绝罚出教,自此以后英格兰走上了信仰新教之路。

亨利八世死后,他的女儿玛丽·都铎,也就是著名的血腥玛丽试图恢复天主教地位,大规模地杀害新教徒,在她统治的年代,大约有300名被判定为异端的教徒遭受火刑。

欧洲各大王室之间相互通婚,玛丽·都铎的夫君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腓力二世从他的父亲、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手中接下了国力鼎盛的西班牙,他又通过一场与奥斯曼帝国在勒班陀的海战,将西班牙烈火烹油之势越烧越旺。

尽管玛丽·都铎和腓力二世都是天主教的坚决拥护者,但他们没有子嗣。英格兰国王的王冠戴在了玛丽·都铎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的头上。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时期,伊丽莎白俨然成为了拥护新教的代表,英格兰又重新转回了新教。

复盘历史上著名海战:看无敌舰队为何覆灭

亨利八世的荒唐人生引发了伊丽莎白和玛丽·斯图亚特的王位之争。因为天主教教廷不同意亨利八世离婚,故而认定亨利八世与原配所生女儿玛丽·都铎之后的其他子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伊丽莎白没有权利继承王位。而玛丽·斯图亚特的父亲是亨利八世的外甥,在亨利八世的其他子女都是私生子这个前提下,她也可以向王位提出主张。

玛丽·斯图亚特的母亲也来头不小,她是法兰西最具权势的吉斯家族的女儿。吉斯家族是天主教的坚定支持者,附庸西班牙与教皇国建立的神圣同盟。因为家族煊赫,玛丽·斯图亚特从小就和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定亲,在法兰西宫廷内长大。

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去世后,没有子女的玛丽·斯图亚特回到了苏格兰,在吉斯家族的暗中支持下,她不断派人暗杀伊丽莎白,试图夺得王位。最终被伊丽莎白囚禁在安普敦郡福瑟林格。

玛丽·斯图亚特是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尽管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出于营救前任王后和嫂嫂的缘故,曾经派人向伊丽莎白施压,但总体来说,来自法兰西的压力并不大。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虽然和吉斯家站在同一阵营,也没有非要把玛丽·斯图亚特救出来不可,因为腓力二世深知,玛丽·斯图亚特当上英格兰女王后,和法兰西的关系定然胜过和西班牙的关系,而英法联盟是西班牙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玛丽·斯图亚特被关了起来,但她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暗杀却越来越疯狂,一个手持手枪的年轻人距女王仅100码的距离,而他曾口出狂言要行刺女王。1587年2月18日,伊丽莎白痛下决心,默许部下砍下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头。

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吉斯家族在巴黎大造声势,将玛丽·斯图亚特塑造成一个死于异端的殉道者;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也以此为借口,要发动一场对英格兰的宗教战争。

马丁利认为宗教是发动战争的原因,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够看到宗教其实只是披在经济利益上的外衣,西班牙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格兰威胁到了西班牙的利益。在后面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德雷克原本是一个海盗,他在1577-1580年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航行的同时,他劫掠了西班牙沿海和西印度群岛,这种劫掠是被女王所默许的。而且几乎在同一时期,在西班牙人攻陷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杀害荷兰国父奥兰治亲王时,始终密切关注尼德兰局势的英格兰决定出手,帮助荷兰独立。尼德兰与英格兰隔海相望,是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重要贸易据点,保护荷兰有利于英格兰的利益。有了英格兰的支援,西班牙镇压尼德兰人时就没那么顺利了。

在经济利益被侵犯的愤怒之下,玛丽·斯图亚特的死成了最好的借口,西班牙打着宗教的幌子决定向英格兰发动战争。

法兰西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英格兰和西班牙一触即发的战争中,法兰西的角色至关重要。英格兰孤悬海外,欲取英格兰,必得尼德兰,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必须要以尼德兰为据点,跨海登陆英格兰。但是尼德兰背后,是更广阔的法兰西的国土。法兰西偏向于谁,谁的胜算就更大。因此,在英格兰和西班牙争锋之际,他们各自的代理人在法兰西也闹得不可开交,形成了法兰西历史上著名的“三亨利之战”。

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纵情声色,骄纵男宠,没有子嗣,他的王位按照顺位将由纳瓦尔的亨利继承,纳瓦尔的亨利是新教支持者。声势煊赫的吉斯家的亨利对法兰西王位也存有觊觎之心。

三亨利之间互相征伐。

首先是国王亨利三世派兵镇压新教首领纳瓦尔的亨利,但因为派出的统领茹瓦斯公爵过于草包,合围之下仍被纳瓦尔的亨利逃脱,纳瓦尔的亨利的势力得以保存。

紧接着英格兰女王出了大笔钱,买动德意志的新教徒和纳瓦尔的亨利汇合,一起攻打吉斯的亨利。但德意志的雇佣兵一边行军,一边漫天要价,拖延时间,行军散漫,两军尚未汇合,德意志军队就被吉斯的亨利军队截断去路,打得落花流水。吉斯的亨利赢得了抵御外侮的荣誉,也赢得了巴黎人民的心。

最后在1588年5月12日的街垒日,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吉斯的亨利成功赶走国王亨利三世,掌控了法兰西大权。

自此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解除了后顾之忧,决定扬帆起航。

战争的胜负由谁决定

如果让当时的人来猜测,他们肯定认为英格兰的舰队比不上称霸大西洋的无敌舰队。但实际情况呢?英格兰怀有危机感,一直在积极投入战备,而西班牙唯我独尊,内里却已经腐烂而不自知。

在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与世人为敌、从天主教阵营脱离出来后,他就有意识地加强海洋的防卫力量。所以到了1588年,英格兰的舰队实力实际上是超出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的。

伊丽莎白的舰队光是主战部队就有18艘火力凶猛的盖伦帆船。这种盖伦帆船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船体更长,可以装载更多的火炮,而且这些火炮主要是摧毁船体的火炮,而不是之前杀伤人员的火炮。因此这种盖伦帆船更适合远距离的炮轰,而不是传统的近距离的接舷战,这一点在之后的海战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女王的新式舰船都采用了流线型结构,老式舰船也做了相应的改造,整支舰队航速更快,更适宜抢风航行。

在得知西班牙有挑起战争意图之后,伊丽莎白首先派德雷克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岸大肆劫掠,干扰从地中海驰援西班牙的舰队,西班牙准备不及,不得不将战争推迟到1588年。女王随后约束舰队,与西班牙谈和,让舰队处于半解散状态,最大程度地保持补给,让舰队士兵在岸上自由活动,保持体力。

在西班牙这一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一个冬天改变了战争的走向。腓力二世计划兵分两路,一路是自西班牙本土出发的无敌舰队,一路是已经占领了尼德兰的驻军。无敌舰队在尼德兰与驻军汇合,然后冲过海峡,在英格兰登陆,直取伦敦,拿下伊丽莎白的王位。但由于战争推迟,尼德兰已经召集的大军不得不在冬天阴冷潮湿的营房里苦等,潮湿的天气引发了瘟疫,尼德兰军队减员严重。尼德兰没有深水港供无敌舰队停泊的问题也始终未得到解决。两件事情叠加,直接导致驻守尼德兰的西班牙公爵帕尔马在之后的战争来临之时,退守后方,不愿参战。

在西班牙本土,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在战事筹备过程中,勒班陀大战中的英雄圣克鲁兹侯爵积极响应国王的号召,以62岁高龄积极筹备这次战事,却在1588年2月9日劳累过度去世。临阵换将乃兵之大忌。更糟糕的是,无敌舰队空有其名,圣克鲁兹认为需要50艘盖伦帆船,实际上只有13艘,辅助小船、人员配备都不足,到临出发才勉勉强强补足硬件。硬件补足了,软件却短缺了。舰队原计划1587年10月出发,直到1588年5月才起航,在此期间,船上木桶中的食物开始腐坏,逃跑的士兵也越来越多。

一边是兵强马壮,一边却供给不足,一边是整装待发,一边是士气低落。在正式交战时,前面所谈种种因素都显露了出来:英格兰的远距离大炮发挥了作用,没有让西班牙舰船近身;帕尔马公爵在尼德兰按兵不动,不愿意出海作战;就连风向也站在英格兰这边,让他们得以发动火攻,驱赶着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路向北而行。

复盘历史上著名海战:看无敌舰队为何覆灭

马丁利以及其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实况,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紧张感。最后,无敌舰队仓皇地从北海绕道而归,却在爱尔兰遭遇风暴和当地人围攻,几乎全军覆没。

结语

马丁利强调,战争的走向对于英格兰和西班牙的国力强弱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一直受英西战事影响的法兰西国内发生了极大的震荡——三亨利之战落下了帷幕:吉斯的亨利幕后支持者落败,亨利三世趁机反扑,派卫兵杀死了吉斯的亨利。七个月后,亨利三世也被刺杀,瓦卢瓦王朝破灭,纳瓦拉的亨利创建了法国末代王朝波旁王朝,史称亨利四世。亨利四世为了稳定政权,几度更换宗教信仰,在站稳脚跟后,还是选择与西班牙为敌,意图挑起战争,最终于1610年死于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之手。三位亨利无一善终。

如果说英格兰就此夺下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那是不准确的,因为十年之后,西班牙的舰队又再次朝着不列颠群岛扬帆起航。事实上,到1603年为止,西班牙的海外前哨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美洲押解回西班牙的财宝也没有尽数被英国劫掠,反而比之前的更多。

如果说新教就此获得了独立的地位那就更不准确了,自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才是新教与旧教之间宗教矛盾激化的顶点。

如果一定要给这场战争赋予一个定义,马丁利在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就足以说明一切。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两军在敦刻尔克遭遇重大危机时,马丁利萌生出写《无敌舰队》的念头,因为他发现在同一片海域,时隔三百多年发生的两场战争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一个欧洲强国试图在整个欧洲建立霸权,而1588年的战争不过是欧洲强国的首次尝试。1588年的西班牙失败了,1940年的德国最后也失败了。无敌舰队的覆灭打破了外部强权的干涉,自此之后,领土国家和民族国家这样的概念萌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