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遇事明言 2019-09-23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传说中看秋分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农谚里读秋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据此安排农事。在农业活动中,秋季是播种与收获的重要季节,而秋分又是秋季中最重要的日子,关于秋分的农谚很多。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淤种秋分,沙种寒。

  淤地种好麦,明年豆更强。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叶落空。

  一年辛勤盼个秋,棉花拾净才说收。

  秋分棉花白茫茫。

  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苹果栗子为上果,乌枣李子更值钱。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秋分三候
雷 始 收 声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已成告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该秋虫残鸣、红叶伤心了。

蛰 虫 坯 户
后五日“蛰虫坯户”。王安石诗云:“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

水 始 涸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汽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
秋分习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吃秋菜

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在南京,则流行吃“桂花鸭”,用普通的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上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粘雀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送秋牛

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品秋蟹

秋分时节,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好几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秋分养生
秋分
/
多吃温润果蔬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佳品。

  秋分天气转凉,脾胃易受凉。患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秋分
/
多吃温润果蔬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在秋分节气的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的养护,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是很有效的办法。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芡实可防病延年。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固涩止带,养心安神。

  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3.进补应分清虚实。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
起居运动两手抓多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这是自古流传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虽然如此,我们还要因事而异,不能盲目照做。体质虚弱者、老人及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胀、腹泻等秋季多发疾病。

常笑宣肺

  秋季,人们的情绪容易有垂暮之感,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心情和活力。


阅读公社综合整理自人民文化、文旅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