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的隶书为什么被说是不懂“隶法”?

 家有学子 2019-09-23

楷书在魏晋成形,后来学习书法者大多从楷书入手,这一做法延续至今。经历过楷书训练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楷法理解隶书。

譬如唐代人写隶书,总见有明显的楷书笔法痕迹。因为从小识字课从楷书起步,所以今天学习隶书者,也难以避免地以楷法去“套”隶法。

其实,许多楷书的笔画是无法与隶书对应的。如楷书中的钩,与隶书中的钩大不相同,因为钩这个笔画在汉代隶书中尚未完全演变成熟。

两汉隶书中,还没有出现后来楷书形态的钩画。也就是说,楷书的钩画如横钩、竖钩、斜钩、弯钩等笔画在汉代隶书中只是略具雏形,或者干脆就不钩。

我们将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中的一些字与秀逸一路隶书作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钩”画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图9-1 钩之比较
上图:颜真卿《多宝塔》例字

下图:隶书例字


图9-2 钩之比较
上图:颜真卿《多宝塔》例字

下图:隶书例字

在汉代秀逸一路碑刻隶书中,如果有“钩”画的意思存在,一般写成撇画, 如“穹”字下部的“弓”的最后一笔与“事”字的最后一笔:


图9-3 《小子碑》“穹”字

图9-4 《礼器碑》“事”字

或者作捺画,如“气”字与“地”字:

图9-5 《小子碑》“气”字

图9-6 《曹全碑》“地”字


而像“定”字与“令”字这样的横钩画,在形态上较为接近后来的楷书中的横钩,但是笔法却并不相近。“定”字是两笔完成,“令”字则不像楷书有顿折笔的折角。


图9-7 《曹全碑》“定”字

图9-8 《曹全碑》“令”字

正是因为隶书的钩画较少,也不太明显,所以我们不可以楷书的形态去臆测隶书,以为楷书有钩之处,隶书亦有,否则隶书的味道就不够纯正、不够古雅。


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其实就是不懂 “隶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