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地挖出两件文物,一件残破无法修复,完好的那件足以惊艳世界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197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一块叫作草场坡的地方, 因为建筑施工,突然挖出了两件文物。尽管在当时,文物保护意识远没有现在这么强烈,但因为西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出土文物很多,所以当地的百姓对相关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立即报告了当地的文管部门,博物馆专家感到现场时,对这两件文物既痛心,又惊喜。

痛心的原因是,这两件文物之中,有一件已经残破了。在现场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它们是一对文物,应该是一模一样的。然而,那件破碎的受损程度实在太过于严重了,就当时乃至现在的修复技术来说,是不可能将其还原的。

惊喜的是,另一件文物,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几乎没有受到了什么损伤。它的造型极为精美,工艺又非常复杂,还带着金光闪闪的色彩,尽管在场人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却都为它的美丽所折服。即便是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后,在众多文物的环绕之下,它也毫不逊色,经常出入国内外的各种展览,让世界为之惊艳。

这件文物就叫做鎏金铁芯铜龙,名字非常拗口,却将它如实地描述了出来,小珏可以向大家一一解释。龙是它的造型,通长为28厘米,通高为34厘米,重达2.78千克。龙的形象十分威武,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牙,怒目圆睁,表达了降服一切,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另外,它的体态却十分纤细轻盈,整个身躯也被做成了“S”形状,看得出来,这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在当时也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因为兼具阳刚和柔美,因此它被认为是力量与美的完美结合。

经过检测,这件文物的内部是铁芯,外包裹着铜,表面做了鎏金处理。这样一来,才让它能够如此妖娆,如此坚韧,如此璀璨夺目,金碧辉煌。铁芯能够增加他的强度,铜质则保留了延展性,让它可以加工成灵动飘逸的造型。鎏金则是中国古代最常见最出名的金属加工工艺之一,它是让黄金和汞组成的合剂,涂在金属器皿上后再通过加热让汞挥发,最终留下黄金附着在上面不脱落。这样的表面处理,可以让金属熠熠生辉,富丽堂皇。

尽管鎏金铁芯铜龙如此光彩夺目,却给文物专家留下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这件文物,到底是什么时代,什么作用的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铭文或者文字资料佐证的话,都是由一同出土的其它文物来判断。但是,这件文物却不同,它出土的时候,除了另外一件残破品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这样一来,对其年代的断定和考究,则成为了一个难题。经过细致认真的探讨,专家最终确定它是属于唐代的。

这是因为,这条龙的造型与1970年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鎏金银碗底部的龙纹高度一致。再加上目前看到的唐代铜镜之上,也有很多类似的龙纹图案,因此,我们可以确信,这就是唐朝时流行的龙的造型。

年代问题,总算是通过其它方面的材料得到了解决。那么,这件文物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还是那个问题,它没有伴随出土的物品,没有什么辅证材料。不是冥器,也不算是金银的贵金属材料,更没有一些日常用品的明显特征。

这让很多专家煞费脑筋,也许这就是当时的一件工艺品,也许它是作为镇宅所用的辟邪之物,也许是皇家赏赐的把玩品。更多的故事,可能还要等待文物爱好者去追寻,去探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