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影像 ‖郝 臣‖ 一条神奇的“鱼”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9-23


李健&&孙俪-风吹麦浪.mp3 来自四眼看世界的别院 00:00 03:18

『作家影像』
一条神奇的“鱼”

文/郝  臣

很多人感到惊奇,商洛鱼在洋先生几十年前发表的一篇《摔跤的滋味》,竟被日本株式会社公文教育研究会选为其教材。此事一经发布,便成了各地文坛关注的焦点。大家诧异、惊奇、好奇,为何一篇一千来字的儿童文学小散文,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国际文坛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许多文友也艳羡,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

这件事,就像应了他的名字——鱼在洋。他真的就像一条鱼,从山间小溪蹒跚出发,被时代挟裹着进河入江,然后自发拼搏一路奔波,一路风雨,历尽沧桑,终有一日,果真就游进了浩瀚无比的太平洋。

图中后排右1为鱼在洋

鱼在洋,这个名字着实起得好。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鸟,最自由的地方是天空;鱼,最大的空间就是比海还要大的洋。鸟在天,鱼在洋,都是最美的境界。鱼老师的名字,据说是中国起得最好的几百个名字之一呢。

当然,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名字起得好不好在于长辈,事情做得好不好在于自身。就如,车号全是8的不一定发财,浑身纹满恶虎青龙的坏人,打黑除恶照样收拾你。姓傅的当一把手是常事,姓郑的当二把手也大有人在。

鱼老师是一个格外洒脱的人,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蓄长发、戴墨镜、小西服、喇叭裤,洋洋得意,完全一副西部牛仔“嬉皮士”的风格,一看就知道,他从小就是个很拉风、很招眼的人。

图中右4为鱼在洋

他少年聪慧,上学早、工作早,刚开始在一家中学教书的时候,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看他那样子,也大不了我们几岁。教书的时候,他是那种连教案也不带的人,一上课,捏着二三根粉笔,摇摇晃晃就上教台了,不知道的还当是那个大个子学生耍怪呢。他的教学风格和其他老师也大不同,别看松松垮垮的,可最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他的形象、语言、授课风格,让你想走神也难。他讲课一旦切入主题后,就会围绕主题天马行空、汪洋恣意地尽情发挥,但最终会回归课堂本身,“形散而神不散”。听他的课,就是坐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吃一种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

一位年纪轻轻就成绩斐然的老师,还没教几年书,就被市上一家文化单位看中抽调了过去。这次转身,他就犹如一条鱼儿,从他的老家门前那条南秦河,游进入了商洛的母亲河丹江,从此成了一名专职专业的文学人。可对于他来说,他是闲不住的人。而那年月,这类单位却是那种“没钱有闲”、“把脑袋睡扁也没有人叫”的单位,他享受不了那种喝茶抽烟嗑瓜子,吹牛喝酒斗地主的日子。1989年11月,《商洛日报》副刊广募人才之际,他毅然奔赴这个新的岗位,在报社一干就是30年。

30年,他从那个满头乌发的文学青年,变成了两鬓飞霜的资深编辑;30年,他从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变成中国作协会员、市级作协主席;30年,他培养、鼓励、带动、助飞了一大批本土文学人,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和大家一起,奏响了商洛文学再进军的号角。

什么人成功都是偶然,但是什么样的人成功却是必然。是一种执着的文学坚守;是一种跌倒了,重新爬起来,拍拍土继续前行的勇气;是一种自甘清贫、寂寞的情怀,让他不负韶华。多少年了,他的多少同事、同学、朋友都当上了大官,发了大财,他微微一笑,表示祝贺。多少次进省城去发展的机会,他都一笑了之。他认为,爱上文学,就得看见山水、守得寂寞、心平气和。跑东跑西,不如静坐养神,写几篇自己满意,读者喜欢,悦己悦人的好作品。

他的人缘很好,见谁都笑眯眯的,几乎没有怠慢过、得罪过谁。有一次我们喝酒正酣,一个电话打来,他连连答应马上去。问及原因,他说,一个外地回来的学生想见见他。我们说算了吧,咱酒才喝了一半。他却说,必须去,马上,这学生现在情况一般,我更得见见,不然他该多失望啊。他就是那种貌似大大咧咧,实在细腻入微,满含善意的人。

他烟抽得厉害,酒量也很大,作品更是不同凡响。不但新著丰沛,外媒纸媒佳作频传,而且今年以来,他又开辟了个人公众平台《鱼在洋说》,上面的各类散文、杂记充分尽显了他平和睿智、风趣幽默、以小见大、富含哲理的,特有的鱼氏语言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其实是他一种自有的性格、风格,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真实体现,自然流露,正如他的《摔跤的滋味》,那么小、那么短,但却如一枚文坛的“深水炸弹”,写在商洛,响在日本,直抵人心。

鱼老师说:文学是世界的,不要小看文学,因为文学是人性的温暖,是我们还要有善意,不怕摔跤活下去,还要走下去的念想......

鱼在洋,一个秦岭深处的文化名人,更是一条漂洋过海的神奇之鱼。既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一位老兄,他让我们的日子和内心充满快乐的滋味。

2019/6/13 于商州

郝  臣:亦用笔名浩晨、网名望月轩主等,陕西商州板桥人。生于1972年9月,大专文化,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系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诗歌学会会员。1992年起发表各类文学、论文作品, 曾出版综合文集《碎步成蹊》。业余喜欢阅读、创作散文、诗歌、随笔等作品。

文学生活观:让文学滋养生命,让生活充满乐趣。

『作品欣赏』
摔跤的滋味

文/鱼在洋

那年头,自行车挺金贵,谁有辆自行车,比现今盖两层楼房还让人眼热。父亲在县上工作,有辆破旧的公用自行车。每到星期六,我到村口迎接父亲时,眼光总是含情脉脉地落在那辆破车上。父亲知道我喜欢自行车,就让我推推过过瘾。我好得意,把车铃摁得叮叮一路响,引得小伙伴们围上来,如同迎接凯旋的骑士。而我却旁若无人地一穿而过。

小伙伴嫌我太狂妄、推辆自行车就鸡毛压不到笼里,要是学会了骑车,还不把尾巴翘到月亮上去!他们知道我胆子特小,就商量好要治治我。

那天晚上,在村子的场院里,伙伴们先将我瞎吹一气,当我被捧得晕晕乎乎时,有个小伙伴对我说:“咱们打个赌,敢吗?” 别的同伙则说;“算了算了,你不知他胆小吗?”我一下被激起来了,挽袖子攥拳头,豪爽地答应打啥赌都行。那个小伙伴说:“你敢骑自行车围场院转一圈,我趴在地上学狗叫,让你当马骑。”我没有学骑过自行车,这不是分明耍我吗?他们似乎早把我看透。有人趁机火上浇油,长叹一声:“唉,你连女孩都不如。我们在后面扶着,你还不敢吗?”

我最怕别人说我胆小,说我不如女孩,只好咬咬牙,豁出去。反正后面有人扶,说不定还能把他们震得跌个跟头呢!

当我把自行车偷偷推到场院里,看到黑压压十几个男孩女孩时,我一下子后悔了。今日恐怕要让人笑掉大牙。可说出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只好硬着头皮上场。

几个小伙伴扶着车子后架,我跨上去,腿太短,只好骑在横梁上,用劲往前蹬。车子竟然动了,我好兴奋,摇摇晃晃往前骑。谁知车头越摆越厉害,我感觉到后边的小伙伴松了手,心里一慌,扑通一声栽倒在场院边的水渠里,额头蹭到路面上,腿脚也碰得钻心地疼。我摸摸额头,粘湿粘湿的,抹一把,哟,是血。我吓了一跳,不争气的眼泪涌了出来。我哇哇地越哭越伤心。

小伙伴们围上来,嗷嗷嗷地喝倒彩。父亲在远处喊我,小伙伴们脚底抹油,溜了。看见走近的父亲,我委屈得眼泪流成了小溪。

父亲却笑了,拉起我: “不要紧,有啥好哭的?谁不跌跤,跌倒了爬起来再学。不怕跌跤,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干不好的事情。”

我不完全懂得父亲的意思。可说来也怪,从那天起,我学骑自行车进步极快。练了几回就敢在马路上骑了。想起来,还得感谢那次跌跤。尽管跌跤的滋味的确不好受。

我一天天长大,经历了好多事,也跌了这样那样的跤,可每当想起父亲的话和那次跌跤的滋味,我都会淡淡一笑,又站起身,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走那并不平坦的人生之路。

前些天我骑自行车到报社去,看见一个10来岁的男孩摇摇晃晃地骑着车子,迎面撞过来,我躲闪不及,两个人同时重重地跌了一跤,手也蹭出了血。男孩吓得直哭。我笑了,一如看到20年前的我。我揩干他的泪说,谁不跌跤?跌倒了爬起来再学嘛。

男孩骑车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里好高兴。世上多一个不怕跌跤的男子汉,总比多一个胆小鬼强。

感谢那次跌跤,让我明白了生活。

注:鱼在洋《摔跤的滋味》原载于1993年6月1日《商洛报》,随后收入未来出版社出版的陕西儿童文学丛书,公开发行后,日方株式会社公文教育研究会与未来社签订使用合约,用于日本教材。本次是再度续签。期限为2020年3月1日至2030年2月28日。

鱼在洋:生于1963年陕西商州人中国作协会员,商洛市文联副主席、商洛市作协主席,1983年,《撵走的和撵不走的》获全国儿童文学小说奖,至今公开出版《那片树林》《鱼在洋儿童作品精选 雪夜奇遇》《我们的那片沙滩》等作品集11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