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茶香飘万里 2019-09-23

一、宁静:神静神和 神和形全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个字。这对夫妻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白隐听完了对方的辱骂,只淡淡地应道:“就是这样么?”可事情并没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后,姑娘的父母竟毫不犹豫地将婴儿送给了白隐。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古代修心

这着实是让白隐禅师难堪的事,“一位出家的和尚,竟与民女通奸,还生了孩子,出的是哪门子的家”,街谈巷议不绝于耳。

这位白隐禅师尽管名誉扫地,但并不介意,他没有任何辩解,只是认真、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要的奶水,买来其他婴儿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人之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他只想让那个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年后,那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于是姑娘的父母羞愧万分地去跟白隐禅师赔礼道歉,并抱回孩子。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在交回孩子时仍然只是轻轻说道:“就是这样么?”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深山修心

这个故事 够宁静了罢?宁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哲学。相反,神躁神乱 神乱形伤。遇事三思而后断,则泰山崩于面前,不畏所动。

战国荆轲刺秦王,考虑的都很周到,甚至把秦王索要的仇家人头都奉上了,然而,因为随从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而功亏一篑。

现代战争时,元帅陈毅战斗正酣,泰然下棋,临危不乱,指挥潇洒自如,最终能够取胜。

两个例子相反同理。

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最为经典,为世人传颂。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空城计是诸葛亮的经典故事,如果不是气定神闲,琴音杂乱,必然会束手就擒,危害自身。

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

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深山修心

二、虚静:心态端正 持正守节

在教育孩子时,从小开始,就像做一个瓷器,从泥胚开始最佳。明朝吴麟征《家诚要言》中说:人品从小做起,权益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

意思是说:做事不可偷懒、投机取巧、鬼点子多,耍小聪明,规矩制度外在自己来一套,这就会导致一念之差,身家败坏。小的方面来说,在平时老爱走捷径,你上面的制度随时很多人研究后制定的,我可以投机按自己的来行事。国家上面的制度很好,到了下面就来另外一套。大的方面,国家政体井然,自己不如意就纠结贼党,祸害民众,历史上的贼王李自成就是最大的代表。只是最后社稷崩塌,国家丧失。成为第一民族罪人。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清朝王永彬《围炉夜话》里说: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专教子孙牟利,其后必之,争资财而伤骨肉。

后主李煜生于安乐,活于酒色,致使南唐败亡,身陷囵巫。。宋朝徽钦二帝同样不事国事,国家败亡,黎民涂炭。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后梁皇帝朱温有人说是现在青年的励志对象,实际不然:朱温父亲是很有学问之人,人称“朱五斗”,家中多有文才之人,然而,朱温属于另类,不从事生产,以豪雄英勇自许,乡里人多数对他很反感,刘崇同样不喜欢他,只有刘崇的母亲善待他。后家道败落,到婆婆家更是娇宠,后来成为唐朝后的梁朝皇帝。但他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大肆淫乱,甚至乱伦,连儿媳都得入宫侍寝。

在位不过6年,就被自己的妓女所生的儿子杀死,难道是理智的对象吗?

修身修德,寻道明理才是真正做人的根本。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三,虚静:宽和稳重,和气蔼然。

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里说:不易暴怒,不易轻弃,此时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矣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现在的父母教育和古人相比,差距千里,动辄打骂,惩罚,挖苦讽刺,古贤多有提醒而不自知,也是自己读书少,教育的缺失。

清朝王永彬《围炉夜话》里说: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义无多,唯静儿镇之,则自止矣。

当然,可以陈述厉害,后果;使她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别人的看法,就会收敛,不会上房揭瓦,下地乱骂。

三者以宁静为根,贞静为枝,虚静为叶。三者合一,为静心。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如何做到静心?修心、养心、治心、定心。

朱熹《近思录》说宋朝程颐:明道先生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至接人,则混是一团和气。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清朝沈复《浮生六记》说:闲暇无事之人,真日不看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里说:能困心横虑,便有遇积思通之象,是以聪明多自误,庸碌反有为耳。

意思是说遇事多思考,平时多读书,且读书专注,则遇事气定神闲,先不同的道理,多读书多了解,很多不明白的道理就会自然通达,还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业有成,身心两全,看似平庸愚钝,实则心中了然,这些都会成为成功人士。

世界之大,诱惑甚多,以财色为最难以抵御。要做到不动心,首先要不多心,多心牵绊就多胡思乱想,整夜闭不了眼,幽忧郁郁,面对是非祸福能够平信论处,不迁怒,不逃避,不委过。明朝洪应明《菜根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一杯清茶,片刻闲暇就是福分。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信念单纯的人才知道有些事情想多了、想歪了,想错了,反倒伤神劳心甚至惹祸上身。所以,不动心就要做到,不贪心,不多心。

贪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贪财贪色贪名,贪吃贪睡,贪安逸,最后都掉善心,恶念激活。

明朝高攀龙在《高子遗书》里说:世间唯财色二字最迷惑人,最败坏人,须臾坚韧,终身受益。一念之差,完结莫赎。

静心的三种境界:宁静 贞静 虚静

遇见有这样的机会,一直要强大,多忍耐一会就过去了,还不可一时放纵,追悔莫及。不可见金钱就眼红,见美女就心动,小到顺手牵羊,大到巨贪不能收手,下场一样。不可贪不义之财,不是自己付出获得的早晚会失去,并祸及自身。

不动心还有一个不狠心,对待别人不可得理不让人。

清朝张英在《聪训斋语》里说:对我下一等之人,言语辞气最为要紧。因为在明清时期,多有奴变,仆从结杆啸聚,要求返还卖身契,肆意劫掠,杀害主人。这都是主人在平时对待仆从过于苛刻,张英告诫子孙,做官对待下级下人,要设身处地以仁恕之道待之,言语口气稳重大方,谦和有礼。有原因二:第一都是父母所生应待以人道,第二,下人一般文化不多,道理懂得不多,不可过于强求,另外,思想简单,容易过激。

宋朝袁宷,在《袁氏世范》里说:多其教诲,省其嗔怒可以,如此则仆可以免罪,主者胸中亦大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