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印:蒋仁“真水无香”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今天我们把眼光转向浙派,读一方浙派篆刻家蒋仁的印。
一、蒋仁其人
蒋仁(1743-1795)本名泰,字阶平。别号吉罗居士、女床山民,仁和布衣、太平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氏。后来因为得到一方汉印“蒋仁之印”,越看越爱,索性改名蒋仁,这跟明代的篆刻家汪关的故事差相仿佛,这虽不稀奇,但却足见蒋仁实际上也是个名符其实的“印痴”。

(蒋仁像)
蒋仁是“西泠八家”第二家,依其生卒年份,名字在丁敬之后,黄易之前,但是后世评印,提到浙派,往往多“丁、黄”并称,忽略了蒋仁(也不是全然无人提及,赵之谦就曾认为:“蒋山堂印在诸家外自辟蹊径,神至处龙泓且不如……)个中缘由,固然因他只活了53岁,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性格孤高,不屑俗务,也不愿给俗人刻印,因此作品不多,流传不广。
蒋仁一生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隐逸生活,他的重要创作时期是他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到乾隆五十年之间客居扬州这一段时间,或者这段时期他创作了一些印作,换得了一些生活物资,也有了一部分积蓄,不然他就没有余钱做汉印的收藏,但是后来,因为性格的原因,他渐渐不肯为人刻印,偶尔只赠送朋友一些书法作品,于是“渐老渐贫”,终至贫寒交加而逝。《西泠八家印选》序中评论蒋仁说:“山堂人品绝高,自秘其技,不肯轻易为人作,故流传绝少。”
蒋仁是浙派中少有的“世外”之人,他受佛教影响颇大,这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来,我们以前在《印人传》里举例说他37岁时刻的“云何仁者”一印,以及38岁时所刻“世尊受仁者记”一印,在长长的边款里,直接就是佛经的全文,足见他对禅宗的兴趣,今天要读的这方印,也跟佛教相关。
二、“真水无香”
今天读这一方印,印面是四个字是“真水无香”,如图:

(蒋仁:真水无香及边款)
“真水无香”四字,一般认为是佛教用语,源自印度梵文,意思是将散乱的心神聚集一处,其中的“真水”一般指真正的禅,被广泛的用来形容一种平静的身体状态与心灵境界,也来比喻着一种绝望且高傲的理想。“无香”,则指无色、无味,即平淡、清澈、无杂质、无垢尘……真水无香,真正的禅是平淡的,最高的理想也是朴素的。蒋仁追求真正的禅,他看透一切功名利禄,他想远离一切世事纷繁,杜绝一切尔虞我诈,从而走向繁华落尽,走向一片赤诚。

(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原印)
佛教《心经》里也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个有名的谒语也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真理永远是最朴实,最简单的,甚至是不置一词的。

(原印印面)
另有一说认为“真水无香”出自明代张源的《茶录·品泉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道理基本相通,但显然蒋仁刻制此印的最初动因却是要借助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印学见解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边款里找到答案,这方印的边款很长,(蒋仁喜刻长款,这只是其中一例),我们不得不专门说说这方印的边款。
三、长款里的故事与印学主张
来看一下这方印的边款:

(边款)
你看,边款密密麻麻,洋洋洒洒,因为原石已损,边款的拓本也有损失,找了资料,补录原文如下:
“乾隆甲辰谷日,同三竹、秋鹤、思兰雨集浸云“燕天堂”,觥筹达曙,遂至洪醉。次晚归,雪中为翁柳湖书扇。十二日雪霁。老农云,自辛巳二十馀年来,无此快雪也。十四日,立春,玉龙夭矫,危楼傲兀,重酝一杯,为浸云篆“真水无香”印,迅而成。忆余十五年前,在“隐拙斋”与粤西董植堂,吾乡徐秋竹、桑际陶、沈庄士作消寒会,见金石彝鼎及诸家篆刻不少。继交黄小松,窥松石先生枕秘。叹砚林丁居士之印,犹浣花诗、昌黎笔,拔萃出群,不可思议。当其得意,超秦、汉而上之,归、李、文、何未足比拟。此仿居士“数帆台”之作,乃直沽查氏物,而晚芝丈藏本也。浸云嗜居士印,具神解定,结契酸咸之外,然不足为外人道,为魏公藏拙,尤所望焉。蒋仁。(此款可见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727页,标点略有调整)
这还不算完,后面还跟了一小段补刻的尾注:“韩江罗两峰亲家装池生薛衡夫,储灯明冻最夥,不满丁印。余曰:蜣螂转粪,彼知苏合香为何物哉?女床又记。“转”下遗‘粪’字”
先交待背景故事,连续记了几天的日记,描写了几天前的欢饮沉醉,描写了一场快雪,描写了雪景,交待了印主是“浸云”——显然,这方印的印主是浸云,谁是浸云?
胡作渠,字浸云,号三十六峰民,斋名燕天堂、三十六峰堂。他是蒋仁少数好友中来往较频繁的一位,蒋仁曾为他刻了大量印作。

(浣花溪畔杜甫草堂)
——接着又说这方印刻得很快,“迅而成”。紧接着他又回忆十五年前的事,然后高度赞扬了丁敬(砚林居士)的篆刻艺术。称其“犹浣花诗、昌黎笔,拔萃出群,不可思议。当其得意,超秦、汉而上之,归、李、文、何未足比拟。”浣花诗,指杜甫的诗;昌黎笔,指韩愈的文章。秦汉自然不用说,“归”当指归昌世,“李”当指李流芳,“文”自然是指文彭,“何”当指何震,这四位都是蒋仁较看重的明代篆刻家。

(百代文宗韩愈像)
在蒋仁的眼里,丁敬的印作水平,是篆刻的巅峰,是真水,是“真水无香”。所以,真水无香四字的真正用意在于表达他对于丁敬印艺要崇敬之情,自然了,胡浸云也极爱丁敬之印。
也正因此,当蒋仁听到罗聘(字两峰,“扬州八怪”之一)的亲家薛铨(字衡夫,印石收藏家)不喜欢丁敬的篆刻风格时,他在“真水无香”印的边款后面又补了一小段文字驳斥薛衡夫,称其是“蜣螂转粪”(屎壳郎推粪球),这简直就是爆了粗口,接着又是挖苦说:“彼知苏合香为何物哉?”在刻这个尾款时,蒋仁的情绪是激动的,不然,擅刻长款的他,不会刻漏了“粪”字,紧接着又发现做了补充说明:“转下遗‘粪’字”。
值得一提的是,这方印的边款,在印石表面上有很多圆圆的小坑,这是蒋仁故意用刀剜去砂钉形成的斑驳,由此,边款显得更加苍古,与印面风格完美契合。
四、代表作的精妙处
来说这方印本身,这方印是蒋仁的代表作,甚至也是浙派的代表作,只要接触浙派篆刻,就一定会提到这方印。
1、回文字序的缘由及对疏密呼应的影响
这是一方词语印,却用了回文印字序(正统的印人是不主张词语印用回文字序的),这当然有原因:回文字序避免了“真”与“無”两个较为繁密的字居于印章上方而造成的“头重脚轻”,同时又使“真”和“無”以及“水”和“香”形成了对角的疏密呼应,这种呼应是经过“强化”的呼应关系,因为“真”和“無”增高了占地面积,“水”和“香”做了极端简化,这显然既增加了这方印的审美元素,也使印面四字咬合更为紧密。如图:

(斜角呼应)
2、浙派独有的“内圆外方”与蒋氏的“短斜线”
我们已经强调过,浙派的精彩在于完成线条时保证转折处的内圆外方,圆是篆书的特性,方适应了印章特性,印面文字将印面划分出来的地盘当然是四四方方的,外部的方正好适应了这个“方”,这是浙派特有的字法与篆法以及刀法完成特性。
但这方印还有更值得一说的,就是蒋仁特有的短斜线,如“香”字下部的两笔,“水”字左部头上一笔,無字左下、右下的处理。这些短斜线看似无意安排,实际上,正是由于这些短斜线的存在,印面在纵横直线切割形成的有规律的沉闷被打破了。简单来说,这些短斜线的扰动,使板滞的印面“活了”起来。在方与圆的映衬之外,又有了直与斜的交错。

(短斜线的扰动)
当然,这方印里还有很多浙派共性的东西,比如“浙派风格的缪篆”字法,比如“碎切徐进”的浙派刀法,比如边框的处理等等,只是这些是浙派篆刻的共性特征,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其实,如果细细体味,蒋仁所有的篆刻作品在浙派特有的清刚峻古之外又隐隐有法相庄严之妙,这是蒋仁特有的气息,原因大概是蒋仁向佛的缘故吧。难怪清代印论家魏锡曾会在《论印诗》里这样评论他:“山人学佛人,具有过师智。印法砚林翁,浑噩变奇恣。瓣香拟杜韩,三昧非游戏。”你看,他也认为蒋仁的印如杜甫的诗,如韩愈的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