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深化水产养殖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扩大九江水产在乡村振兴中的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9月23日,由南海区农业农村局、九江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南海区2019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九江镇水产养殖产业新定位发布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璜矶社区向北公园隆重举办。秋高气爽,微风徐徐,伴随着秋分的脚步,大批群众拖家带口早早在向北公园处等候,共同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 ▲ 启动仪式现场 据了解,活动分为三个主要内容:水产业新发展定位发布仪式、渔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以及中国农民丰收节九江水产特色系列活动。南海区委常委郭家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黄志斌、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庄少伟、九江镇委委员吴兆强、广东省休闲渔业与垂钓协会执行会长叶焕强、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鲜活水产专业委员会会长吴远潮等共同启动发布仪式。 吴兆强指出,自去年丰收节结束后,九江镇委镇政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加快“一产振兴”,以水产养殖种类和范围切入,提出两个水产业新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淡水鱼种业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以期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农民谋福祉。自2012年起,九江镇水产协会举办多场技艺比赛,活跃农耕氛围,对推进渔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吴兆强介绍说,九江镇人民自古以来以捞鱼花为业,九江镇拥有超过500年的历史底蕴。目前九江镇共有鱼苗场700多家、从业者800多户,主要从事加州鲈、生鱼等20多个品种的孵化,年生产淡水鱼苗超400亿尾。今后,九江镇将继续践行“固基础、促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区位、生态、物流的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 紧接着,进入精彩的传统技艺展示及比赛环节。首先,九江水产养殖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关振如师傅向在场群众引见了鱼花桶、手箩缴、疏竹箩、池仔尾4种装鱼花的必备用具,随后关师傅站在前方,肩担鱼花桶,手拿手箩缴;3名年青渔夫抬起疏竹箩,跟随其后;1名年青渔夫拿起尾仔池,跟随其后;5人共同将工具搭运至河涌边,完成“承埠饷”的操作。待鱼花装上置有活水车的船艇后,即开始运输,6条农艇有序地划开,完成一幕“逐农艇”。随着船桨的划动,农家艇逐渐划到数鱼花赛区。 接下来,进行“撇花技”比赛。由于鱼花在密集缺氧的状态下,各自因忍耐缺氧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先后浮头的现象。参赛者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的浮游力不同的特性,用木制涂白漆的鱼碟将水轻轻搅动,把同类的鱼花自上而下撇进网格中,浮于上层的是鳙鱼、鲢鱼,稍下的是草鱼,最下层的是鲮鱼。一位现场观众表示,现时采用电子称数鱼花,难得见到这种传统的数苗手艺,心情非常激动。 第一轮比赛结束,在另外一侧的鱼塘边已经站了30名着装整齐的参赛者,他们即将开展“捉塘底”比赛。发令枪一响,来自10个队伍的30名参赛者同时跑出,在没过膝盖的池水中同场竞技。由于泥地难行的原因,参赛者步伐微微踉跄,引得场内笑声迭起。比赛开始后不到一分钟时间,10号选手就捉到其中一条“鱼王”。 距离比赛结束5分钟,一条灵活的白鳝被5名选手“围攻”,一人向前扑倒、一人手持捞网对准、一人双手用力一合……经过几个回合的“大战”,该白鳝由2号选手拿下。至此,历时1小时的“捉塘底”比赛画上句号。烈日高挂,各位选手已经大汗淋漓了。最终,烟南队以123分夺得冠军。 中午12时许,南海区2019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九江镇水产养殖产业新定位发布仪式圆满结束。 记者:李易珊 吕华当 美术编辑:周帆 审核:高晓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