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醍醐灌顶”中“醍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吗?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9-24

“醍醐灌顶”是一个意会词,它绝不是指用一桶“醍醐”从脑袋上直接浇下来,实际上在古代“醍醐”很难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浇”得起的。那么“醍醐”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就是从酥酪中精炼出来的奶油。“醍醐灌顶”最常见的用法是佛教中用来比喻通过灌输佛性智慧使人产生灵感,大彻大悟,从而除却烦恼、身心清爽的感觉。那么佛教又是怎么跟“奶油”扯上关系的呢?这就要从“醍醐”二字讲起。

有人说醍醐灌顶,是拿醍醐往人脑袋上面浇灌,还说会让人感到清爽,这是缺乏常识的望文生义。即便是佛门密宗灌顶,也没有拿醍醐往人头顶浇灌的事情。大家换位思考一下,谁要是浇你一脑袋色拉油,你会觉得清爽?所谓灌顶,现在是佛家的一种灌顶仪式,种类也特别的多,有结缘的,有传法的,要说到真正的灌顶,那是无上神圣的精神体会,和任何外界因素都无关的,因为里面涉及的东西过于玄奥,这里不做展开讲述。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灌顶原先不属于佛教范畴,而是古代天竺国册封太子的仪式。具体方法是收集四大海水和境内河水,放到宝瓶里面,举行灌顶仪式的时候,在宫殿里面陈列珍宝,王子踞于狮子座内,负责灌顶的吠陀经师坐在宝象之上,大象来到王子身后站立,吠陀经师举起宝瓶顺着大象的象牙倾灌宝瓶水,水顺着象牙流到王子头顶。随后吠陀经师大声念诵古代圣贤教诲,对王子表示祝愿。这叫灌顶

醍醐为古词语。醍在《辞源》中解释为“浅红色的清酒”。醍醐这个词语在佛教中经常出现。作乳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加油者,是醍醐,味甘美。佛教用于比喻最高佛法。灌顶,佛教仪式,弟子入门以醍醐灌人头顶。以醍醐浇人头顶,能消除烦恼,清凉舒适。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彻底醒悟。也形容清凉舒适 。《本草纲目·兽一》在介绍“醍醐”时引用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的话说:“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唐人所撰《新修本草》说:“醍醐,生酥中,此酥之精液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炼,贮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使津出得之。”以牛(或羊)出奶,以奶出酪,以酪产生稣,以生稣产熟稣,以熟稣出醍醐,从这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看出,醍醐就是从乳品中精炼出的酥油,是乳品加工的最高境界,提炼的过程十分复杂。

现在的醍醐灌顶,与原来的意义完全不同了:王子回到自己国家,登基成为国王,在他登基时,有一个非常好的仪式来认可他赞美他。佛教言中引入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么一个凡夫俗子,经过修行佛法,而获得了心性的本智,最终开悟成佛,回归原来的自性王国中。这才是它真实的含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