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GXF360 2019-09-24

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与混凝土施工密不可分,混凝土施工不规范,或者是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致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倘若无法妥善处理,当裂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混凝土里面的钢筋就会处于裸露的状态,引发锈蚀情况,继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展开论述。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结合裂缝尺寸大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微观裂缝;另一种是宏观裂缝。对于第一种裂缝而言,所形成的裂缝≤0.05mm,无论是对于混凝土骨料还是水泥混合环节来说,都会形成微观裂缝,水泥浆也会产生,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与施工结构带来影响,但是不会因此产生破坏性,此种情况无法规避。第二种裂缝所形成的裂缝均>0.05mm,产生这种裂缝的因素有很多,然而发生的概率却很低,倘若发生这种裂缝,那么应当马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进行处理,这是因为这种裂缝通常都是从第一种裂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会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还会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裂缝所产生的危害有以下两点:第一,混凝土裂缝产生时,混凝土里面的钢筋就会处于裸露的状态,则易发生锈蚀情况,继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1]。当混凝土产生裂缝之后,如果没有在最短的时间对其进行妥善处理,那么会阻碍后续工程施工的进程;第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建筑强度被降低,并且会伴随着混凝土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从裂缝位置中心轴慢慢上移,随着裂缝越来越严重,形成的形变也会愈来愈多,久而久之就会致使建筑物稳定性越来越低,继而给建筑工程施工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3.1 温度变化

假如混凝土外部发生温度变化,那么很容易会致使混凝土发生裂缝。不管使用哪种材料,都会由于温度冷热交替而出现收缩亦或是膨胀的情况。当混凝土碰到外部温度变化状况下,会在某种程度上使其结构发生细微的变化。相关单位在应用混凝土与钢筋的过程中,二者并不是一起出现的,在多数情况下,混凝土膨胀系数是小于钢筋膨胀系数的。由此可见,若一天当中,温差情况比较明显,二者都呈现出膨胀状态时,钢筋膨胀程度要比混凝土膨胀程度大很多,这样就会使得混凝土被逐渐拉伸,继而出现裂缝。

式中:Tk表示故障k发生后可以进行调节的VSC换流站的集合,εjl表示换流站l与支路j之间的灵敏度系数,和分别表示故障前后换流站l的有功设定值。将式(16)带入式(15)中即可得到新的考虑VSC校正控制的可靠性约束。

3.2 材料质量和配合比原因

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都把水灰比控制在0.38,比例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影响到材料强度。例如,某工程对既有建筑进行施工从第6层开始的,工程部位属于剪力墙结构,C40混凝土。当拆模以后发现墙面产生竖向裂缝,并且这些裂缝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每隔1.5m~1.8m就有1条竖向裂缝,裂缝呈现出“两头尖,中间宽”的状态,最宽处大概0.2mm~0.3mm;个别裂缝为贯通裂缝;混凝土强度均可达到C45左右。究其原因在于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偏大,使得混凝土被逐渐拉伸而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高校图书馆开展“互联网+”阅读教育的现实需求,就需要先了解其现状中的不足,根据不足提出相关的改善需求,使得本文分析可靠性、准确性更高。

3.3 施工不当原因

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对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以后,施工技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裂缝带来相应的影响,特别是在实际施工时,所有流程都会导致工程项目发生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要求开展施工,工程竣工以后,验收不够细致,这些环节都会加大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几率。还有一些单位在开展施工期间,没有将裂缝控制的难度系数考虑在内,没有把目光放在管理体系的规划上面,也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这样就会在实际施工时衍生出诸多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建筑出现混凝土裂缝。

4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4.1 合理控制温度

很多地区早上和晚上的温度相差较大,直接导致了冷热交替,不但会对混凝土建筑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室内外温差情况明显时也会致使混凝土发生裂缝[2]。所以,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预防这种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温度差异对混凝土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就要求相关单位在开展施工期间,一定要在高温地区降低混凝土建筑墙面的厚度,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墙面厚度来降低室内外温度差异。不仅如此,在实际开展施工时,特别是针对浇筑环节来说,积极运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温度,为混凝土加快成型速度创造有利条件。就某些温度很高的区域而言,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喷洒、遮挡阳光等各种手段来减少材料温度,在实际浇筑期间,还应在建筑物的墙壁里面加入冷凝管等相关设备。当气温突然升高亦或是突然降低时,施工人员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以便可以降低由于温差变化而对混凝土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温度的防护应当依据不同地区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方案。

4.2 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尽可能以低水化热的水泥为主,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3]。对于粗骨料来说,尽量挑选0.005m~0.04m的连续级配石子,同时还要确保其中的含水量<1%。不仅如此,施工人员还应当从众多细骨料中筛选出适量的粗砂原料,使其水量保持在<3%的范围内,并将此当做依据来制作混凝土,这样才能减少水分出现流失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对水化热状态进行科学控制。除此之外,还应当科学选择粉煤灰、磨细II级减水剂等,以此来增强混凝土的粘塑性,对坍落度加以优化,将满足泵用标准当作参与依据,对搅拌站工作效能进行全面性提高。

4.3 混凝土运输

无论是对于混凝土搅拌还是运输,都会对其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单位在对混凝土进行实际运输时,在没有正式装料的前期阶段,一定要将罐车积水需求考虑在内,尽可能确保搅拌罐可以达到3r/min~6r/min,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水平的全面提升。

4.4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振捣之前,应当对混凝土做好防晒或者是降温处理工作,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由于环境温度而致使混凝土发生裂缝。

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一般都会从底部开始顺着长边方向进行一端向另一端的浇筑作业。一般而言,施工人员选择分层模式对其进行细致处理时,尽可能确保每层厚度都为0.5m。不仅如此,依赖于混凝土泵在位置不高的地方朝着另一个方向开展平行施工工作。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固的前期阶段,需要对上层做好浇筑作业,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继而促进建筑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搅拌与振捣混凝土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不动摇,即插入与拔出的速度要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来明确插入的区间[4]。一般而言,有以下两种插入方式:一种是并列方式;另一种是交错方式。施工人员应当依据具体状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插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保障插点之间的距离为0.3m~0.4m;针对下层混凝土来说,当其发生初凝现象时,施工人员就要保障插点之间的距离为0.05m~0.1m,紧接着结合具体顺序开展振捣作业,以此来减少遗漏情况出现的概率。通常情况下,有振点的振捣时间一定要控制在>30s的范围内为宜,且混凝土表面水分出现下沉时再无气泡产生,工作完毕。

施工人员除了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施工以外,还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二次抹压作业。在应用机械式作业亦或是木抹子开展施工的时候,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促使其表面处于光滑的状态。倘若混凝土表面还处于湿润状态时,那么这个时候应当进行一次操作,即用塑料薄膜将其表面覆盖住。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程来讲,假如混凝土已经进入到终凝阶段,那么这时施工人员应当提前1h或者是2h进行抹平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塑料薄膜对其加以处理。从建筑工程施工状况的角度来讲,应当对物料运输做好调度工作。施工人员应当在充分掌握浇筑与振捣施工需求量的基础上,对使用泵设备进行科学配比,继而从根本上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了进一步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度得以提高,全部混凝土出料口位置都需要设置4个振捣棒。在第一阶段,施工人员可以将其放置在出料位置,以便可以快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状态;当达到第二阶段时,形成坡脚状态,在混凝土下部开展相关作业;当达到第三阶段时,施工人员可以将其放在中间倾斜位置,促使全部点可以满足技术指标需求。

3.政策功能目标:以收入支持为核心到以提升贫困农民健康可行能力为核心。贫困者健康贫困的根源在于健康能力的不足,健康可行能力理念在健康贫困识别、扶持及长效化应对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健康可行能力类型划分及相关要素归纳如表3:

这实在是有道理的。想想我们自己的学习经验吧,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充满热情的时候,学习效率有多高?相比较而言,当只是被要求去学一件事物的时候,学习效果是不是差多了?

4.5 混凝土养护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是重中之重,合理的养护手段能够有效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降低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5]。在开展养护工作时,为了增强养护效果,相关单位应将养护时间保持在14d以上。当把保温覆盖面拆掉之后,要做出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假如混凝土表面温度差<20℃,那么就可以立即开展此项工作,反之就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直到各项条件均满足相关要求以后才可以将其拆掉。不仅如此,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涂抹适量的薄膜养生液,如YH-9等,其目的是保持混凝土里面的水分,且可以进行养护工作。还可以把薄膜养生液涂抹在表层位置上,使得其形成相应的隔离层,显然这样做能够使混凝土内部留有充足的水分,同时还能促进其水化操作效能的全面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属于建筑的基础结构,会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单位应当从合理控制温度,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运输、浇筑、振捣施工、养护等方面着手,这样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扶明举,沈海波,易纯勇.探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建材与装饰,2018(43):11-12.

[2]史超鹏.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J].居业,2018(10):96+99.

[3]王琳莹.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J].居舍,2018(2):17.

[4]杨秀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19-20.

[5]王 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7(16):1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