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玄牝难懂?神童奇思妙想,巧用“中”字破解,妙趣横生

 昵称62026326 2019-09-24

成年人解读经典,往往受限于前人意旨、已有章法和词句意义上,脱不了前人套路,要想取得突破就很难。而小孩只要懂得了古典大概,就会产生奇思妙想,获得突破。

江希张(1907~2004),字慕渠,山东历城人。 11岁前就已出版了4部解读经典的著作,其中就有《道德经白话解》,被康有为誉为“民国第一神童”,并破例收为门徒,后学成回国,成为新中国科学家。正是由于他在科技界的卓越成就,曾经轰动一时的"神童"传奇,就被人们渐渐淡忘了。
面,就来看看民国神童江希张11岁时,是如何解读《道德经》第6章的。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字解】
谷神是空谷的真神,玄是真空,牝是妙有,绵绵是微妙不绝的意思。
【章解】
虚空中的真神永在,它是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之门户,即是天地所生的本原。
这个虚空无形的存在就是道,绵绵然似乎就在那儿。
人若要返本还源,必得像道那样,似存还无,
那他的作用就永远用不完。
【小编的话】
上述解释并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奇思妙想主要表现在下边的“演说部分”。
【演说】
小子以为,这一章是老子发明“守中的法门,还有“中”的功用。
诸君请看这“中”字的“口”型,就是一个圈,指的就是空谷之形。
这圈的上下露出部分指的就是天和地。
当中这一竖乃是真神,此神,人皆备有,儒家之中庸所谓天命的真性是也。
此“天命”之天字是独一无二的,它囊括了天地间的一切虚实所有。孔子所言“敬天”之“天”即此也。
不过,人经后天熏染,性流而为情,情流而为欲,此神不守,横流下坠,只在圈内循环,两头不出,只在圈内轮回也。
故,须当寡欲而顺乎情,摄情以归乎性,使那圈中竖画复活为神,自然会贯通于天地,此即孔子所谓“一贯之道
这一竖超入虚空,便会万古不坏,它上通下,立于天地间,可为天地宰。
何以故呢?
“中”字左为玄,右为牝;左边玄动是为阳,天地始也;右边动而为阴,万物母也。为天地始,为万物母,是为道也,是道的两种存在方式。
那两边的“口”,其形像门,中竖又像是门的枢纽,枢纽动而玄牝
玄牝既生天地,又判上下,此门自此闭合。
人之为道亦是如此,中间一道门,阴阳两隔开的,通开此门,疏通阴阳,使阴阳合为一处了,阴阳合为一处,方可悟道。那直竖乃能通天彻地,并能超然天地之外。
那通开此门所需之功夫,便是顺乎自然地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无为。道家所云“勿忘勿助”是也,孟子亦有此语焉。小子对那所需之功夫,也就是那无为而有为的功夫,更想演说为无欲无求,清静自然。也就是万事不强求,顺乎其自然,近乎道也。
后世演说家,乃执着于有物有像,偏执于什么关呀窍呀的。哪知老子所言,岂止人身之关窍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