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伦后裔居住地,千年红豆杉,母子樟树合体为一

 颖之星语 2019-09-24

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常照村,位于奉化区的县溪畔,依山傍水,可为乡村旅游目的地。

常照村民,主姓汪、江等,汪氏人家则是汪伦后裔。

说到汪伦,人们都会想起唐代诗仙李白那首著名的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的汪伦就是常照村汪氏的先祖,汪伦本是安徽黟县人,曾任泾县县令,晚年移居泾县桃花潭畔,李白多次来安徽与汪伦诗谈天下。

汪伦的祖辈中有著名人物汪华,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自称吴王,公元621年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封其为越国公,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公元649年汪华逝后,唐太宗赐谥忠烈。

唐朝末年,天下纷乱,汪伦后裔家族已有73人,逃难分散迁居到浙南及奉化一带,相互分散但又距离不太远,其中汪文吉一脉,迁入奉化连山镇亭山下,始称山下村,此地山深林密,水丰土肥,就地安家,历代繁衍生息。

汪文吉是常照村汪氏第一代,至今1100多年,遂成大村落。

汪文吉在此安家后,建汪氏家庙英济庙,奉越国公汪华为境主,历代屡经重建。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即公元1103年,汪文吉的第四世孙汪藻,考中进士,历任浙江婺州(今金华)观察推官、安徽宣州教授等职。

公元1127年3月,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去,北宋倾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开启了南宋时代,是为宋高宗。公元1131年,汪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

公元1133年,宋高宗赵构听闻汪藻故里民风淳朴,人才辈出,于是下诏赐御书“江南第一村”。

汪氏子孙因此就将山下村,改作为“常诏”村,以示不忘皇恩浩荡。

汪藻的出生地,还有一说是江西饶州,但是无从考证。

明代时,该村有“红彤社”,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赶庙会,执红彤旗,铳顶插烛,以照明住宅,有诗赞曰“日出常照彤云社,一支蜡烛照千秋”,“常诏”遂改称村为常照村。

光绪《奉化县志 . 乡都》曾称作“长沼”,民国《奉化县补义志》曾作“长照”,但是村人仍喜常照之名。

村口有座古桥名叫福星桥,横跨县溪之上,石拱五孔,村民亦称之为五洞桥。

福星桥横跨县江之上,曾是当地前往宁波、绍兴、天台等地的交通要道,是“宁波市十大名桥”之一。

福星桥,全长96.3米,中孔跨度14.9米,余四孔跨度各为12.6米,桥面宽6.35米,高约14米,是浙东跨度最大的五孔石拱桥,被誉为“浙东第一石拱长桥”。

建桥之前,这里垒石为墩,铺板作桥,以此通行两岸,每逢洪水,则桥被冲毁,毁而又建,周而复始。

公元1891年,普陀山净修和尚自称受观音指引来此修建跨溪石拱桥,村人多方募捐,集资建桥,在净修和尚的主持下,历经七年建设,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福星桥落成,至今121年。

石拱桥建成后,无论雨季洪水多盛,村民出行无阻,人们感恩修桥之功,称净修和尚为“福星”,所造之桥,称为“福星桥”。

为保护古桥,现仅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

中孔桥额上镌刻桥名:福星桥,四个边孔额上分别刻着安澜、永庆、砥柱、常新八个字,各有寓意。

福星桥的桥墩迎水面都有破水石,可以减少洪水冲击力。

桥面石板上还有松鹤、荷花、竹菊、松鹿等浮雕,两边各28个桥栏望柱上雕刻着狮身、莲花等石雕,做工精美。

福星桥,常照村,桥名和村名连在一起,福星常照,很有意思了!

常照村的红豆杉公园值得欣赏,公园内有红豆杉、银杏、枫香、玉兰等古树,特别是两棵千年红豆杉堪称一绝。

红豆杉的树干虽然不及旁边的枫香树高大,但是红豆杉枝干虬劲,生命力异常顽强,其中一棵红豆杉,树干已经完全中空成洞,但依旧坚挺繁茂。

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待到深秋时,红豆成熟,鲜红浑圆,晶莹剔透,非常可爱诱人的样子。

红豆果实,可以食用,甜美腻滑,实为珍品。

但是此红豆非彼红豆。

唐代王维诗中的“红豆”,亦称相思豆,是藤本植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常照村和毗邻的湖边桥村,合称为奉化区大堰镇的五洞桥景区,供游客免费游览。

福星桥和湖边桥,可相望。

湖边桥村是工农革命战士王鲲的祖居地,村中开辟有王鲲烈士纪念馆,馆名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写。

王鲲,生于1905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工运委员、宁波市总工会委员长、宁波临时市政府委员兼劳动局长等职,是宁波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四·一二”前夕,王鲲被捕入狱,6月22日,被斩决。

湖边桥村的古树群,樟树、枫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中一棵母子树至为奇特。

一棵樟树的树身上,因枝干朽腐后留下一个洞,洞内树叶与尘土腐烂为泥,树籽落入洞内,生根发芽。

小樟树的根系融入大樟树的树体,逐渐长大,融为一体,初看还以为是大樟树的枝干,其实是母子两棵树,合体为一,堪称奇绝。

湖边桥以县溪上的古桥湖边桥而名,但是湖边桥已经改建为水泥桥面,汽车可以通行。

县溪水草丰茂,溪水清澈,宛如在水一方。

用铁锤拼命锤打河里的石头。

不累吗?石头惹着哪里了?

这种体力活,我们老家叫砸闷鱼,你们叫啥呢?

湖边桥村、常照村,以及上游的大堰村、柏坑村,是县溪沿线的乡村旅游经典线路。

节假日休闲旅游,何必远道去景区。

没事的时候,到乡下去走走看看,其实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不堵,不挤,风景还那么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