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

 蓝马图书馆 2019-09-24

在农村,农民经常说:偏大的向碎的,中间加个受罪的。这是过去农村每家三五个孩子,孩子多了,父母就爱听话懂事的孩子,久而久之,在孩子们的心里就形成了。其实作为父母,对每个孩子都一样疼爱,只不过为了“公平”让孩子们都顺利健康成长,父母每个孩子都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对比较柔弱的孩子就多关爱些,对性格刚烈的孩子管得比较严些,在平衡中取舍不同,因为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生活。但农村老话“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又作何理解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农村生活现状,和大家分享如下:

0ba0e90612ed3ab0f3d00b666a3089ad.jpg

第一,老人是条龙的说法理解。

这句俗语运用比喻的说法,认为父母是条龙,纵然父母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也不能保护孩子的周全,毕竟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来大,总有一天庇护不了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过于溺爱子女,无论干什么都是亲身躬行,怕把孩子累着,方方面面都替孩子着想,孩子无论啥事都依赖父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将来有一天父母这棵大树倒了,那他还指望谁呢?还能适应这个社会生存吗?有的家庭把孩子教育成高分低能,考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凡事都要依靠父母。农老人常说“给孩子一个好心,不能给他一好脸”的意思就在这里,不能娇生惯养,不然,大了就不能自食其力,使孩子一事无成,在社会上生存都成了问题。0f8503bd23009e5d214d1597213f2dae.jpg

第二,向谁谁家穷的理解。

农村人常说,都是自己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过去孩子多的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父母有时会偏向一些孩子,而这孩子在父母的大树下罩着,做任何事情都有所依赖,自己没有实践中长本事,不管是接人待物,还是从事劳动,无论啥事父母都在前面做完了,他啥心也都不操,自己也没有一技之长。表面上看父母很好,但随着父母年龄增大,孩子自己要应对全部生活时,也不知道何从下手,没有谋生的手端,日子也就越过越穷了。就象过去有个老财主怕自己死后儿子受穷,就在房檐头的椽头给儿子藏了许多银元以备后用,但财主离世后,孩子出卖祖业时将房子整座出卖,没有一个椽一个椽出卖,自然也没有发现银元,最终变成街头乞丐。由此看来,过于溺爱孩子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5fefe33a508cdaaae2b08ae7eb0f1b82.jpg

第三,对于现在农村社会的警醒意义。

现在的农村家庭,大多都是一两个孩子,一家人把孩子捧在手心,做什么事情全都 投入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在蜜罐中长大,吃穿都用最好的,但当他们长大成人后,根本无法应对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普遍。像一些农村人,在农忙时节,男女老少都参与劳动之中,有些家的孩子躺在家里的凉房下玩手机,有些父母还替孩子说,他们不会做!这样的孩子从小都失去了参与社会劳动竞争的能力。因此,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让他们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早早锤炼自己,锻造自己,在各方面适应社会,因为生活是从来不留情面的。

6d61878666115fce6998f6c27a4e7bba.jpeg

总之,俗语留传在今,有它存在的价值,也警示后人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否则孩子的未来就毁在你们的蜜罐子里了。就这句话的本意而言,对作为父母的人来说,有很大的警醒意义,也有很大的提示作用,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孩子,都要从中有所醒悟,有所启示,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际行动,才能让后代健康成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自谋出务,在发展中立稳脚跟。你是怎样看待这问题的,欢迎留言分享。b5ee83db9049593ef6edaed9ab80191c.jpg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