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疯子却获诺贝尔奖,从《美丽心灵》看约翰•纳什30年内心博弈

 罗宋汤的味道 2019-09-24
他是疯子却获诺贝尔奖,从《美丽心灵》看约翰·纳什30年内心博弈

文|椰子也爱笑

在世人眼中,古今中外的伟大学者们大都是个怪才,他们的智商普遍高于常人,但行为举止却总是让人不解。然而无论在外人眼中有多怪,他们也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倾其所有、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更有甚者,还拿到了学术界至高无上的荣誉奖项——诺贝尔奖。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一个真正的怪人,他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且30年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与之艰难对抗。可即便在如此不易的境况之下,他也依然坚持钻研学术,他完善的“博弈论”和提出的“纳什均衡”定理,为世界做出了开创性的突破。这个人就是约翰·纳什,一位了不起的经济学家。

2001年导演朗·霍华德将纳什的故事改编成了电影《美丽心灵》,将他几十年间与心魔的对抗过程展现在了大众面前,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位怪人。而我们也从《美丽心灵》中,感受到了纳什异于常人的自控力、良好的心态以及在他内心博弈和钻研学术的过程中,妻子艾丽西亚对他的爱和照顾。

他是疯子却获诺贝尔奖,从《美丽心灵》看约翰·纳什30年内心博弈

01处理内心矛盾的方法不是战胜它,而是接受它

纳什在大学时才显现出他高超的数学才能,刚上大三便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三所高校录取。当时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不愿错过这一天才学生,于是立即给纳什写信,希望纳什可以选择这所学校,并给予了他1150美元的奖学金。而纳什也因得到奖学金和离家近等原因,最终选择了普林斯顿。

纳什为了能进普林斯顿最好的惠尼实验室,开始陷入了疯狂的学术研究之中。他想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备受世人瞩目的科学家,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巴掌。纳什不分昼夜地苦思冥想,可面对研究课题却依然无从突破,反倒还使自己陷入了偏执情绪,和现实与理想不符的内心矛盾当中。

长时期的内心矛盾,让纳什的精神状况出现了问题。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纳什长时期的渴望,早已不是做梦这么简单的了。它扎根在纳什的头脑中,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出现了三个幻想人物。

纳什从小性格孤僻、渴望友情,于是脑中出现了虚拟室友;他希望能感受到别人的关怀,同时自己也能给予对方温暖,于是出现了一个小女孩;然而他最渴望的,便是能成为这个世上不可或缺的伟大人物,于是国防军人查尔斯也出现在了他的脑海。

因为这三人的“出现”,纳什开始对着空气说话、每天和他幻想出的三个人物互动。终于在一次讲堂上,纳什怪异的行为被精神病医生发现,随后便立即将纳什送进了医院,并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

他是疯子却获诺贝尔奖,从《美丽心灵》看约翰·纳什30年内心博弈

医院的治疗与药物的维持,虽使纳什短暂地恢复过正常意识,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仍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然而几十年后的一天,当他凭借着自己强大的逻辑头脑发现,自己年华老去,但脑中的小女孩却不曾长大时,他才真正地自主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

可精神意识却并不容易克制,即使纳什知道自己每天面对三个幻想人物,也还是会掉进他们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救,甚至曾因自己的精神状况,与心之向往的数学奖项失之交臂。

纳什不愿因为疾病放弃研究、更不想让家人失望,于是通过医院的新药辅助和妻子艾丽西亚的帮助,纳什开始渐渐地接受他们。直到纳什去世,这三个人都未曾消失过,只是从那时开始,纳什便对他们不再理会了。

“现在我仍能看见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我只是选择不去理睬它们,就像一次心灵节食,我选择不去纵容某些食欲,比如我的幻象和幻想。”

纳什亲眼见证了三个人的存在,却又从心里接受了他们,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举世瞩目的学者。所以我们也可以从纳什的事例中感受到,有时候处理内心矛盾的最好方式,不是去战胜它,而应该去接受它。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九十岁时曾这样说道:“你要学会与问题共同生活,而不是去解决问题。”李安也曾在作品中传达过这样的思想:“明白人生与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

我们都有内心所想与现实生活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但当我们陷入某种偏执状态,那些问题便会时刻困扰着我们,我们越想方设法地去战胜它,它就变得越发困难。而当我们换种方式,坦然地接受和面对它的时候,问题反倒变得简单了许多。

他是疯子却获诺贝尔奖,从《美丽心灵》看约翰·纳什30年内心博弈

02面对内心困扰,爱是开启心魔的钥匙

与《美丽心灵》不同,现实生活中的艾丽西亚曾与纳什离过婚,艾丽西亚也曾因纳什的病感到绝望,也曾在半夜大哭发泄。可无论是离婚还是心情崩溃,艾丽西亚都没有放弃过纳什,她一直身伴在侧,陪伴纳什改善病情。

艾丽西亚让纳什知晓了自己生活在幻象之中,陪伴他逐渐认清虚拟与现实,告诉他应该从心感受世界、而非眼睛,给了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面对心魔时的勇气与希望。

后来因《美丽心灵》这部影片上映,艾丽西亚与纳什复了婚。1994年纳什在诺贝尔颁奖仪式上,深情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感谢:“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有了最重要的突破,我也找到了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我有了最重要的发现:只有在爱的神秘的等式里,才能发现任何形式上的逻辑原因。我今晚在这全是因为你,你就是我存在的因,你是我的全部。”

可以说纳什有了之后的成就,与艾丽西亚的付出与陪伴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我们在面对个人无法解决的内心困扰时,唯有爱是开启心魔的钥匙。而与纳什有类似经历的,还有英国动物学家坦普尔·葛兰汀。

坦普尔·葛兰汀四岁时便被确诊为自闭症,医生认为这个孩子没有医治的必要,劝她的母亲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去,可她的母亲依旧每天教坦普尔·葛兰汀识字、读书,一直不离不弃的照顾她。

在后来的一次演讲中,坦普尔·葛兰汀也说到,她的母亲从未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什么区别,是母亲教会她如何放松内心,教会她该怎样感受爱。

也是母亲的爱使坦普尔·葛兰汀逐渐打开敏感的内心,让她乐观大胆地张开怀抱、面对生活。让坦普尔·葛兰汀从一个内心敏感、不愿与他人交流的人,逐渐变得开朗和松弛。甚至长大后她还在全世界做自闭症科普的演讲,且在动物学领域也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是疯子却获诺贝尔奖,从《美丽心灵》看约翰·纳什30年内心博弈

03面对欲望,端正内心态度,敢于接受自己的平凡

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生活中总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让我们感到烦忧,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又解决得如何,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有些人得失心很重,遇到问题便会陷入某种情绪之中,总是急功近利地想“赢”、想争取、想在人前证明自己,而这些都是我们的内心欲望作祟。

我们的内心有很多欲望,欲望的不死不灭是人生的必然,可欲望与现实终将得到平衡。我们都是普通人,成败与否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再正常不过,即使面对失败,我们也要坦然面对、虚心接受,端正内心态度,敢于接受平凡的自己。

就连无数的伟人都无一不在接受平凡,他们比我们更渴望成功,但他们却选择了经历平凡、体悟平凡、最后与平凡和解。这一过程对伟人来说并不容易,可他们却能最终体悟到,只有平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伟大不过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个里程。

纳什也是如此,他最初不甘失败,心底强烈的欲望使他陷入了偏执、渐渐地迷失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他后来重整旗鼓,接受了眼前的虚拟世界、接受了暂时的失败、更接受了平凡的自己,才使得纳什有了后来的成就,成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得主。

他是疯子却获诺贝尔奖,从《美丽心灵》看约翰·纳什30年内心博弈

虽然纳什的真实生活与《美丽心灵》稍有些出入,《美丽心灵》也只是浅显地展现了纳什的精神状况,但我们也依然能从这部电影中,体会到他几十年来与内心博弈的不易。

现实生活中的他,曾因活在幻象中无法照顾妻儿和家庭,曾因自己的精神状况多次与国际大奖失之交臂。但令人尊敬的是,纳什始终用他强大的自控力控制着内心,并最终一步步成为了自己年轻时最想成为的人。

而我们也从纳什的身上感悟到:与内心和解、认清现实、并接受生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同时也是《美丽心灵》真正的价值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