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市博物馆藏战国玉器略述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9-24
长沙有“楚汉名城,革命圣地”之美誉,自春秋晚期楚人进驻后,便作为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一直存在,尤其是战国时期更为突出,这一点在考古发现中便可以印证,如战国时期的城墙遗址、张公岭等地出土的大量兵器等等,说明长沙在楚国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楚国玉器在长沙不断出土,成为研究楚国玉器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沙市博物馆藏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出土的战国时期玉器,大部分为楚人墓葬中出土,玉器纹饰及造型等具有浓厚的楚国风格。
长沙市博物馆共收藏有数十件战国时期玉器,按器型可细分为璧、环、璜、佩、玦、剑首、剑璏、剑珌等,现按照器型及纹饰简单介绍如下。
一、玉   璧
 
璧是中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说文·玉部》载:“璧,瑞玉,圆器也。”按其形制可分为圆形、异形两种。圆形璧在楚地出土较多,一般是中部有孔,呈圆形,饰谷纹、卷云纹等;异形璧较少,呈不规则形[1]。璧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祭器和礼器,《周礼·大宗伯》有“以苍璧礼天”之说,表明璧是一种礼仪上的器物,二是国事中的礼仪馈赠用品;三是佩系,用作不同身份的标志;四是砝码用的衡;五是辟邪和防尸腐,常作为古代帝王的随葬品。
战国时期璧的用途因璧的尺寸大小而异,佩戴的玉璧一般较小,直径在10厘米以内,但作为礼器的玉璧一般较大,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2]。根据对馆藏战国玉璧的统计,玉璧直径最小的为7.5厘米,最大的为14.8厘米,大多数直径在11.5—14厘米之间;玉璧厚度多在0.3—0.5厘米之间;玉璧重量最轻的仅有28.1克,最重的可达200克。通过对尺寸、重量的分析,可知馆藏玉器既有装饰用玉,也有作为礼器随葬的,以礼器居多。
 
玉璧的纹饰有四种,分别是谷纹、云纹、蒲纹和圈点纹,基本上所有玉璧内外缘都会有一周弦纹。馆藏这一时期的玉璧均为双面装饰。谷纹玉璧仅有1件,饰有7圈谷纹,颗粒较小(图一),时代应为战国中晚期。云纹玉璧较多,纹饰排列既有规则的,亦有不甚规则状的,但基本以5圈为主(图二),时代与图一相同。蒲纹玉璧仅1件,饰有近30行蒲纹,纹饰排列非常密集(图三),时代为战国晚期。圈点纹玉璧在战国时期较为少见,多为汉代纹饰,尤以滑石质地常见,而馆藏战国圈点纹玉璧直径仅有8.5厘米,重51.4克,部分残缺,表面饰有三圈圈点纹,排列较为整齐(图四),时代与图三一样。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二、玉   环
环本为古玉器的一种,为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形状与镯类似,其孔径大于边缘,也有与边缘相等的。《尔雅·释器》中指出:“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界对玉环的认识往往以夏鼐先生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3]—文中对玉环的定义为准,笼统地将孔大的定名为环,孔小的定名为璧。
战国时期,楚国境内出土了许多玉环,根据其形制可以分为圆形环、椭圆形玉环两种;从纹饰划分,又可以分为素面、刻纹、绹索形、以及其他装饰的环四种,刻纹一般包括网格纹、谷纹、云纹及龙纹等。馆藏玉环多饰双面云纹,仅有一件为素面。玉环尺寸最大的有7.8厘米(图五),最小的仅有2厘米;最重的35.2克,最轻的为1.3克。
 图五

玉环是古代最常见的装饰品之一,关于其功用,《荀子·大略》说是表示和好的信器,而考古发掘出土的玉环,较大的玉环往往串在胳臂,尺寸介乎大小之间的多摆放于腰的一侧,较小的玉环则套于指骨之上或存于头骨附近,或含于口中。这些情况表明,大型的玉环可代镯用,中型的玉环可作佩饰之用,小型的玉环当是指环、耳饰和代作佩玉用。而本馆所藏的玉环,即使尺寸最大的,其好径也只有4厘米,尺寸最小的其好径仅有0.8厘米,这足以说明其功用以佩饰、指环、耳饰等为主。
三、玉   玦
《说文解字》释玦:“玉佩也。如环有缺故云玦也。”楚地出土玉玦主要有环形、圆管形两种造型,其中环形玉玦较为常见,环形中又有素面和带有纹饰之分。玦的尺寸大小不同,用途相异:一是作随身佩带之物,如在山西侯马北赵西周墓地,出土过由大到小排列的玉玦,还有与玉鱼同出的玉玦;另一种观点认为玦是耳饰的一种,其依据是有的玉玦出土于死者的头骨边侧,这对于较小的玦不无可能。玦还可以套在拇指上用来勾弦射箭,其作用与(扳指)相同,这种现象见于殷墟妇好墓中。后来玦又被注人种种超乎自然功用的理念,以作凭信之物使用:其一是表示决断。如西汉初年在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斩杀刘邦;其二是表示断绝关系。古书有“召人以环,绝人以玦”的记载;其三是刑罚的一种标志,犯人服刑在外,见玦不得归还。
馆藏玉玦有2件,均出土于汨罗市楚墓之中(图六),为环形,素面,大小一致,直径仅3.8厘米,厚0.4厘米,重量有所区别,一个为12.8克,另一个重12.1克。两件玉玦尺寸较小,应作耳饰之用。
图六
四、玉   璜
 
玉璜是出现时间较早的一种玉佩饰之一,最初做礼器,后发展为装饰品。《说文》释璜:“半壁也,以玉黄声。”楚地出土璜较多,且璜上多有穿孔,故皆以配饰存在。曲石先生将璜分为弧形玉璜、兽首形玉璜、动物形玉璜和复体玉璜四种。[4]在战国楚墓中均有出土,且以弧形玉璜出土数量最多,此类玉璜又可分为素面玉璜和带有纹饰玉璜两种。素面璜在曾侯乙墓中出土有32件,占出土玉璜总数的三分之二,战国时期的纹饰璜较多,纹饰主要有谷纹、云纹等。荆州秦家山M2出土有勾连云纹玉璜,出土位置在墓主右耳处[5]。馆藏玉璜双面所饰纹饰亦为云纹(图七),整体呈弧形,四周饰以弦纹。兽首形玉璜的两端雕刻成兽首状,战国晚期较为多见。如河南淮阳平粮台M16出土两件兽首形玉璜,璜两端为两个兽首,其上饰谷纹、卷云纹及“S”形纹。动物形玉璜仅在叶县旧县M1中出土了1件,“龙身拱曲,尾端上卷,前足位于龙的拱曲形躯体下,分别作向前、向后卷曲状。龙的表面刻以极细的网纹、线纹、变形卷云纹等”[6]。复体玉璜,形制特殊,仅在长丰杨公墓出土2件,“弧背上透雕相对二鸟纹,两面刻卷云纹和减地谷纹”[7]。
图七

从尺寸来看,玉璜时代越晚尺寸越大。战国早期多在1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时少数玉璜的直径最大能到20厘米。从出土位置看,玉璜多位于墓主两肩、胸部、腹部及腰侧,配饰性较明显。古人受“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人死后会将生前佩戴的玉器随葬。
 
五、玉佩饰
佩,属于楚玉中较为多见的种类,其制作精细且组合复杂,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单件佩和组玉佩,单件佩依形制可分为几何形玉佩、动物形玉佩及特殊形玉佩。几何形玉佩多出于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的楚墓中,战国中期以后很少见。动物形玉佩在战国时期以龙形佩为主,也出土少量的其他动物。龙形玉佩有单龙、双龙、多龙等,以各种姿态呈现,有龙凤结合形,也有龙凤与不同图案的结合。特殊形玉佩较之更为少见,根据报道,仅有1件。
馆藏玉佩饰多以单件佩呈现,纹饰有单独雕饰龙纹的,也有龙凤合于一体的。合于一体的如“S”形龙凤纹玉佩、璜形龙凤纹玉佩等,其中“S”形龙凤纹玉佩共两件(图八、图九),均出自长沙市五里牌M1,年代应为战国晚期。玉佩均为青玉质,器形及纹饰相同。尺寸分别是长21.5、高9、厚0.5厘米和长21.4、高9.4、厚0.5厘米。两面纹饰相同,一端雕饰龙首屈体,腾跃,回首顾盼状;一端雕琢鼓眼,勾嘴的凤首,凤冠上翘,颈羽丰满,作振翅欲飞状;身饰谷纹,饱满匀称。璜形龙凤纹玉佩(图十),青玉质。通长15.5、通高5.7厘米,重64.8克。1982年长沙市黄泥坑东区统战指挥部M2出土。玉佩为扁平半圆状,龙形璜作底,璜上雕琢两组相背而靠的龙凤纹。龙形璜体扁平呈圆弧状,正中上端有一圆形镂孔,当为穿系孔。两端刻成龙首状,边缘琢弦纹,内区阴刻减地谷纹。璜上雕琢两组相背而靠的龙凤纹,龙凤之间相互缠绕,凤首背贴于璜两端之龙首。龙凤纹满身均饰有战国典型的“~”纹饰和方格纹,边沿勾勒一条印刻线槽,使主题轮廓更为鲜明。单独雕饰龙纹的,如“S”形龙纹玉佩(图十一),其残长14.1、高8.5、厚0.5厘米。1987年长沙市五里牌八一路小学M1出土。顶端中部有一圆形镂孔,当为穿系孔。龙首及颈部上扬,贴于龙身。龙尾残缺,但残缺部分仍能表现其粗大上扬,一足屈伏在地,一足向上内卷。龙耳轮廊阴线刻划,边缘琢弦纹,龙身饰浮雕谷纹。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楚人以玉比德,将玉人格化,赋予丰富的道德内涵,反映了战国楚人佩玉的道德文化内涵,而楚墓根据身份的不同配饰也有多寡优劣之分。《礼记·经解》载:“行步则有环佩之声”,以佩玉在走路时互相碰撞发出悦耳的声音显示佩玉者的端庄、稳重,进而表示楚人以佩玉追求道德完美的目的。
 
六、玉剑饰
 
玉剑饰出现时间较早,据考古发掘可知,最早的应为西周时期,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了一把铁剑,剑上装有截锥式台座玉剑首,这开启了剑上安装玉饰的先河。湖南玉剑饰出现的年代比较晚,古籍关于湖南古代玉剑饰的最早记载,是楚国大诗人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的诗句:“抚长剑兮玉珥”。东汉王逸注:“抚,持也。玉珥,谓剑镡也。”说明楚国在屈原(约前340—前278年)时,楚国的长剑有安装了 “玉珥”(玉剑格)的,这是玉剑饰的早期形态[8]。从考古发掘资料看,湖南省年代最早的玉剑饰是1978年湖南省溆浦县马田坪战国早期楚墓出土的玉剑饰[9],比中原地区西周墓的玉剑饰晚了三百年左右。
 
一般来说,根据装饰的位置和目的之不同,玉剑饰的装饰部位应包括剑首、剑格、剑璏和剑珌。剑首安装在剑手柄的顶端,手柄的顶端呈圆形。剑首均为圆饼形,根据纹饰不同,可分为谷纹云纹剑首、涡纹芽谷纹剑首、云纹剑首和素面四种。剑格是手柄与锋刃之间的隔离装置,又称护手,主要是为了防止剑锋伤到手。剑格有一字形和蝙蝠形两种形制。剑璏,安装在剑鞘靠近鞘口的地方,剑璏也称剑鼻,古人佩剑需要用带子系在腰上,剑璏就是剑鞘上的扣带。佩剑者抚摸腰间长剑时,是摸到腰间穿系长剑的玉璏,有了剑璏,剑的重心在下面,系在腰上时下重上轻,剑才不会从鞘中脱出。剑璏按器型可分为单檐形和双檐形两种,剑璏面平,一端平齐,一端向外伸出,这伸出去的部分,被称之为檐,即像房子的屋檐向外伸出来一样。剑珌是剑鞘末端的装饰,一般作梯形,底边是平的。有些特别长的剑珌,底边是斜的,像把梯形的珌割去了一个下角一样。纹饰主要有素面和兽面纹两种。
 
馆藏玉剑饰均为楚墓出土,器型主要有剑首、剑璏和剑珌三种,数量不等。剑首1件,直径13.7厘米,圆饼形,破成两半,素面。剑璏4件,其中单檐形1件,双檐形3件。单檐形剑璏(图十二),白色,整体呈长方形,两端自上向下稍内凹,面下有长方形孔,可供穿带。面饰两条弦纹。通长4、通宽1.5厘米、通髙1.8厘米。双檐形剑璏按纹饰亦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勾连谷纹和透雕双龙纹,其中勾连谷纹剑璏有2件,龙纹剑璏1件。勾连谷纹剑璏,均为白色,长方形,两面端均向外出檐,一檐内卷,侧视呈桥形。面饰勾连谷纹。尺寸分别是长4.6、宽2.4、高1.4厘米(图十三),长5.7、宽1.5、高1.1厘米(图十四)。透雕双龙纹剑璏(图十五),白色,基本呈长方形,两面端均向外出檐,侧视呈桥形。面饰勾连谷纹,在面部一檐处及侧面透雕双龙纹。长5.1、宽2.6、高0.9厘米。剑珌2件,均为梯形,白色,两面刻简化几何纹兽面,一端有供鞘尾榫头插入的圆形孔。尺寸分别是通宽6.1、通高3.2、厚1.4厘米(图十六),通宽4.8、通高5.1、厚2厘米(图十七)。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六

图十七
以上六类玉器是长沙市博物馆馆藏战国玉器的主要器型,当然每一类也不仅仅只有文中所展现的一两件,有的数量远远不止几件,比如玉璧就有十余件。这些玉器基本都出自于墓葬,并且多伴有伴生物,其年代多为战国晚期。除了本馆所藏外,湖南省其他文博单位也收藏有一定数量的战国玉器,根据这些玉器的器型和纹饰,再结合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出土的战国玉器,可以大致了解楚国玉器的基本特征,并进而探讨长沙地区玉器的原料问题。
 
从玉料看,战国楚玉使用多种玉材,使玉器更加灵秀。从馆藏玉器及其他楚地出土玉器材质来看,主要以青玉、白玉为主。春秋时期随着楚国疆域的扩大,吞并了南阳等中原小国,自此南阳成为楚国玉器的重要原料产地之一,南阳独山玉也作为楚玉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战国楚玉材料除了和田玉、南阳玉外,经考古材料证明,还有蓝田玉。长沙虽然并不产玉,但是仍然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玉器,这其中有的应为和田玉。能够出土战国玉器,这是由于长沙拥有通江达海的交通便捷,加之作为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商贸活动异常繁荣,如西方琉璃制品就是先在长沙地区流传,进而传入楚国腹地,故这些玉器的出土也是合情合理的。
从雕刻工艺看,楚玉使用多种技法,造型镂空样式多。战国中后期,传统技法较前期更加精湛,同时镂空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刀法匀细精湛,多种技艺的结合,创造出玉器的空灵美与灵动美。
 
从造型看,楚玉突破以往的单一造型,利用纹饰及工法的不同,出现镂空玉珩、多龙形镂空佩等。玉佩中龙与凤的组合,就是利用了楚人崇龙尊凤的信仰,使造型多样化。
从纹饰看,丰富多样。楚国出土玉器的纹饰有云纹、谷纹、涡纹、回纹、兽面纹、乳钉纹、蟠螭纹、龙纹、龙凤纹等。战国时期,玉器纹饰着重于对细部特征的刻画,一改之前古朴、庄严的色彩,受楚人浪漫主义气息影响,纹饰精细、灵动,同时创造出楚玉器特殊纹样,如“S”形纹等。
战国玉器尤其是楚玉在中国玉器史上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无论在思想观念、设计构思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技术等方面都获得了重要的发展。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是一个刚刚摆脱了种种制约并走向自觉的时代,它为后世玉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韩静:《楚地玉器综论》,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同[1]。
[3]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4]曲石:《楚玉研究》,《江汉考古》1990年第3期。
[5]闫丽:《从战国楚地玉器看楚文化内涵》,《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8期。
[6]熊传薪:《湖南临澧九里一号大型楚墓发掘简报》,《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2年。
[7]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安徽长丰杨公发掘九座战国墓》,《考古学(集刊2),1982年。
[8]傅举有:《湖南出土的战国秦汉玉具剑》,《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0年。
[9]湖南省博物馆、怀化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溆浦马田坪战国西汉墓发掘报告》,《湖南考古辑刊》,1984年。

图文来源:《文物天地》2019年0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