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印花工艺流程包括图案设计,花筒雕刻(或筛网制版、圆网制作)、色浆调制和印制花纹、后处理(蒸化、退浆、水洗)等四个工序。 花筒、筛网以及圆网均为印花工艺的特定设备。为使所设计的图案在色浆的作用下,在织物上产生相应的图案,需进行花筒雕刻、筛网制版和圆网制作等工艺工程,从而形成相应的图案模型。

三、色浆调制和印制花纹 印花、烘干后,通常要进行蒸化、显色或固色处理,然后再进行退浆、水洗,充分去除色浆中的糊料、化学药剂和浮色。蒸化亦称汽蒸。 印花色浆到织物上进过烘干后,为了使染料从色浆中转移到纤维上并完成一定的化学变化,一般还需要进过汽蒸。 在汽蒸过程中,蒸汽先在织物上冷凝,使织物温度升高,纤维和糊料溶胀,染料和化学药剂发生溶解,有些还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染料便从色浆向纤维转移,从而完成上染的过程。 此外,印花染料由于糊料的存在,上染过程比较复杂,蒸化时间比染色中轧染的蒸化时间长。 汽蒸工艺条件也随染料和织物性质不同而异。最后,印花织物还要经过充分的退浆和水洗,洗除织物上的糊料,化学试剂及浮色。 糊料残留在织物上,使织物手感粗糙。浮色残留在织物上,会影响色泽鲜艳度和染色牢度。
下面列出并叙述了由印花工序引起的最常出现的印花病疵。这些病疵可能是由印花工序中操作不当所致,也可能是印花前的织物处理不当,或是所印的材料本身有缺陷。因为纺织品印花在许多方面与染色相似,许多在染色中出现的缺陷在印花织物中也存在。 印花色浆不是平稳倒在织物上,而是泼在或溅在织物上,产生色点或溅色。 图案边缘不光洁、线条不清晰,大多数常由烧毛不当或色浆浓度不合适引起。 由于印花滚筒或筛网纵向排列没有对齐,导致前后花型对位不准确。这种缺陷也叫套色不准或图案移位。 由于印花机在印花过程突然停下,然后再开机,结果在织物上产生色条。 在印花织物上,印有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地方常会受损,通常是由于在印花浆中的破坏性化学品使用过量。 在拔染印花织物的拔印部位也可发现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