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迦牟尼也犯了与我们相同的错误

 至真至程 2019-09-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今天我们仅说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一句话,其余就不做赘述。

提问其一,为什么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和认识别人?

回答:参杂太多主观因素,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揣度别人的行为和想法,如此便导致善良的人看着天下人都善良,而猥琐小人认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般心中戚戚。

电影《天下无贼》里傻根善良单纯,他不认为天下有贼,他以为所有人都能和他一起感受回家建房的喜悦…为了他的三万块钱,列车上腥风血雨,死的死伤的伤。傻根很有错,后果很严重!他错在不知人,不知人心!

释迦牟尼也犯了与我们相同的错误

“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用来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这句话如果说成“以君子之心,量小人之腹”其道理也是一样的

不论“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还是“以君子之心,量小人之腹”都只说明一个问题——不具备“知人”的能力。

释迦牟尼成佛之前认为世界呈一片祥和之态,人民健康富足,人心纯善美好,他为什么也犯了与我们相同的错误?

释迦牟尼也犯了与我们相同的错误

成佛之前的释迦牟尼叫做乔达摩.悉达多,他还没有见识过人间疾苦,没有见识过丑陋险恶。换句话说他当时知识不够全面,见识不够广泛,格局不够高

若想“知人”,请多学习、多见识、多思考!

提问其二,为什么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回答:受除自己之外的因素太多干扰,因素一方面来自于别人的态度或者语言,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外界干扰反应。

比如,有人对你说“你是我见过最漂亮最聪慧的女生”你十有八九会相信自己是漂亮和聪慧的!

但当你听到更多的人说“XXX太自以为是,连笑容都很僵硬耶”你也一定十有八九认为自己古板不善交际

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了解来自于周边人对我们穿着打扮、处理问题方式等等各方各面的反馈,并不是最客观的认识

一个落魄的人很难被雪中送炭,更多时候会遭遇落井下石和讥讽嘲笑,硬你再是英雄好汉也再难提当年之勇,很多人便就此消沉一蹶不振。

一个地位高或是成功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也许会在过多鲜花掌声,浮夸赞美中沦落为“皇帝的新装”,晚节不保没能笑到最后。

释迦牟尼也犯了与我们相同的错误

这两个例子提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必定受到太多别人意见的干扰,切记不能迷失自我

只有深入到灵魂的自我认知才能帮我们树立目标,才能在艰难困苦中把持住方向!

记住,别人说你聪明能干不一定是真的,别人说你懒惰不一定是假的!

若想“自知”,请多学习、多见识、多思考

“聪明”是先天条件,“智慧”是后天学习积累的结果,聪明之人未必智慧,智慧之人也未必聪明,聪明人能损人利己,智慧人能利人利己。

释迦牟尼也犯了与我们相同的错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属于可以学习的范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你愿意学便可“知人”和“自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