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开宋三百年基业为何饱受诟病

 红灯要硬闯 2019-09-25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有宋三百载,不输汉唐风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赫赫有名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据说是他在和下属一起吃饭时。看到太阳西下的场景,于是便想吟起诗来了,可是,这两句刚一出口,那些拍马屁的便是一片地叫好声,倒把这赵家皇帝的思绪给打断了,怎么也接不上那下一句了,所以,这首诗也就只有这两句了,这也很是尴尬哈。

我实在是弄不懂,这首诗名为《咏初日》,肯定是在旭日东升之际的情景下所作,缘何是在夕阳西下之时咏出,不通嘛,谁大清早的还在喝大酒,所以,我是严重怀疑这两句诗的来历。

更搞笑的是,因为是皇帝所作,在场的众多大臣竟无一人能将下句接上,说是赵皇帝写得太好了,太有威严了,是旷古所未有,于是,这半首诗就流传了数百年。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直到那讨饭出身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听说了这半首诗,于是便脱口接了下半首,“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唉,接得也臭哈,不过,倒也还是显得有些气魄,怎么说也好歹算是把这诗完成了。

本来实在是不想写这赵匡胤的,可是又想出一本《宋元时期百名历史人物品鉴》的书,作为宋朝开国皇帝的他,不写又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起笔,一时还真不知道从哪儿写起。

历史上写赵匡胤的文章可谓是汗牛充栋,正史野史,小说笔记,戏剧诗文,车载斗量,现在网上每天都要发十余篇类似的文章,大家对其人其事也都耳熟能详,而我对历史上的这些著名人物,如秦皇、曹操、李杜这样的人,是碰也不敢碰的。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宋朝,特别是北宋,作为中国历史上文人最宽松的朝代,以其富裕而被后人所钦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能穿越,当然要穿越去北宋,而奠定这一切的关键人物,肯定是赵匡胤了。

在历史上,如要数风流人物,《沁园春 雪》词是最为有名的,词中写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赵匡胤是当得起英雄二字的。

然而,现在很多人是将宋朝的“积贫积弱”,或“崇文抑武”的现状,将根本原因是算在赵匡胤头上的;更有甚者,那北宋最惨痛的“靖康之难”,以及后来的南宋政权常被异族打脸所产生恶果,直至亡国的责任,也一并加在了赵匡胤身上,我觉得这个就有点过了哈。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洛阳人,他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后柴荣接郭威衣钵,惜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大军于京郊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旋大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国号“宋”。

赵匡胤在位16年,年50岁时逝世,庙号太祖,故人称宋太祖,葬永昌陵。

有关他的故事那是多多,“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等等,再加上民间的那些戏剧传奇,如什么“千里送京娘”“太祖长拳”“一条盘龙铁棒挑遍天下无敌手”这些让人上眩目的故事,他在人们的脑海中怎么说也是个好皇帝。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赵匡胤自是有为君主无疑,也当得起中国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但是,我却对他从骨子里有些不耻,国人历来讲究忠诚,讲究一臣不事二主,讲究知恩图报,讲究精忠报国,讲究……

而这赵匡胤呢,君主柴荣待他可谓是恩重如山,宠爱有加,从一个普通军官,一直提拔到最高层,并放心地将全国之兵交由他执掌。

当柴荣自知不久于世之际时,将年幼的儿子托孤于他,希望他能如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一样,辅佐其子立国,以求在乱世中为后周的一统天下而尽心竭力。

集后周存亡于一身的赵匡胤是如何履行诺言的呢?他连曹操,或者王莽都不如,直接一个陈桥兵变,便将柴荣托付于他的孤儿寡母赶下台去,自己当了皇帝,柴荣倘若九泉有知,对他这爱将,这看似忠心耿耿的托孤之臣,当作何感想。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所以,可以说赵匡胤是天下最无诚信之人,就是百姓俗话说的那种最不要脸之人,这种人如能当得起英雄二字,岂不让天下笑话。

但历史却又从来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曹操是英雄,这赵匡胤自然也是英雄,如那阿Q调戏小尼姑一般,“和尚摸得,我如何摸不得”,是吧。

赵匡胤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终结了五代十国近百年的乱世,奠定了百年王朝之基业,在他之前的五个王朝都是二世而亡,尽管现在人们说这说那的,可怎么说这大宋王朝的年寿,还是有小三百年嘛,他作为开创者,功莫大焉。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被逼无奈”地当了皇帝,他约束将士,回兵京城,秋毫无犯,除杀了一个想起兵反对他的将军韩通外,一切都显得那般地平静和安详,百姓依旧安居乐业,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样不流血地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在历史上怕是仅此一例了。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如何对待下了台的旧主,从历史上来看,一般都很是血腥,这点从表面上来看,赵匡胤做得还算不错,他善待柴家宗人,甚至立碑以示后世子孙,我们知道《水浒》中有个小旋风柴进,便是柴家后人,手持免死的“铁券丹书”,如果真如小说中所说,柴家人过个富裕日子也算是太祖开恩了。

但是,这里有个小小的疑问,就是在这柴氏后人表面安逸的背后,其实还是有点怪异,禅位的恭帝柴宗训,初被封为郑王,三年之后被迁居房州,十年后于房州去世,年仅21岁,这怎么说都不算正常。

除了这柴宗训外,柴荣还有三个儿子,民间记载这三人皆被宋朝大臣收养,荣华富贵地的过了一生,但这只是民间的说法。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算来这大臣的胆子也真够大,敢收养前朝皇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无一不是按照赵匡胤的旨意,或者看着皇帝的脸色办事,而对柴荣这几个儿子的的真实下场,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也就是说,三位前朝皇子,一个失踪,两个不知所踪,史书上对其下场的描写也是一句带过,仿佛忌讳莫深,这同民间传说的柴氏后人被赵匡胤厚待,差距可太大了,但毕竟大宋时局已稳定,且赵匡胤做这事也很是隐晦,所以,也就无人关心这事了。

赵匡胤兵变之前,后周的地盘并不是很大,也就是今天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南边、湖北北部和一部分江淮之地,处四战之地,与周边国家那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得皇位后,赵匡胤发奋努力,富国强兵,致讨四方,下湖南,克荆南,将后蜀、南汉、南唐等国次第削平,天下几于混一,就此来看,赵匡胤的威武至少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

被大家所熟知,也是被后世称道的便是他的“杯酒释兵权”了,中唐以降,职业武人飞扬跋扈祸乱家国已有百年之久,“城头频换大王旗”,拳头硬就能当皇帝,此为当时之铁则,百姓们就是每天看着换国号罢了。

“杯酒释兵权”体现了赵匡胤的心机,他说得够直白:那就是担心你们有一天要做皇帝,即使你们如我一样,算是忠臣,但保不齐你们下面的那些骄兵悍将们,也给你们弄个黄袍加身如何得了,所以你们还是早点交出兵权,多置些田产,多弄些歌儿舞女,安度晚年,这样,我们大家彼此放心。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相对于前世之刘邦,后世之朱元璋的杀戮功臣,赵匡胤这样的处理当然是高超无比了,他还算是一个有仁厚之心的帝王,对功臣如此,对来降帝王也算客气,以至于宋后世对臣子都算客气,至少比他那继位者赵光义要好很多了。

皇位稳当后,接下来便是加强中央集权了,他通过转运使收财政;废支郡用文臣知州,废除独立相权,于军队,他收回那些悍将的兵权后,将其一分为三,分别交由三司管理,将军再无调兵之权;这样一来,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尾大不掉之患,得以彻底根除,天下谁也无法对抗中央了。

但是,干强枝弱的现实也造成了大宋军力孱弱的结果,赵匡胤时期靠着前期留下的家底,尚还能打压及收复四周的小国,及至太宗后,这后遗症便凸显了出来。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有宋一朝将中原及江南统一后,就完全没有再开疆拓土了,这点同汉唐是没法比拟的,有失大国风范,赵匡胤死后,他那志大才疏的弟弟赵光义,连个幽云这中原的一部分都收复不了,而后来更是西夏、辽、金的不断崛起,引发“靖康之难”,更是将中原全部丧失。

后世的南宋一脉相承,最后终于一败再败,一个崖山之战导致亡国,三百年大宋寿终正寝,落下个“自古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后人思之,无不扼腕叹息。

对于大宋在军力的孱弱还是要分开来看,我觉得至少在赵匡胤时期还是很有战力的,那扫平周边几个国家,用时都不长便全部搞定,可谓是所向披靡;而他逝世后,这宋朝的战力便日趋下滑,要说怪的话,应该怪他那继位的兄弟赵光义才是。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赵匡胤是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其实,一旦政权稳定后,皇家都是这一政策的热衷者,明朝和清朝不都是效仿北宋“以文制武”的制度吗?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年羹尧,包括对大清有续命之功的曾国藩,又哪个不是文人?所以,对“弱军”症结的缘由,是怪不到赵匡胤头上的。

大宋朝应该是历史上了最温柔的一个朝代了,特别是对于文士来说,那简直可以称为天堂,这一切都要归于赵匡胤崇尚的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风尚。

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能比。皇帝被大臣当众顶撞,驳回,甚至奚落,还不是在末世的时候,也就只有宋朝了;宋朝皇权受到的约束其实是非常大的,皇帝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必须经过文官集团表决同意才行。这都是赵匡胤开启的制度。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一个本来只是宋齐梁陈的命,在赵匡胤手中,把一个马上就要死掉的王朝医活,硬是打造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气象,这不能不说是赵匡胤最大的功绩。

赵匡胤在50岁时去世,他的死留下了千古之谜,也引出了一个成语叫“烛影斧声”。

这个成语说的是在一个大雪后的夜晚,赵匡胤叫弟弟前来喝个小酒,屏去所有人,兄弟俩聊叙亲情,不一会儿,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像在躲避什么,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并大喝:好为之。第二天清早,赵匡胤就去世了,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这是成语“烛影斧声”的由来。

此事并不见正史,是一本名为《续湘山野录》中所记之事,但后人大都以此为史实,从而怀疑弟弟赵光义有弑兄之嫌,然也是证据不足,大都为猜测之语,遂成千古谜案。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尽管如此,我是相信这赵匡胤是被他这亲弟弟害死的,原因就不在此冗述了,我只相信刑侦学上的一句名言:“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最大的嫌疑者”,何况,从赵光义后来的种种作为来看,都可以证明是他所为。

赵光义上台后,也是效仿他哥哥对待柴荣后代的作法,而且更是风光,他先是对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以及自己的一个弟弟大加封赏,可是在这此后短短的七年中,这被封的叔侄三人却相继诡异地死去,至于后世舞台上,出现的那个抱着根金棍,想打谁打谁的所谓八贤王,那就是戏说了哈。

古代帝王个个好色,风流成性,而赵匡胤在这方面的口碑却很好,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在这方面不被人诟病的君主,这其中最为人乐道的,当然是那《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了。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大致是赵匡胤年轻时,从土匪手下救出了一名叫京娘的女子,仗义地千里将其送回家,此女感其恩,欲荐枕席,而赵匡胤却不愿趁人之危,竟坐怀不乱,直将京娘送归家中;奈何京娘因遭兄嫂猜疑,便含冤悬梁自缢。

当赵匡胤得知此事时,内心感到十分愧疚,称帝后便将京娘追封为“贞义夫人”,并立祠纪念。

此事于文字首见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可信度几何不得而知,可能是后世文人感恩于赵匡胤对士子的宽松政策,有意给他脸上贴金也未可知。

其实,赵匡胤同那秦皇一样,他在灭了那周边的几个国家后,将那些皇家的女子全部纳入自己的后宫,他也是正常男人一枚,对美色的贪恋应该是无异于常人,只是因为漂亮女人太多,他对此并不十分上心罢了。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我们从他对待花蕊夫人的态度上就可看出端倪,这花蕊夫人是我们成都人,她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妥妥地倾国之颜,孟昶投降后,她随之到了汴梁,被赵匡胤看中,为了独霸这美色,他一杯毒酒就让孟昶归了西,于是得以独宠这美人儿。

可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也看上了这花蕊夫人,又得不到手,每天心中痒痒,于是便借口怕哥哥陷入“红颜祸水”而误国,便在一次宴席上,借着饮酒射箭的机会,把这花样的美人一箭射杀。

奇怪的是,对兄弟的这过分的行为,赵匡胤却一点也不生气,相反,还说:射的好!兄弟二人依旧饮酒如故,所以我说,这赵匡胤不是不贪图美色,而是美色太多,女人如衣服,那几百个大柜子全塞的是华衣丽服,少个几件也不当回事了。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观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生,除去那背信弃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的窃国之举外,其他还算是做得很是不错,至少是结束了华夏二百年来,那群雄逐鹿,血战连天的梦魇,并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大宋王朝。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朝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远超秦汉和盛唐,即使同那被后世赞誉有加的康乾盛世,最巅峰时期的国家经济总和,还没有宋朝随意一年高,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可知道其富裕的程度,这一切当然要归于赵匡胤的开创之功。

史家曾评价赵匡胤说:“规模广大,谋深虑远。”就这点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他不仅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而且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宽仁大度,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他有长远的眼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远景规划,在他的治理下,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一首歌,名为《无言》,歌词作者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也是我很喜欢的王立群教授,现敬录如下,以作此文之结尾: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南征北守定宏图,玉斧一挥指大渡。十四万人齐解甲,金陵王气黯然去。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怀仁厚,复江南,满腔热血图幽燕。

谁料想,烛影摇,斧声乱,壮志未竟人已远。人已远,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后的江山。纷扰扰剑影刀光寒,韶华成殇笙歌散。你默默无言,无言。

赵匡胤:虽然趁人之危夺得江山,但开启宋朝三百年基业,功莫大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