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状况可谓是一穷二白。为了保证粮食的供给,政府拿出4亿多元人民币从国外进口了将近3万台拖拉机给国营农场使用。但是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相当于杯水车薪。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政府规划借助苏联的援助设计来建造中国的第一个拖拉机厂,也就是后来的“一拖”。当时有哈尔滨、石家庄和西安等很多地方都希望把工厂建在自己的土地上。最后毛主席拍板建在了洛阳。 1955年10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建厂开工典礼,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观礼,据统计人数大概在7万人左右。与此同时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封慰问信,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来,有人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粮食送到工地,有人在工地义务帮工。。。。。。在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枚红色的“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生产出来了。 当年连拖拉机都没见过的人们,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完成了中国拖拉机的从无到有。当时的条件非常的艰苦,面临设备简陋、原料不足、生活短缺等种种问题。当时在工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诗: 挥铁锤,热汗流, 我为祖国造铁牛。 三山五岳抬头看, 黄河长江喊加油。 在拖拉机出厂时,人们在第一辆东方红拖拉机车头上挂上毛主席头像,戴上大红花,车身上挂满彩绸。人们敲着锣舞着旗,欢天喜地地跟在拖拉机的后面。 出厂照片 东方红54是仿制的前苏联的德特54拖拉机。在东方红54生产出以后又改进出了60、75、802。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在中国拖拉机发展历程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在那段激情岁月里,东方红拖拉机完成全国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东方红”成为中国农民心目中农业机械化的象征,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我国拖拉机产业发展迅速,不仅仅是东方红拖拉机,后期出现很多的优秀厂家。 |
|
来自: 袁承志dtau70na > 《党史国史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