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書畫里的中國古法造紙術

 艺素简 2019-09-25

▲蔡侯宅第:東漢時期,擔任尚方令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一發明讓原本笨重的竹簡和昂貴的縑帛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世人因蔡倫偉大的貢獻,而將以他的方法所造之紙稱為“蔡侯紙”。

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它改寫了人類文明史的發明創造。

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前8),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但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至東漢和帝時期(88-105),經過尚方令蔡倫(?-121)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4個步驟:

▲造紙始竹:在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中,造紙原料是破布、樹皮、麻頭等廉價材料,而在唐代,造紙材料逐漸被竹子替代,在生產過程中,還添加各種紙藥和香料,塗粉撒金,從而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紙張。

①分離: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②打漿: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③抄造: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燥:把濕紙曬幹或晾幹,揭下就成為紙張。

▲看竹體裁:造紙選用雌竹,而竹子雄雌的分法有二:先看地上的竹荀,荀多為雌,少為雄;再看竹根,自下而上,在第一節單生的為雄,多生的為雌。

元興元年(105),蔡倫向漢和帝獻紙,他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朝廷,得到皇帝的讚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9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

▲伐竹作料:竹子還分祖孫之別,年長者為祖,新生者為孫,造紙時應使用今年新生的嫩竹。

▲浸於池水:等到竹子伐完後,就要浸在池子中。先在池底鋪一層石灰,再蓋一層竹子,以此疊蓋,而後注水,還要仔細聽竹子發出的聲響。

至唐代,開始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標誌著造紙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纖維硬、脆、易斷,技術處理比較困難,用竹子造紙的成功,表明中國古代的造紙技術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與此同時,還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相繼問世,為生產各種各樣的工藝用紙奠定了技術基礎。生產出來的紙張品質越來越高。

▲去皮存質:等竹子浸熟之後,就用鐵錘把竹子的青皮錘淨,露出白質。

本文發佈的這套《造紙書畫譜》即詳細描述了以竹造紙的過程。作者24幀繪畫和24幀釋文從蔡侯宅第開始,依次為造紙始竹、看竹體裁、伐住作料、浸於池水、去皮存質、搥搗如絲、太陽以曝、灰水漿之、役工堆料、始入煌鍋、池水撮洗、二次撮洗、三次撮洗、泡浸灰水、灰水泡料、不堆再漂、納於窖中、用碓舂細、木槽盛之、需以篘床、上榨則實、焙而後幹、告厥成功。

▲搥搗如絲:等到竹子只有白質的時候,就把白質搗成極細的竹絲。

其中,釋文部分引用了許多名人的詩文,如李商隱、謝莊、張伯玉等,其中還有些澄心堂的紙句,可謂相得益彰。可惜作者不詳,惟通過大量鈐印估計可能是清代周開泰編撰。下面,就請一起隨著璦瑅的角度去瞭解古法造紙的奧秘。

▲太陽以曝:搗成絲後,把竹絲紮成束,晾在竹竿上,曝幹。

▲灰水漿之:等到竹絲曬乾後,需要再次入漿,就是把竹絲放在石灰池中,一層石灰一層竹絲的堆疊浸泡。

▲役工堆料:再把竹絲從池中撈出,圍成塔狀堆在空地。

▲始入煌鍋:堆完後,把竹絲放入鍋中煮一晝夜。

▲池水撮洗:煮完後,再在清水中把石灰洗去。

▲二次撮洗。

▲三次撮洗。

▲泡浸灰水:洗乾淨後,在把稻草燒成灰,放在開水裡浸泡,以備後用。

▲灰水泡料:灰水完工後,把竹絲再次放入鍋中,用灰水浸泡蒸煮。

▲不堆再漂:泡好灰水後,不需堆料直接放入清水中漂洗。

▲納於窖中:把洗淨的竹絲分成束擰緊,擰時澆上豆汁,反復幾次後,放入乾燥的池子中,大小與石灰池一樣,但深度跟深。

▲用碓舂細:把池子裡的竹絲放進碓內,搗細如泥。

▲水槽盛之:把搗細的紙漿,放進木板製成的水槽中,水槽的大小視紙張大小為准,紙漿放入一層,水數倍注入,再攪拌成粥糊狀 。

▲需以篘床:用老竹切成細絲編成竹簾,再用木條作框固定竹簾,並把竹簾放入紙漿中抄成紙。

▲上榨為實:在紙張還未幹時,在上方安裝一塊木板用力壓榨。

▲焙而後幹:先在夾巷生火,再把紙貼在牆上焙幹。

▲告厥成功:焙乾後,紙就成功造好了,可以用來書寫作畫。

1978年,美國學者麥克·哈特著作《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蔡倫排在第7位;美國《TIME》週刊公佈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也有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