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考生家长必看,高考志愿填报十大禁忌

 魄力332 2019-09-25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已经过去了2个多月了,相信大家在志愿填报中一定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志愿填报的十个禁忌,供2020年即将要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考生家长作参考。

一忌:考完才准备

许多家长和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可以在几天内完成。这是真的吗?

以本科为例,往年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实行新高改的浙江,更是多达80个志愿选择。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考生和家长能保证

1)能够读完80多所高校招生简章吗?

2)能根据前些年的录取分数线估算出今年的大致录取分数线?

3)能够弄懂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平行志愿、专业录取、极差录取等录取规则吗?……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的好,报的巧,不花几个月时间是不行的。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高考志愿填报,尽早做准备,不要等到考试结束再赶,很可能为时已晚。当然如果真的来不及的话也可以找一些专门针对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平台如考鱼教育等根据你的成绩帮你分析

二忌:越界

高考志愿填报时,主要是家长还是学生为主?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一切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习惯于帮助孩子做决定的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成为应用的无形统治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没有经验,但他们有足够的经验知道哪些学校好,哪些专业在未来会更受欢迎。因此,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在这里,父母通常忽略:

(1)  现阶段的学生多为1718岁。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他们对自己想去的学校和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2)  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为了上大学——学习。而这本书是由考生阅读的,如果他不赞成,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习的。

所以,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以考生为主、家长为辅,只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绝对不能越位,更不能安排代替。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扮演好顾问的角色呢?

在志愿填报时,最紧张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说实话,目前大部分高三学生对我国大学的专业设置都不是很熟悉。他们不知道自己想申请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知道相应的课程,不清楚就业的方向和前景。

想要详细了解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考生紧张的第三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这些事情,作为一个家长在这个时刻,不妨做数据收集,但不能在孩子选择专业方向越俎代庖。

三忌:盲从

在准备高考申请表的时候,父母和学生会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信息,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不会利用它,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

看别人孩子填报什么,也跟着报告什么。孩子的成绩是不一样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别人填报的专业学校能被录取,而盲从别人,不一定能录取。

因此,2020届的家长们应该认真阅读和理解高考志愿填报时的复杂信息,记住不要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

四忌:视野狭窄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切记‘目光狭隘’, 这使得自己的孩子错过了很多机会。

:

多渠道的进修机会。除高考外,我国还拥有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评、国家专项计划等多渠道升学的机会。

省外也有好大学。许多地方的家长,特别是直辖市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城市的家长,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在其他地方上学。他们宁愿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

因此,2020届毕业生的家长可以主动开阔眼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高考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道路或学校。

五忌:草率了事

父母通常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来,为孩子计划未来。因此,在填写高考志愿时,直接拿孩子的高考成绩,在线查询“我孩子的成绩,可以去哪所大学和专业啊”。得到答案后,就安排孩子填报该志愿,草草了事。

对于这种“刚完成任务”的家长来说,你觉得你孩子的成绩真的适合这所学校吗?孩子的性格适合报考这个专业吗?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可以说,父母是一问三不知,孩子也是迷茫的。

不足为奇的是,每年近70%的毕业生后悔自己选择的专业。当他们填报志愿专业时,都是草草了事,更不用说四年后面临的就业问题。因此,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精妙的细活。家长和学生不应选择一个大学专业就完事。它还涉及学生未来的就业、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等因素。

六忌:冒险主义

经常看到一些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2所学校,这是高分考生和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把握孩子的真实水平,一味追求高,结果导致滑档落榜,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全面掌握高校的数据和信息,并将高考志愿表填满,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七忌:凭感觉行事

考生在高考填空时的自愿性,一定不能跟着感觉走,而应遵循录取规则。由于高校的招生简章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应按照招生规定填写高考志愿。

2017年,浙江一名考生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西安交通大学高出近5分,所以他一定能通过。等到录取结果下来,才发现总分达到录取要求,可英语单科成绩没有达到规定的分数(招生规定有规定),最后调剂到冷门的专业。

显然,感觉是会骗人的,只有理性才能为我们赢得上学的机会。最好是用高校的招生规定来指导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即指导性填报,如果没有达到高标准也应达到低要求,即把关性填报。

八忌:忽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把握高考志愿填报的重点、根本和重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一些细节。有时你的填报的失败,是因为你忽略了一些细节。

特别是浙江新高考政策情况下填报志愿,必须了解清楚如何一个目标院校的详情,去年就有考生及因为院校名称相近,六百多的高分却填报了一个三本院校。导致高分低录的结果。

这些小事,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要忽视。

九忌:望名填报

很多家长很容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是学电脑,“新闻学”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学生,故意将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没有把握真实情况,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

几年前计算机专业非常热门的时候,河南一家长的孩子考取了某高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这位家长认为信息化可能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会计信息化”又是会计又是计算机,热门专业大联手,毅然让孩子报考会计信息化。但孩子到学校后发现,原来的想法太愚蠢,会计信息专业其实还是会计专业,只是把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会计应用的新平台。孩子原本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是深沉的,原本想成为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将来做一名IT精英,却选择了错误的专业。

十忌:全依兴趣

许多家长让他们的孩子填报,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基本上只会根据他们的兴趣填报。如:

前年,《微微一笑很倾城》在中国走红,安徽省一名文科学生迷恋上了该剧的男女主角,认为自己也很喜欢计算机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坚决填报这个专业。当上学的时候,才发现所学的专业内容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么神奇。很多知识不懂,也不感兴趣。最后糊里糊涂的上了四年,毕业时,才后悔什么也没有学到。

在填报高考志愿中,兴趣是很重要的,但自我认识更重要。最适合自己的,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是成功实现高考志愿填报的首要因素。

在高考阶段,志愿填报的重要性甚至等同于高考对考生的重要性。然而,由于高中三年级的密集学习,大多数考生根本不了解它,马失前蹄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高考政策,了解目标院校的信息,了解专业类别和细节,以便正确填写表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