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明的谎言,你未必看得透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9-25

 《战国策》有个故事说:甘茂当秦国宰相时,秦王很喜欢公孙衍,有一次私下对公孙衍说:“寡人将任命你当宰相。”甘茂的一个部属偷听到了,转告给甘茂。甘茂于是入宫拜见秦王,说:“恭喜大王将得到一位贤相,我特来道贺。”秦王有点心虚地说:“寡人将国事都托付给你,哪里还需要什么贤相呢?”甘茂说:“大王您不是要任命公孙衍当宰相了吗?”秦王一听,心里一惊,忙问:“你是听谁说的?”甘茂回答:“是公孙衍自己说的啊!”秦王于是对公孙衍的泄密感到极为愤怒,就将他驱逐了。

甘茂对秦王所说的话有一半是真话,一半是假话,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正是高明谎言的特点。我们在判断他人言行时,会有明显的“一致性需求”,也就是倾向于认为对方要么就是诚实,不然就是在说谎,而不会认为对方是“既诚实又说谎”;同样的,他说的一席话若非真话,就是假话,而不太可能“既真又假”。在判断真假时,如果我们确定某些话是真的,那么其它话也很可能被认为是真的;甘茂对秦王所说的“大王您不是要任命公孙衍当宰相了吗?”确实是真话,基于“一致性需求”,秦王就会认为甘茂所说的其它话也都是真的。

真假参半的一席话,先说真话再说假话,较容易被认为都是真话;但若先说假话再说真话,则较容易被认为都是假话,这就是“先入为主效应”。“是公孙衍自己说的啊!”其实是假的,但因为受到前面那句真话的影响,而被秦王认为是真话,结果就决定了公孙衍的命运。

也许你不想以此去蒙骗他人,但你总该知道别人会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虚实相乱,先真后假,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