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的《奔马》表现的是一匹怎样的马?

 青冈岭 2019-09-25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我要纠正一下你的提问表达“徐悲鸿的《奔马》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匹马?”是有问题的。

徐悲鸿画马,他的奔马是最受欢迎的。因为马儿只有奔跑起来,才非常精彩。而奔马又很难画。

因为我们人的眼睛是无法准确捕捉到马儿奔跑的丰富姿态的。

世界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打赌,却第一次把奔马奔跑的动态给打赌出来了。从此,我们通过摄影技术,可以准确捕捉到马儿奔跑的姿态。

不妨我们说说这个对于了解奔马的重要故事吧。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铁路大亨斯坦福与他的朋友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他们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

斯坦福的赌注是25000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今天的500万美元。

于是,就请来英国摄影家穆布里奇。穆布里奇经过一番准备,就开始工作了。他第一次拍出来的马,没有拍到奔马四蹄腾空的情况。

这可气坏了斯坦福,要求他重新拍摄。不料,穆布里奇因为一个司法案子,拍摄就停下来了。

一直到1876年,穆布里奇重新设计了拍摄方案,终于拍到了奔马在奔跑瞬间,是会四蹄腾空的照片。

这个消息一下就惊动了美国并传到了欧洲。

穆布里奇拍摄奔马,前后经过了7年的时间,不过,这次意外的经历,还给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明:电影的诞生。

原因是这样的,穆布里奇在观看这些照片的时候,突然发现,如果快速一张一张看照片,就会有一种马儿照片动起来的感觉。他反复试验几次,结果都是这样。

这令他异常兴奋,就引起他的一个大胆的想象:能不能做一个工具,让几十张图片转动,然后在一个固定的孔中观看,这样不会动的照片,就会动起来了。穆布里奇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还用这个发明赚钱,观看一次一元钱。

这就是电影的原创了。当然,最后的电影,也不是穆布里奇发明的。

但是,电影史,就是从穆布里奇的奔马拍摄开始的。

徐悲鸿出生的那一年,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了的影片《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他赶上了摄影和电影都可以给绘画更大帮助的好时代。

本来谈徐悲鸿画马,似乎与穆布里奇拍摄奔马没有关系,但是,绝对不是这样。

在徐悲鸿时代,已经很容易见到奔马的图片。

所以,原则上画奔马已经不难了。如果没有摄影技术,我们很难想象画奔马画得很生动。

在穆布里奇拍摄奔马以前,西方绘画大师画的奔马,因为缺乏奔马四条腿在空中的运动变化,所以,很难画出自然有力的奔马。

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徐悲鸿没有对奔马摄影的研究,他也不会画出驰名世界的奔马的。

所以,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很多,你没有贴出具体的一幅图片。我们不好回答你的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谈谈徐悲鸿的几幅奔马图。

例如《前进》这幅奔马,是徐悲鸿画马的代表作中最出名的一幅。


《前进》这幅画画于1941年的秋天,当时徐悲鸿为了给抗战募捐,他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画展义卖,而国内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与日寇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

日寇为了达到进攻武汉的目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破长沙。国民政府也对长沙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视,设立第五战区,总司令是薛岳。

从1939年开始,日寇数次大小规模的战斗,都被抵抗,其中1940年的保卫战,被认为是第一次长沙会战。我军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取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徐悲鸿画《前进》这幅画的时候,日寇企图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消息传至槟城,徐悲鸿心急若焚、彻夜难眠,于是趁着月色,饱蘸浓墨,一幅纵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的奔马图一气呵成,并在画面右下角题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愤慨之情。

徐悲鸿画上的题字“或者有前次之结果”就是希望二次会战像一次会战击退日寇,保卫祖国。

所以,徐悲鸿在视觉上,采用了他从来没有用过的直面奔马。

这匹奔马奔腾而来的视觉的冲击力更加强烈,具有一往无前的气派,好像永远不可战胜的力量迸发出来了。

下面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1944年秋,在重庆赠给四川著名实业家卢作孚的一件作品。


画上有两句题诗:“绳曾君不识,他日会相识”。是什么意思呢?

徐悲鸿画马,除了《九方皋》这幅画上画过拴马的缰绳以外,从来不画缰绳。很多人不理解,就问徐悲鸿,这是为什么?徐悲鸿说:马为知己者用。

徐悲鸿给卢作孚先生的这幅《奔马图》,是说在战乱年代,还没有得到更好的知己,以后一定会有知己。这句诗,与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一诗“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的意思是一样的。

徐悲鸿这匹奔马,表现的是像杜甫《房兵曹胡马诗》里写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一种自由境界。


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是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为了缅怀与弘扬卢作孚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习他公而忘私的崇高品格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于1988年8月至1989年4月,由北碚区各界人士发起集资,历时九个月,在北碚公园内建造了“作孚园”。

下面这幅《奔马图》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冬,赠给史学家邓蜀生而创作的一幅奔马图。


徐悲鸿给邓蜀生画的这幅奔马图,非常有名。因为这幅画上,也有一个题诗“水草寻常行处有,相顾效死得长征。”表达了徐悲鸿和邓蜀生互相勉励,不要为个人富贵贪图享受,要为国家最后的和平继续奋斗。

徐悲鸿画这幅画的时候,正处于解放战争阶段。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傅作义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所以,这幅画有迎接新中国,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期待。

上世纪40年代,邓蜀生曾经是印缅战区的随军记者;抗战结束后,他成了重庆新闻界的“小钢炮”;解放后,他作为随军记者被派到朝鲜战场;之后又成了美国史研究专家。徐悲鸿的奔马,也给邓蜀生以马不停蹄的“长征”人生。

徐悲鸿画的奔马太多了,每一幅奔马,都是一次再创新。

所以,从来没有重复的,这就是大师的厉害。


例如这幅奔马图,是1945年春画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在非常艰苦卓绝的阶段,徐悲鸿的这幅奔马,表现了画家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马儿四蹄腾空,扬尾立鬣,略带轻松自在的嘶鸣,好像是捷报传来,好像是要奔赴战场。总之,给人不是悲鸣,而是歌唱的鼓舞。

像以上这些奔马,还有很多徐悲鸿画的奔马,都可以叫做奔马图。

简单说,奔马图就是一匹奔驰的画图,但是,徐悲鸿画的奔马很多。如果都简单叫做“奔马图”,我们就不好说指的是哪一福奔马图了。这就有点像一个班的同学,有三个人都叫王小丫,你不说清楚,怎么告诉你你找哪个王小丫呢?

所以,我对徐悲鸿画奔马图的管理很有意见。很多奔马图的意义。本来就在绘画作品之中可以找到,但是,我们偏偏就要笼统叫“奔马图”,这是在对徐悲鸿画马的贡献是很大的伤害。

例如《前进》这幅画,本来就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可是,我们取个《前进》就完全模糊了历史价值。

再比如说徐悲鸿著名的六匹马奔腾的那幅画,徐悲鸿纪念馆官方的标题是《群奔》,荣宝斋出的徐悲鸿画册里叫《六骏图》,我在赞美徐悲鸿这幅画的诗里,取了一个标题叫《六马奔腾图》。


我觉得标题最差的就是徐悲鸿官方的《群奔》,因为,“群”字与“穷”同音,而且,也不太准确。荣宝斋取的《六骏图》算合格,因为古代也有这样的传统。例如《双骏图》、《三骏图》、《五骏图》等等,但是,这样笼统的标题,就无法突出作品的主题。《六骏图》就是有这样一些的缺陷的标题。假如还有一幅《六骏图》,怎么区别两幅画不一样?

本来徐悲鸿的很多奔马图,可以叫做应酬画,都是徐悲鸿与各界社会贤达交往的友谊,就没有想过给作品取标题的问题。但是,后来收集出版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就不是应酬,这么简单的问题了,因此,需要编辑处理,做好徐悲鸿作品的传播。但是,很多编辑也没有认真研究徐悲鸿奔马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就简单的以奔马二字处理,所以,很多徐悲鸿奔马的标题都很蹩脚。例如,我们这次举例的图片中,除了《前进》这个标题,其它三个都叫奔马图,我们评论作品的话,怎么指名道姓地评论?徐悲鸿还有很多奔马图,都没有符合作品内容的标题,这不是也给徐悲鸿奔马作品留下了不应有的误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