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孩子走出“心疲”泥沼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25

有些孩子在读书学习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说:“好累!”“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疲劳通过短暂的休息就能消除,但心理疲劳,光靠保证睡眠时间是不行的。心理疲劳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变态,影响整个身心健康。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应分析一下,到底是属于生理性疲劳还是属于心理性疲劳。

镜头一

小芳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自从进入高三后,各种测验、模拟考试不断,小芳似乎“忍无可忍”,开始时想方设法逃避这些考试,后来干脆连课也不去上了。早晨赖在床上不起,书本摸都不愿摸一下,面对父母的责备,她一会儿声言肯定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一会儿又说不想考了。

显然,小芳的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对考试紧张、恐惧、抵触的情绪障碍,是心理疲劳的过激反应。其实,这种过激言行不一定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及时调整可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思维模式。

镜头二

小伟在日记里说:“我的成绩虽然优异,但上了高中,压力好大。父母的期望不能辜负,老师的耳提面命令我招架不住,同学们也在明里暗里和我较劲,考完试后,要和我对答案,问分数,再说一些似吹捧似讽刺的话。我不想去学校上课,我想自己回家复习,想一个人在一间房间里单独待一段时间,哭也好,思考也好,我就是不愿意和人交谈。我这算心理疾病吗?将来到社会上是否也难以和人相处……”

成绩优异者仍然存在压力,他们的压力更多地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高期望。与此同时,他们并不容易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情感支持,因为他们是学生中的精英分子,精英分子之间更加激烈和残酷的竞争,非精英分子或明或暗地忌妒使他们几乎得不到同伴群体的支持和理解。小伟就是这样一个精英分子,他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逃离外界的压力。如小伟自己所担心的,这样下去很大的可能是形成孤僻的性格,与他人难以相处,难以适应新的生活,这的确就是心理问题了。幸好,小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改变还来得及。

镜头三

小凡从进入高三开始,父母就为她请了数学、英语和物理三科的家教补习功课。本来学校的作业就多,再加上家教补习,小凡晚上要做到很晚才能睡。尽管如此,父母似乎还是不够满意,因为小凡的成绩并没有多大的起色。而小凡也开始有点儿沉不住气了,付出的努力没有任何回报,她感到活得太累,越来越不想过这种枯燥的生活,不想再请家教补习,不想再早起背英语……她讨厌这样的人生,她甚至想到了死。

从小凡的情况来看,其实她最需要做的是注意劳逸结合,体脑结合,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尤其是不可以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脑的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和保证,注重脑保健是至关重要的。改善营养,保证睡眠,适当开展文体活动,这对及时消除心理疲劳是很有益的。

对策

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因此,对三种节律有不利影响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心理疲劳的原因。发现孩子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应采取以下对策及时帮孩子消除。

1、减轻精神压力全面评价孩子

做父母的首先要减轻精神压力,对孩子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从分数上的高低来衡量,要做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

2、帮助孩子明确奋斗目标,激发自信心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明确和分解个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激励孩子,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学好各门课程。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社会舆论,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引导孩子将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跳出自我设计的小圈子,培养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的成败、荣辱,从而提高自我心理的调节能力。

4、改善营养,保证孩子睡眠

家庭可适当开展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敢于迎接任何挑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孩子形成了开朗、自信、热情并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会增强他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并以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各种考试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