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国杰院士展望信息技术语惊四座

 dbn9981 2019-09-25

  ■10年后能建立量子互联网

  ■21世纪将是纳电子时代

  ■美国发射重量200克的卫星

  ■向“感觉不到计算机存在”发展

  当你正为“网上飞人”沾沾自喜时,知道10年后能建立量子互联网吗?知道它的速度有多快吗?

  在“北京国际周”科学家新世纪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在人民大会堂所作的报告,让全体听众大为震撼。

  “人们常把集成电路称为微电子器件,这个‘微’字不只是微小的意思。严格来讲,微电子器件是指芯片中的线宽在1微米,即百万分之1米左右。”李院士“科普”道,当前国际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已采用0.13微米工艺,我国明年可以做到0.25微米。

  今后10年,线宽将降到0.07微米甚至0.05微米,即50纳米。他说,1纳米是10亿分之1米。当器件工艺达到纳米数量级,现在的半导体器件原理就不再适用。

  科学家现在在干什么?“正在研制纳米范围内的新器件,如单电子晶体管、量子器件、分子器件等,这些统称为纳电子器件。”

  进展又如何?“今年4月27日,IBM公司宣布研制成功纳米炭管做的晶体管阵列,其器件大小只有目前微电子器件的1/500。”

  他说,本世纪上半叶,纳电子器件将逐步占领市场,其集成度和性能将有成千上万倍的提高。到那时,信息技术将从微电子时代发展到纳电子时代。

  李国杰院士预言:“目前最成熟的是量子密码技术,5至10年内可能实际应用。量子通信速度,比目前通信技术快1000万倍,10年以上时间可建立量子互联网。”

  “量子计算机将是纳电子时代的重要产品。但不会完全取代现在的电子计算机。”

  他解释说:“由于至今尚未找到制作大位数量子芯片的方法,20年内难以建立量子计算机,不能完全取代日常运用的电子计算机。”虽然目前原理上已无障碍,但量子器件最多只能做到5个量子位,而实用的量子计算机至少需要1万位以上。

  李国杰,1968年从北大毕业,2000年就任联想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在讲信息技术的宏观发展趋势时,他说:“向高度(高性能)、广度(普及计算)和深度(智能化)发展;从客户机、服务器向浏览器、网络(虚拟环境)发展;从人围着机器转向机器围着人转发展(人机和谐);向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与信息内容融合的4C信息世界发展;由产品技术向服务技术发展;向感觉不到计算机存在的信息技术应用发展。”

  发展令人惊叹,李院士展示着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

  比如微电子技术,芯片从5微米到0.18微米,已经历9代,每代约3年;2002年,0.13微米工艺将实用化;2006年达到0.1微米工艺,2012年可望达到0.05微米工艺。

  再如芯片的价格随性能提升,每18个月就翻一番,5年翻了10倍,10年翻100倍,15年翻1000倍;近18个月的进展等于以前全部进展;广域网的带宽1年增长4倍,3年则是64倍;

  多媒体的图形能力,3年就增长100倍;芯片的存储能力,两年就增长7倍……

  李院士介绍说,近几年内,比集成电路更复杂的片上系统,将是微电子器件的主要发展方向。美国去年发射的5颗小卫星,就是片上系统的典型代表,每颗重量才200克左右,比一本书还小!

  李院士称美国做的5颗小卫星是“一母四女”,每对小卫星用30米长的金丝细线相连,是作天线用的。一颗卫星重226克,体积竟是10×4.9×2.5厘米,仅2.5厘米厚!

  “用越来越小的器件,造越来越复杂的系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李国杰在让听众惊诧的同时,又产生无限遐想。

  本报记者苏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