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藏”

 柳树王氏 2019-09-25

来源:每晚一本书(ID:yitiaobao)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自己的优点的,他们看出自己超过别人的地方,不会因此而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就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卢梭

1

相传,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明?”

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不解问:“那为何你的名声最大?”

扁鹊答:“大哥治病,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还未察觉自己得病,所以没名气。二哥治病,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明显,病人未觉得痛苦,所以人们都认为二哥只能治小病。

而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危急的时候,病人万分痛苦,家属心急如焚,我此时将他们治愈,大家都夸我妙手回春,所以我名闻天下。”

面对世人的崇拜,扁鹊并没有恃才自傲,而是保持谦逊,无不彰显出他的人格魅力。

无独有偶,在西方国家也有相似的故事。

有学者问著名物理学家笛卡尔:“你学问那么广博,为什么还感叹自己无知呢?”

笛卡尔说:“前人曾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自己已知的知识,圆圈外面就是未知的知识,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接触的未知也就越多,所以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可见,人越优秀,就越懂得自谦。

一桶水摇不响,半桶水响叮当。

一个真正有知识、有内涵的人是不声不响的,一知半解的人才会锋芒毕露、自我陶醉。

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若学了一点知识,就自以为多么了不起,觉得自己有文化有智慧,就非常危险了,骄傲始,学业止。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藏”

2

众所周知,乾隆是鼎鼎大名的皇帝,酷爱舞文弄墨,自诩十全老人、无所不通,然而他一生创作诗歌四万余首,却因为文学造诣太低,竟无一首流传开来。

相反倒是那个乡野出生、没读过什么书的草根皇帝刘邦,一生只写一首诗,却成了千古绝唱,就是鼎鼎有名的《大风歌》。

刘邦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文盲的形象,可他真的没读过书吗?

不尽然。

他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我能用之,所以取了天下。”

刘邦看似吃了没文化的亏,其实是得了没文化的福。

他出身农民,说话做事从不摆架子,礼贤下士,广纳人才。

大臣们正是看中他谦恭这一点,都愿意辅佐他。

但倘若刘邦腹中没有一点墨水,又如何能驾驭这些知识分子呢。

这无不说明一个问题,刘邦隐藏得深!

与刘邦性格恰恰相反的是项羽,他出身贵族,心高气傲,常常不听大臣劝谏,以至于有什么能耐全被人看在眼里,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下场。

《菜根谭》中有一句: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可见“低”字、“无”字才是一个强者的标签。委身低处,藏锋守拙,正是君子的品格。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藏”

3

李嘉诚经常告诫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

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获得多少财富,也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而在于他的品德和修养

以及,做人不要过分张扬,太自我表现的人会显得与众不同,容易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我们不过分彰显自己,别人就无法捕捉我们的虚实,我们才能有效的避免别人的敌意。

李嘉诚成名之后,从不炫耀自己有多么成功,他时刻警醒自己要戒骄戒躁,因为爬得越高必然摔得越痛,他必须保持清醒,不容自己出错,才能保证基业长青。

而同样作为富豪的王思聪,常常一句话就能霸占热搜榜,他的作风与李嘉诚截然不同,李嘉诚是“藏”,而他是“显”。

两人都说过很多大道理,但李嘉诚给人是师长、前辈的感觉,大家都会洗耳恭听,而王思聪给人是暴发户的感觉,大家虽也服气,但基本上是:你有钱你有理。

这便是人与人质的差别。

谦逊使人形象高大,傲慢使人形象浅薄。

有句话是:荣华富贵几乎是每个人的向往,但贵而不显、华而不炫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低调才是一个荣华富贵者的处世哲学。

古人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是提醒我们不能狂妄自大。

那些至富至贵的人尚且虚怀若谷、不矜不伐,何况是平凡的你我呢。

满招损,谦受益。谦逊,不仅是做人的根本,更是成功的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