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如今的工艺家背叛了实用,也就背叛了美

 youxianlaozhe 2019-09-25

工艺之美给日复一日无味的生活染上了色彩。现实中的这个世界,是工艺离不开的住处,它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贫富之差,它是众生的生活伴侣。众生若没有了它的守护,日子就不能进行下去,众生也是从早到晚地生活在各种工艺品的包围当中。它不就是那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的礼物吗?

心灵受着极乐净土的诱惑的同时,身体又受着现实世界的羁绊。 这种宿命,我们该如何思索才好? 三条不同的道路展现在了眼前: 要么断绝现实尘缘奔向极乐净土,要么放弃极乐净土走向现实世界。 一个容易沉溺于幻想,一个会被烦恼淹没。 两者都不能使心灵得到满足时,就出现了第三条道路。

这是给予我们的现实世界,它必定具有什么意义,不至于是个空洞的世界。 这个世界就不能想象成心灵的净土了吗? 这片大地就不能说是通往上天之门了吗? 如果没有低谷,高峰也会消失; 如果没有切实地在大地上活着,上天的爱也会接收不到。 它记载着“身体是灵魂的宫殿”。 大地难道不正是天神的住处吗? 冬天草木枯萎的这个世界,也是被春天的色彩装饰着的地方。 在大地上盛开的圣洁的莲花被称为“净土之花”。

由上天赐予,在大地上盛开的花中,有一种花,我现在称它为工艺。

美与这个世界深厚交融后出现的,不正是工艺的身影吗? 工艺之美给日复一日无味的生活染上了色彩。 现实中的这个世界,是工艺离不开的住处,它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贫富之差,它是众生的生活伴侣。 众生若没有了它的守护,日子就不能进行下去,众生也是从早到晚地生活在各种工艺品的包围当中。 它不就是那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的礼物吗? 看得到吧,它不是为了我们,调整形状、装饰姿容,给自己的身体图纹上色吗? 烦恼时、懒散时,它都在我们的中间,与我们为伍,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 它是被神赐予在世间庭园里盛开的花草,这世间所有的旅人,穿梭在它各种各样的色彩当中。 如果不是这样,道路就会化为沙漠。 我们若不是被它的美守护,就不能在这世间温暖地旅行。 被工艺滋润的这个世界,难道不能说是有幸福存在的世界吗?

从没有与大地隔离的器皿,也没有离开了人的器皿。 器皿是为了要帮助我们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物品。 因此,器皿若是脱离了用途,生命就不复存在。 它若不堪使用,就会失去它的意义。 它忠实地为着现实世界服务。 没有服务精神的器皿,不应该称之为器皿。 没有用途的世界,不是工艺的世界。 器皿是帮助我们,为我们效劳的物品。 人们若不依靠它们,日子就不能过下去。 为用途而服务,是工艺的精神。

因此,工艺之美就是服务之美。 所有的美来自它服务的精神。 因为是效劳之身,所以它必须健康; 因为是日常用具,所以不堪忍受阴暗的场所或是粗暴的对待。 看看它们的样子吧! 我们能看见那结实的、毫无危险的健康的美不是吗? 它总是选择正确的质地和稳定的形体。 不然,若是柔弱的身体,就不能发挥它的用途。 这个世界不允许有疾病,疾病不会靠近劳动者。 服务是很忙的,它不可以耽于感伤。 据说忙碌的蜜蜂没有时间悲伤。 也不要沉溺于颓废。 经常使用的锁不是不会生锈吗? 如今的器皿之所以患有美的疾病,是因为忘记了用途,是因为不再为服务而制作器皿了。 服务的精神为器皿增添了健全的美。 器皿若不健全,也不会成为器皿。 工艺之美就是健康之美。

因为是服务之身,自身就被要求有忠顺的品德。 在它那里,不允许有叛逆之情、夸耀之心以及自私自我的想法。 好的器皿,不是有着谦逊之美吗? 不是展现着诚实的品德吗? 骄傲自满的风格和急于求成的姿态都不适合器皿。 踏实的性能和坚实的品质保护着工艺之美,它谨慎地防范着不精确与粗劣。 那是因为,如果背离了用途,也就违背了美。

因为需要正确地服务,它们必须慎用淫巧的形态。 它们调整出合适的形体,谨慎地为表面着色。 奢华的风格不是器皿应有的形态。 若是太过于华丽,不是违背了服务的精神吗? 有想要比主人打扮得更华丽的下人吗? 它们总是装束简朴。 打扮过了头就难以劳作。 生活是追求简朴之风的。 看看优秀的器皿吧,曾经有过分华丽的东西吗? 有流于庸俗的东西吗? 坚实的品质,准确的形状,沉静的色彩,这些保证了美的性质,难道不是为了能够发挥用途的性质吗? 我们必须懂得,器皿离开了用处,美也就消失了。

于是,器皿的任务就是无休止地工作,而且主要是做日常的杂事。 不允许懒惰,也不得空闲。 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它们待在家庭的一间间室内,在不会被忘记使用的饭桌上,以及繁忙的厨房的橱柜里。 它们大多是频繁使用的厨房用品。 因此,生活是俭朴而又忙碌的,没有偷懒的空闲。 若是空闲的话,就会远离器皿本质。 那些在客厅里沉睡的装饰物品不大都是很脆弱而易坏的吗? 因为它们并不是劳动者。 因为离用途越远,离美也就越远。 它们有着细心、精致等等意趣,然而,这毕竟陷入了追求技巧的游戏之中。 我们必须懂得,美的疾病,就是从很多的技巧那里开始的。 在那里,之所以没有了健康,是因为不能适应俭朴的生活。 不能忍受贫穷和劳作,也就不能胜任美。 我们必须得了解,制造出无益之物,就是扰乱了美的缘由。 曾经的茶具“大名物”不就仅仅是贫穷人家的日常生活用具而已吗? 那些茶人在陋室地板上镶了炉子,用简朴的器皿泡茶之时,神圣的贫穷之德使他们品尝了天地万物之美。 对茶具的赞美,是对劳动的器皿的赞美。 它们原本不就是杂用器物吗? 简陋的器皿,那被蔑视为“劣等”的器皿,没想到拥有成为美器的命运。

在完成任务时,如同人有正确的行为一样,器皿也有正确的美伴随着它。 美是用的再现。 美和用结合的产物,就是工艺。 工艺之用的法则就是美的法则。 只要离开了用,就无法与美相约,唯有正确服务的器皿才是正确之美的拥有者。 就像没有皈依佛门就没有宗教般的生活一样,为服务而活的志向,就如同是拯救心灵的道路一般,也是拯救工艺的道路。

如果离开了实用,那就不是工艺而是美术。 与用途的离别就是与工艺的诀别。 它们的距离越远,工艺的意义就越接近死亡。 如今的工艺家想要做出那种美术品,这种令人吃惊的错误如何能够原谅呢? 让人悲哀的是,所有的失败都来自这种颠倒,因为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为了使用的缘故,渐渐远离了美。 与美术化了的工艺相比,原本的工艺更加地不熟悉美。 伟大的古代作品不是一种鉴赏品,而是实用品的这件事,我们有必要铭记在心中。 如果任性地为了美而做出器皿的话,那就既不堪实用,也不能称得上美。 如果不遵从于用,就不可能有工艺之美。 这是工艺潜在不变的法则。 其间包含着美和用的这一条秘义,是我们必须要深刻领悟的。

美术越是临近理想就越美,工艺越是与现实交融就越美。 美术越是伟大就越该被高远仰望。 它不是有着让人难以接近的崇高吗? 人们把这样的东西挂在墙上,置于很高的地位。 但是,工艺的世界不是这样。 它越是与我们接近,它的美越是温暖,因为它的身体每日与我们共同生活,难以分离,这正是它的性情。 不是处在高位,而是贴近并亲切。 于是,“亲切”是工艺之美的心态。 懂得识别器皿的人,不是一定会伸手触摸它吗,不是会用两手去抱起它吗,不是越是和它亲近,越是离不开它的身边吗? 那些茶人们是捧起怎样的温暖和亲切送往唇边啊。 可以看到,器皿也有离不开持有者的情趣。 它的美越是深厚,它与我们的隔阂就越少,好的器皿会诱生出爱。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们这不洁之身,美却如此的亲近,这是神灵多么巧妙的安排啊。

高深的艺术可以想象为老师,可以想象为父亲。 然而,工艺是伴侣,是兄弟,是姊妹。 它与我们同处一家,共同度过白天和黑夜。 它就这样帮助我们劳作,满足我们的使用,温暖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它们的包围下,度过这世上的一日。 和器皿亲近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真正地在家里。 无论在何处,都要打造温暖的家,这是器皿的追求。 这里是放松的世界,是安稳的世界。 器皿是一个家庭中的成员。 不,没有器皿的地方就没有我的家。 爱好器皿的人喜欢回家,器皿会结出美好的家庭。

这并不是什么严峻的、崇高的、要远远仰望的世界。 这里是私密的、亲密的空间。 也因此,工艺是情趣的世界。 滋润也好,亲睦也好,是它的内心。 而诸如品味、意趣、温润、圆滑、温婉、柔美等等,这些都是反复用来赞美器皿之美的语言。 器皿将人诱入情趣的境界。 风韵与雅致,这些都是工艺带来的美德。 人们进入这样的境界,心灵将获得许多的平静,行为也将得到许多的净化吧。 人们常常流连于它的美,这样的境界正可以称为“游戏”吧。 好的器皿,会净化周围的环境。 尽管人们不知不觉,工艺之花还是如此地为生活的庭园增添了色彩。 人们那么自暴自弃的内心,也会因为它们而变得柔软吧。 如果没有器皿的美,这世间恐怕早已变成一片混乱,人心会流于杀伐。 没有美器的人间是难以居住的人间,如今人世间的焦虑不就是因为器皿变丑了的缘故吗? 心没有了温暖就会枯萎。 看看那没有情趣的家吧,不会感觉到寒冷吗? 看看那无情的人吧,不是很冷漠吗?

因为器皿那亲切的风格,谁不会对它恋恋不舍呢? 拥有器皿就等同于喜爱器皿。 也可以说,不爱它就不会拥有它。 工艺本身有着可供把玩的性质,同时也具备应有的可供欣赏的性格。 它不会有美术那般会受到时间威胁的情况,器皿总是会招徕爱。 无论在哪儿,它都流露着希望和我们交往的愿望,这不是很不可思议吗? 由于它的志向是服务,面对常常使用它的主人,它的姿态就会变得更美。 不被使用就不会变美,难道不是这样吗? 在被使用的同时,器皿的美也与日俱增。 如果不被使用,器皿就失去了意义,美也会消失。 那美象征了对使用者的感谢。 “磨损”也好,“顺手”也好,“用惯”也好,这些都让器皿变得更美。 刚做好的器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爱,也没有完成它的任务,因此它的样子还不是十分的美。 但是日日被使用时,器皿不是生气勃勃地苏醒了吗? 它的喜悦通过自身赠给了人。 器物的真正的美,是被使用的美。 正如没有器皿的帮助人就不能活下去一样,没有了人的爱,器皿也不能活下去。

人,是抚育器皿的母亲。 器皿活在人们爱的怀抱里。 因为被使用而美,因为美而被爱,因为被爱而越发被使用。 在人和器皿这里,有着无止境的交集。 彼此被对方温暖着,被对方爱着,共同度过这一天。 用是器皿对主人的贡献,爱是主人对器皿的馈赠。 在两者的交融之中,孕育出了工艺的美。 器皿为人们服务时播下了美的种子,与人们的爱结出果实。 在器皿与人们的相爱之中,工艺之美诞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