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害】细菌性流胶来势汹汹,你做好应对了吗?

 深海之星ccpsl0 2019-09-25

随着冬至的到来

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数九寒冬

气温低 阴雪 雾霾天气多

光合作用减弱

与此同时

进入结果期的黄瓜自身负担加重

一旦管理不当

使得细菌性流胶高发

常造成瓜条腐烂 商品性降低

1

症状表现


细菌性流胶是近几年冬季黄瓜的常发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可以发生,可危害瓜条、茎及叶片。瓜条发病,初期一般表面正常,到中后期果实表面会流出白色或浅黄色的脓状物,瓜条内部已经变褐腐烂。茎秆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病部位呈水浸状,有流胶现象,湿度大时,会有白色或浅黄色的菌脓溢出。叶片发病,可以是在叶片中部,也可以是在叶片边缘,初期为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后期整个叶片腐烂。虽然该病可侵染黄瓜植株的多个部位,但是最典型症状还是在瓜条上,即瓜条表面有白色菌脓,不易流淌,流脓处伤口不明显。

2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伤口进行传播蔓延。特别是菜农在农事操作(如落蔓、疏叶、摘瓜)时很容易对植株造成伤口,为病原细菌的侵染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该病喜高湿环境,发病适温为25-27 ℃,在深冬和早春季节,棚内湿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则发病严重。

3

防治方法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离不开湿度和伤口两大条件,在防治时菜农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管理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好棚内湿度:细菌在有水膜存在时侵染迅速,因此棚内湿度不能长时间处于高或饱和状态。因此,菜农一定要尽可能的降低棚内湿度,除了做好日常通风排湿,还可通过覆盖地膜、操作行铺设稻壳或秸秆等方法吸湿、降湿,此外,浇水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防止增加棚内湿度。

减少伤口的出现:瓜条上的伤口主要是皴皮引起,特别是在瓜皮幼嫩的小瓜上,因此,由皴皮造成的裂口是造成瓜条流胶的有利条件。建议菜农通过合理通风(放风口下设置挡风膜,避免冷风直吹瓜条)、和浇水(浇水要均衡,避免土壤忽干忽湿)减少皴皮的发生,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瓜条细菌性流胶的发生几率。

及时清除病残体:根据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细菌可在棚内的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会造成再次侵染和传播。所以菜农在进行疏叶后,要及时将病叶、病瓜、残花或畸形瓜等带出棚外深埋,以减少菌源和传播。

药剂防治:细菌性流胶病可选用叶枯唑、噻唑锌、氢氧化铜、橙亮(春雷·王桐)等药剂,根据发病程度,对于较为严重的流胶,可选用中生菌素+氧化亚铜、细刹+喹啉铜+噻枯唑、咪唑喹啉铜+健达、橙亮等配方或复配药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